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一方人说一方话:土话的魅力素材.docx
2页一方人说一方话:土话的魅力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这一方话,就是方言土语这方言土语,也许听来土里土气,土得掉渣,但细加品味,却可以品出无穷的滋味,因为在它们那里,有着历史的印记,有着先人的智慧,有着一方的品质,有着特有的气韵,有着巨大的张力和魅力,有着各自的文化含量,丰富、生动、形象之所以如此,盖因其土生 土长,是一方人生产和生活的鲜活写照比如我的家乡汾西的土话,就不仅让我听来觉得亲切,而且趣味多多以秋收时节乡亲们的言谈来说,就让我深深地感到家乡土话动词的丰富,对秋收时种种劳作的形象刻画和生动描述 比如说两个人在去地里的路上碰见,一个打招呼说:“这是要去出红薯山药蛋吗?”另一个说:“不,我是要去起葱这一问一答,用了两个动词“出”和“起”细加体味,这两个动词用得真是贴切和生动红薯山药蛋这些果实在泥土之中,要收获它们,让它们见到天日,当然必须让它们出土,虽然用挖也可表达这层意思,但用“出”来表达,却分明含有小心翼翼的意思,就是说,这有讲究,不能乱挖,那会造成伤损,其过程,某种程度上,很有几分考古工作者对待地下文物的那份谨慎和认真葱却又不同,它是细长的,有很长的一截葱白深埋土中,若是用“出”,表达就不很到位。
而用“起”,则给人的就是一种拔地而起的感觉和气势了 再比如说,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的谷掐了吗?”另一个说:“掐了,该劈玉茭了谷必须发黄之后才可收获,这时才是熟透了的,若是早了,则颗粒不饱满,收成会大减,而黄熟了的谷穗,又很娇气,容易掉粒,所以对待它们,不能粗枝大叶,需要多加小心,故而人们对谷穗是个别对待,一个个地用手指去掐断,当然也可用镰刀代手指,但即便如此,人们仍是说“掐”不说“割”,想想这里应当是有着一种对古言古意之继承的吧但对玉米来说,就用得着一个“劈”字了要把玉米穗从玉米杆上分离,文质彬彬就不成,这时需要动作大,猛用力,生拉硬扯,大刀阔斧 对豆类作物,当收获它们时,人们用的是一个“拔”字其实,也不绝对是拔,也可用镰割但不管是绿豆、黄豆、尖豆、豌豆和小豆等,收它们时,人们习惯说的是“拔”豆子因为举凡豆类作物,当其成熟后,都容易绷开豆荚,脱颖而出,若是收它们时不多加小心,那就会把许多豆子都蹦到地里,不能种豆收豆,只能收一堆萁了所以即便是用镰刀,也是从豆秆底部轻用力的斜拉,而绝不可猛然用力 但对荞麦和糜子,人们就是用镰刀割它们了,这时因为在它们还有些泛青时就可收了,故而不会在收割时轻易掉粒。
但把它们收回后,需及时打晒,否则,就会变质变坏,成了不可食之物 还有“下”果子,“摘”棉花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细说了 其实,土话词语的丰富生动形象绝不仅限于秋收,它同样丰富生动形象在春耕夏收之时和日常生活之中一方的土话,构成了一方农耕文化的基础,体现了乡民对劳动对象特性的深刻体认,传承着农业生产技艺,同时也记载了一方人的特有生活环境和态度,是一种特有的民间用语积淀,故而土话活泼、灵动、丰富、魅力无穷。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