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下册 《名二子说》课件 长春版.ppt
14页名二子说,苏洵,教学目标,1、理解识记重点文言词句,熟练诵读通译全篇古文 2、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 3、结合文章深意及“三苏”生平要事,启示自我人生解题,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给人启示或给自己明志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后来统称论说文,如《爱莲说》说:,本文的题目可以理解为论说二子取名轼和辙的缘由作者简介,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于“唐宋八大家”他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不中,27岁时决心闭门读书37岁时,苏洵赴京应制举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时苏轼11岁,苏辙8岁读书百遍,,轸 轼 惧 辙 与 仆,zhěn,shì,jù,zhé,yù,pū,皆: 若: 虽然: 与:,都虽然如此好记性不 如烂笔头,,,,轼,盖,辐,,轸,,轮,,辙,其义自见,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它们)在车上都有用途,可是这轼,惟独好象没有什么用处。
虽然如此,去掉轼,那么我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算是完整的车子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表面的修饰啊! 天下的车子没有不经由车辙,可是人们谈论到车子的功劳,车辙是不相干的虽然如此,车翻马倒了,灾祸也不会波及车辙这车辙啊,正好处在灾祸和幸福之间 辙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灾祸了!,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1.苏洵的两个儿子叫什么名字?,2.苏洵给给儿子取名轼和辙的缘由是什么?,苏轼 苏辙,苏轼起名原因:苏轼从小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苏洵希望苏轼要像车轼那样处于要位,放低身段,甘为人扶,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苏辙起名原因:苏辙性格平和淡泊,深沉不露,左右逢源,尽力王事;苏洵希望他像车辙一样甘居人后,仿效依循,深沉持重,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3.苏轼和苏辙两人的名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其寓意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这种写法叫什么?,,辙,,,轼,都带车子旁,和车有关;通过说明其构造在车上的功用来体现的;托物引喻品味他人,思考人生,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 嘉祐二年(22岁)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32岁),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42岁),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元祐八年(56岁)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jiá)城县(今河南郏县)品味他人,思考人生,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眉山人,晚年自号颍(yǐng)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 仁宗嘉佑二年(18岁)与苏轼一起中进士 熙宁五年(31岁),出任河南推官 元丰二年(40岁),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 元丰八(46岁)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哲宗元佑四年(50岁)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 元佑六年(52岁)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崇宁三年(65岁),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品味他人,思考人生,由苏洵给二子命名的深意以及他们的生平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知子莫若父,性格决定命运,……,,,,学习了一点儿文体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回顾这堂课文,我们收获了什么?,积累了一点儿文言字词;,获得了一点儿人生感悟。
性格决定命运,要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就要从塑造自己的人格开始,不要埋怨自己的出身低微,平凡的人同样可以活出伟大和精彩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就让我们从点滴的行为做起,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一步一步走向幸福的明天!,。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