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研究.docx
6页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探析中药调剂中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中药方中药品名称相似、作用部位、炮制工艺及加工方法相近的几种中药饮片,通过阅览有关文献资料,结合既往临床经验予以分析及精确辨别结果:茎木类、皮类、果实种子类内很多中药材易混淆,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文献报道,能较为准确的做出鉴别分析结论:中药饮片种类繁多且存在很多相似点,在实践中相关人员应持续归纳易混淆中药的鉴别方法,有益于减少中药调剂差错发生率,从根本上保证病患用药安全性,助力于中医药持续、健稳发展进程[关键词]中药调剂;中药饮片;混淆;鉴别方法中药是我国中医领域中的主要药物类型,品种繁多,有较长远的发展历程,资源体现出丰富性、多样性近些年,临床医学对中医药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研究深度有所拓展,使得中医药在疾病诊疗中有较广泛应用[1]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应用疗效与调剂的准确度之间存在很大相关性,若现实中出现较显著的调剂错误,则将会并病患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但因为中药饮品类型繁多,来源广泛,很多饮片在名称、外形上存在相似点,增加了调剂中混淆情况发生的概率,调剂工作难度也相应增加。
针对易混淆中药饮品,当下临床上所使用的鉴别方法主要有色谱、理化及显微等,但以上方法手段对设备仪器性能或操作技术水平均提出较高要求,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2]因此,加强对中药饮品性状的常规鉴别依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鉴于此,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中药房几种常用的中药饮品,基于既往临床经验与相关文献报道做出鉴别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我院中药方常用的、容易出现混淆的几种中药饮片,具体种类有茎木类、皮类、果实种子类及根类等1.2方法本次研究中的分析主要基于归纳相关文献资料、依照过往临床实践中药师的鉴别经验而进行的主要在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内检索文献资料,中药师鉴别经验以采集他们过往鉴别工作记录为主2结果对表1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即便中药饮片在外形、名称等方面存在较高相似度,通过认真观察、鉴别后依然能发现其间的差异性在中药临床实践应用中,若能精确辨识不同中药饮片,则有益于提升临床用药的精确度表1 本次研究中不同中药饮片鉴别要点的归纳类型具体饮片鉴别要点皮类五加皮与香加皮和前者相比较,后者质地更为脆弱,易折损,断面不整齐,香味更佳浓重肉桂与阴香桂和前者相比,后者折断面内层呈裂片状,切向线纹不显著果实种子类砂仁与益智仁和前者相比,后者表层无刺吸附,存在纵向突起的棱线紫云英子与沙苑子和后者相比较,前者对外呈肾状斜长方形,两端显著被压扁茎木类沉香与降香和前者相比,后者质地更为坚硬,入水后沉降更为迅速,不易被折断大血藤与鸡血藤和后者相比,前者断面更具平整性,断面褶皱更为少见根类漏芦与白头翁后者根为圆柱形,略扭曲;前者根呈圆锥形,扭曲显著;前者气味微弱,味略苦涩;后者气味特殊,微甘,带酸苦山豆根与北豆根和后者相比,前者质地更为脆弱,易被折损,断面呈棕色果实类麦冬与山麦冬前者呈纺锤形,表层为淡黄或黄白色,味甜,微苦,气微香;后者为纺锤形,表层呈淡黄色或棕黄色,微甜,咀嚼有黏感3讨论本次研究中归纳了几种容易混淆中药的主要鉴别点,为确保鉴别工作能顺利推进,最大限度的提升鉴别精确度,下文进一步解析如上几类易混淆中药饮品的性状特征,更全面的归纳鉴别方法。
3.1皮类1. 五加皮与香加皮:香加皮又被称之为北五加皮,未萝擎科植物杠柳的根皮,槽状或卷筒状是其主要外在表现,内径取值范围为1~2㎝,长为4~10cm,厚约0.3㎝表层呈黄棕色,栓皮鳞片状,易脱落,内表皮呈淡黄棕色,存在细纵纹,易被折损,断面较粗糙,香气浓郁,味苦,有毒,麻舌五加皮始源于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也叫做南五加皮,为圆筒状,内径约0.5~1.4㎝,长5~15㎝,厚约0.2㎝,呈黑褐色,会伴有面积不等的长圆孔或者孔状斑迹,有纵皱纹,内表面为灰黄或黄白色,断面不规整,易被折损,质地坚硬且脆弱,用放大镜观察能看到黄棕色小点[3]2)肉桂与阴香桂:都的由樟科植物的干燥树皮加工制作而成前者外部形态表现存在差异,可能对外呈现为卷筒状、双卷筒状与浅槽状,折断面会出现颗粒性,有一条肉眼清晰可见的淡黄色切向线纹香气浓重,带有辣味阴香桂对外呈现为块片状或槽状,折断面内层呈裂片状,切向线纹模糊不清伴有些许香气,有苦涩味3.2果实种子类(1)砂仁与益智仁:用肉眼直接观察可以发现这两种中药饮品在外观上存在很大相似之处,故而在日常工作中极易出现混淆益智仁是姜科植物益智所生果实,外观上通常呈橄榄形或长椭圆形,和砂仁最显著的区别是其表层无刺,但在纵向上存有数目众多的突起棱线。
益智仁的种子团呈长椭圆形,能分为三瓣,基本上无三棱益智仁种子呈扁圆形,表面较暗淡无光,但和砂仁相比较,其表层更具平整性[4]而经肉眼观察,砂仁近似于球形或是长圆形,为姜科植物所生的种子、果实对砂仁外观特点进行分析,能在其表层上发现几条较浅显的纵沟,并存有软刺状短突起砂仁的种子团以长圆形、类圆形为主,钝三棱表现较为显著,且可以被细化成三瓣砂仁种子表层较光亮,通常为矩形的多面体,棱角分明,波浪状向外突起砂仁的背面相对较为平整,大体上不存在凹陷,种脐处位于略小一端的侧面2. 紫云英子与沙苑子:均属于豆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沙苑子呈现为稍扁肾形,表层泛有光泽,多呈灰褐色或褐绿色,边界一端凹陷,种脐是圆形紫云英子呈现出斜长方形肾状,两端明显被压扁,一端表层相对较光滑且呈现为棕黄色,另一端平截且朝下部弯曲呈钩状,种脐表现为长条状[15]3.3茎木类1. 陈香和降香:均是植物的干燥心材,实际应用时易出现混淆,降香为芸香科木本植物降香的干木,通常呈现为扁圆的长条形,为红棕色或紫红色,表层相对较顺滑,质地较硬,和沉香相比较密度较大,不易被折断降香被折断以后,其断面呈暗红紫色,微香,点燃以后会产生较浓郁香气。
降香油性偏强,燃烧过程中有油溢出,燃尽后残留白灰沉香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树脂的木材,通常呈现为无规则片状,部分为类圆柱形,表层欠缺平整,肉眼可观察到斑纹,属于黄白色木部、黑褐色树脂相间隔,有树脂的局部位置光泽度偏高沉香质地较为坚硬、充实,纵向被劈开的概率偏大,对其折断面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有纤维裸露沉香味香,燃烧过程中冒出浓烟,散发香气,同时可以观察到黑色油状物,燃尽后有白灰形成[6]2)大血藤与鸡血藤:前者味甘、湿,性平,功效以活血补血为主,临床上多讲本中药饮片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普通贫血,月经不调者的治疗领域中,其在放射性白细胞学、肢体麻木病症治疗中也体现出较好效能;鸡血藤还有抗菌、消炎以及止痛作用,这也是其应用范畴较广泛的主要原因,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大血藤多被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月经不调的治疗两种药物在药效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因此一定要明确各自药效,减少或规避乱用、错用等不良情况,从根本上维护患者用药安全性3.4根类1. 漏芦与白头翁:白头翁根部呈圆柱形,略扭曲,长6~20cm,内径0.5-2cm漏芦根是圆锥形或破碎片状,有显著的扭曲,结构完整者长为10~30cm,内径和白头翁基本无差异。
白头翁表现为棕褐色或黄棕色,纵皱纹呈无规则型,皮表易掉落,伴有网状纹,顶有白色绒毛漏芦表层为灰褐色或暗棕色,较粗糙,外皮易掉落,存有菱形网状裂隙,根头膨大,顶部存有灰白色棉毛白头翁气味微弱,味略苦漏芦味特殊,微甜,酸苦[7]山豆根与北豆根:两者在外部形态上存在较大的相似度,前者以细长圆柱形为主,呈现为黄白或淡黄色,气味相对较轻微后者根茎表现为无规则结节状,表层附有纵向皱纹,伴有显著的豆腥味,味苦涩3.5果实类——麦冬与山麦冬麦冬是纺锤形,内径取值范围为0.3~0.6cm,长度区间为1.5~3cm,两端相对较尖断面呈现为黄白色,质地相对较为柔韧,为半透明,中柱偏细小表层是淡黄色或黄白色,存有纤细纵纹味甘,略苦涩,气微香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麦冬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及降低血糖等作用,还有镇静、催眠的功效,在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方面体现出良好效能山麦冬同样也是纺锤形,内径为0.4~0.7cm,长度为1.2~3cm,两侧结构相对较为尖锐,经干燥处理后质地较为坚硬、脆弱,容易被折断,性质较为柔韧,表层呈淡黄色或棕黄色,存在着无规则纵皱纹断面呈现为淡黄色或棕黄色,角质样,中柱细小味甜,气微,咀嚼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黏稠感。
山麦冬干燥块根可以入药,成分以多糖、氨基酸为主,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多被用于咽喉肿痛、便秘及心烦失眠等治疗领域中[8]参考文献:[1]朱月健.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5):140-141.[2]朱玉淋,马冬红.常见的4组易混淆中药的快速鉴别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179-180+183.[3]李燕晖,张玉娥,王贤儿,陆嘉明.常见中药混淆品鉴定[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2):55-60.[4]钟伟权,邬明利.几种易混淆中药的外观鉴别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8,38(06):568-569.[5]金岚.中药调剂管理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0):106-108.[6]周佳佳,古威,陶群.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181-182.[7]陈丽娟.中药调剂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有效预防措施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1):96-97.[8]张秀玲.中药调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144.-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