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肉牛牦牛战略研究14.我国肉牛牦牛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政策选择

16页
  • 卖家[上传人]:德鲁****堂
  • 文档编号:376143060
  • 上传时间:2024-0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12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国肉牛牦牛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政策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肉牛从役用发展到以肉用为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肉牛产业迅猛发展,牛肉产量和消费量显著增加,到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中国肉牛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满足人们对优质食物的消费需求,促进农牧民增收,对发展循环经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优化中国农业资源配置,建设农牧结合生态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肉牛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肉牛产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粗放式经营、杀青弑母、基础母牛减少等现象严重影响着中国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肉牛产业的过度发展,导致了大量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这些问题对中国肉牛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必须建立高效、优质、低耗、生态、安全的肉牛可持续发展模式。第一节 肉牛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中国牛肉具有潜在的巨大需求空间。中国目前人均牛肉占有量约为5.5kg,随着经济发展,牛肉需求量不断增加,需求缺口巨大。此外,随着中国

      2、经济水平的提高,中高档牛肉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从供给的角度看,中国肉牛生产发展迅速,但是牛肉的生产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牛肉生产的水平落后,牛肉胴体重很低;缺乏专有的肉牛品种,特别是中高档牛肉生产能力缺乏。而不断增加的牛肉需求推动了肉牛养殖数量的进一步增加,这将增加中国饲料粮食的供应压力,如何通过各种资源满足饲料的供应是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不断增加的牛肉需求推动了肉牛养殖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和养殖规模化发展,但肉牛总量的增加和生产的规模化所带来的粪污对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随着肉牛存栏数量的增多与规模化发展也增加了土地、水、电等的资源压力。肉牛、繁育牛养殖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的牛源紧缺制约今后中国肉牛产业发展。中国60%的肉牛存栏量由农民散养为主,由于规模上不去等原因,农民养殖效益低下,近些年来肉牛存栏、基础母牛出现下降趋势,牛源不足制约着肉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肉牛生产的根本出路之一是科技的研发与应用,但中国肉牛生产中的科技应用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资源创新,育种水平进展缓慢;饲养管理与营养调控技术落后;肉牛兽医医疗技术研究没有原始创新能力以及牛含设计与粪污

      3、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缓慢。考虑到牛源紧张以及种牛繁育体系建设等问题,中国肉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需要从种肉牛和肉牛两个方面来进行系统设计。一、中国种肉牛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综合考虑中国种肉牛生产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国际种肉牛生产可持续发展模式,根据种肉牛生产可持续发展经济、资源和科技分析结果,中国种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依靠科技进步,紧紧围绕提高肉牛良种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目标,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肉用牛品种,建立符合中国肉牛产业生产实际的良繁体系,形成中国黄牛配套系和自我供种体系,培育、推广、利用肉牛优良品种,促进中国肉牛业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以提高生长率和个体产肉量为选育的核心,加快地方黄牛肉用方向的选育。应建立黄牛肉用性能选育的分子育种体系,加快选育速度,育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肉牛品种,为配套繁育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种质资源,并在选育中得到保存和提高。需要建立与肉牛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不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化程度。应从已有的改良群体中选育形成合成系,组建合理的育肥条件下的肉用杂交配食品种体系,不断选育提纯引入肉用品种,建立纯繁档案。

      4、需要加快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模式,推动肉牛良种产业化进程,实现肉牛良种繁育建设的新突破。需要加强牛的科学饲养研究。在影响优质牛肉生产的因素中,品种因素占40%,而饲养和管理则占到60%,良好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品种本身的培育,而且对于良好遗传品质的发挥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在进行肉用选育和导入杂交的同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现有饲料资源、肉牛本身的营养代谢规律,提出适合中国肉牛本身的营养需求、饲养规范,改善中国肉牛品质。需要加强种肉牛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协调种肉牛业与科技、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育种学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应瞄准市场需求,根据种牛生产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技术,紧紧围绕“优质、高效、安全”的重点,继续培育生长快、繁殖力高、品质好、饲料转化率高的肉牛新品种及配套系。支持肉牛业科研、教学单位与种牛业企业联合,发展高新种牛科技企业,促进企业成为科研开发与品种创新的主体。充分有效地利用地方牛种资源,根据不同市场需求,以引种与自主培育相结合,走联合育种的道路,培育不同经济类型肉牛新品种,逐步转向中国自主育种为主;切实解决畜禽良种中“引进一退化一

      5、再引进”的循环局面,使中国肉牛业成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至2020年和2030年,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高效、布局合理、监管有效、运转灵活的新型良种繁育体系;肉牛良种生产供应能力、质量水平明显提高;种肉牛质量监测和手段明显改善;肉牛繁育科技支撑与创新技术体系形成;肉牛品种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种业运营效率、竞争实力、整体素质明显增强。2020年种肉牛登记制度基本建立,建立全国中国西门塔尔牛品种登记;实现以引种为铺,自主制种为主的肉牛育种体系;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肉牛育种公司;肉牛品种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扩繁;种肉牛数量进一步减少,产量增加。2030年完全覆盖全国的种肉牛登记;自主育成品系占主导地位,有适量的种肉牛产品出口;建立健全优秀种公肉牛精液推广体系;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畜禽公司;加强和完善种肉牛管理体系;完善种肉牛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估制度。启动国家育种计划,构建国家肉牛遗传育种平台,根据肉牛存栏数量、牛肉生产产量以及肉牛区域优势发展布局和国家农业科学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在“硬件”设施上重点建设具有指导和监督作用的体系建设的“上游组织”国家肉牛遗传育种中心和国家种牛

      6、质量监测中心各12个,育种分中心710个,指导各个地方牛品种培育、繁育和推广,监督种牛质量和营销;并结合畜禽良种二期工程规划,重点建设一批资源场、育种场(公司);在“软件”建设上重点建立全国标准统一的肉牛良种性能测定与品种登记制度,完善育种组织形式,建立肉牛育种的数据收集系统和遗传评估技术体系。区域分布及建设内容如下:第一,建立完善国家肉牛遗传育种中心。区域分布上,可选择在北京,并且在肉牛的重大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和牛种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具有科研先锋带头作用的国家级科研院所为依托单位,中心可挂靠在依托单位。建设内容上,肉牛基因资源分子检测设施,全国种牛生产性能数据库建设以及遗传评估体系建设;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方法研究设施;肉牛新品种选育技术及其产业化研发设施。功能定位上,主要职能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全国种牛的遗传评估,发布遗传评估结果;协调、指导分中心的工作,为育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新种质资源材料;为分中心及全国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培养肉牛改良高级专门人才;组织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和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第二,国家肉牛遗传育种分中心。区域分布上,根据肉牛

      7、存栏量,牛肉产量以及肉牛优势区域布局以及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布局和国家农业科学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可在河南、河北、山东、吉林、新疆、安徽、四川、陕西、山西9个省(自治区),选择实力较强的科研、教学单位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肉牛遗传育种分中心。建设内容上,育种新技术与种质创新设施、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研发设施、良种登记及遗传评估设施和育种基地等。功能定位上,主要收集、整理有重要种用价值的典型中国地方品种资源,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制定所在省份地方品种的育种规划,监督、指导当地牛品种的选育及本地品种育种协作组织,协调全国范围内的良种登记、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工作;指导育种企业和资源场开展繁育和资源保护工作。第三,种牛质量检测、监督中心。区域分布上,可在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选择基础较好、产业优势明显的省份重点建设2个种牛质量检测、监督中心。建设内容上,实验室和测定含建设,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购置等。功能定位上,种牛质量监督监测是确保种牛质量和强化种牛管理的有效措施。结合畜禽良种二期工程,优先发展重点产区,建立与重点产区生产相应的种牛质量监督监测中心(站),形成全国种畜禽质量监督监测网

      8、。第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肉牛育种企业(集团)。区域分布上,可在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选择基础较好,产业优势明显的省份重点扶持45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肉牛育种企业。建设内容上,改建、扩建牛舍,购置仪器设备,种质监测、环境保护等。功能定位上,利用当地牛种资源自主培育肉牛新品种。二、中国肉牛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中国特色肉牛生产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总体战略选择是根据未来的市场需求,以现有牛品种状况为基础,以长远效益为目标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肉牛良种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建立符合中国肉牛产业生产实际的良繁体系,培育、推广、利用肉牛优良品种,加快养殖模式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模式,提高科技的研发与应用水平,协调肉牛生产与科技、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1)肉牛养殖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内涵式增长应是中国肉牛产业增长的主要模式。科技是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主动力。(2)养殖方式由传统农户散养向适度规模化、小区化、专业化方向转变。这样可以使肉牛养殖在土地、水电等资源利用上达到经济的水平,同时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肉牛产业。

      9、(3)产品满足由单一数量型向优质安全与数量并重的方向转变,坚持高档和普通肉牛同步发展,提高肉牛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管理能力。(4)通过科技增加肉牛的生产能力和饲料转化率,使得牛肉需求的增加更多地通过提高肉牛腩体重来解决,同时研究饲养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争取用尽可能少的饲料增加满足肉牛的需求。(5)调整合理的肉牛产业结构,建立适宜的肉牛产业结构是确保肉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包括适宜区域生产与加工结构、基础母牛与肉牛结构、产品档次结构。 第二节 肉牛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与政策保障体系中国肉牛生产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总体战略选择是根据未来的市场需求,以现有牛品种状况为基础,以长远效益为目标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肉牛良种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建立符合中国肉牛产业生产实际的良繁体系,培育、推广、利用肉牛优良品种,加快养殖模式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模式,提高科技的研发与应用水平,协调肉牛生产与科技、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外肉牛产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除了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外,还必须提高养殖技术,运用各种技术提高肉牛胴体重,进而提高牛肉产量。而中高档牛肉的生产则主要是靠合理利用品种资源来实现的,特别是要重视奶公续资源的利用。例如,高档牛肉小白牛肉相当一部分是用奶公犊牛生产的,其肉质鲜嫩多汁,属高档保健型肉品,出肉率比奶牛高10%左右,蛋白质含量比一般牛肉高4%左右,而脂肪含量仅在1.5%左右,比一般牛肉低很多。一些肉牛产业较发达的国家都是利用奶公犊牛生产高档牛肉的,资料显示,高档牛肉产业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荷兰、日本等都是充分利用奶公牧资源,美国的高档牛肉中,约有30%的牛肉来自奶牛,其中约有73%来自奶公犊资源;日本国产牛肉档次都较高,其牛肉的55%左右来自奶牛,其中80.3%来自奶公渎资源。提高肉牛产业可持续性,必须要求今后中国肉牛生产要加强牛种的选育和改良,改进饲养方式,增加牛肉供给,通过科技不断提高肉牛的胴体重,从而提高牛肉产量和高档牛肉产量。就目前的肉牛生产水平而言,中国肉牛同体重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目前中国肉牛平均胴体重为46kg,而发达国家平均肉牛胴体重为120kg,中

      《肉牛牦牛战略研究14.我国肉牛牦牛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政策选择》由会员德鲁****堂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牦牛战略研究14.我国肉牛牦牛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政策选择》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