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高中语文-第1单元-《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赏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doc
2页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比较赏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目的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意象2.难点:学习对比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作者信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教师范读,学生背诵 四、诗歌讲解 1.师问: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在诵读时,本诗二、三两句间的停顿宜短一些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2.师问: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 生答: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生答: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3.问: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问: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明确:对比写作手法 五、与另一首《苏台览古》比较赏析 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这是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两首都表达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