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视角及其审美意义.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9
  • 文档编号:142841998
  • 上传时间:2020-08-2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0.44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每 月 一 家2 0 0 7 . 0 2 文学教育古典重读 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为 “五言之冠冕” ,其“深衷浅貌长 情”的抒写风格,代表了汉代文 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是东汉 后期的文人抒情组诗其中可以 看作思妇之词的共有七首:行 行 重 行 行 、 青 青 河 畔 草 、 明月皎夜光 、冉冉孤生竹 、 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 、 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 等根据前人们的观点,“思妇 词的作者未必都是女性,大部分 可能是游子揣摩思妇的心理而作 的” 1 ,就是说这些诗歌大都是文 人假托思妇之口,采用女性视角 写成的本文将从古诗十九首 中的思妇之词中来探讨其独特的 女性视角及其审美意义 一、独特的女性视角 1、悠远的文化渊源 女性视角有悠远的文化渊源 诗经中的有些篇目就采用了女 性视角:如卫风氓 、邶风 谷风表现了被丈夫抛弃的痛苦, 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 难;卫风伯兮描写了一位妇 女 思 念 远 戍 丈 夫 的 痛 苦 心 情 ; 郑风子衿中的“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更是把相思之苦表现得 如 诉 如 怨 , 深 情 缠 绵 ; 其 他 如 周南.卷耳 、周南.汝坟王 风君子于役等都是描写思妇怀 远的典型作品;这种文学传统对 后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东汉文人 正是接受这种文化熏染,继承了 这一文学传统,将自己心中苦闷 和孤独,用表述男女情感的方式 宣泄出来,显得情深自然 2、充满压力的政治背景 汉末文人在充满压力的政治 背景下残喘着东汉王朝为了加 强其统治,虽然继续奉行并发展 了养士政策但是根据历史记载, 东汉末年,特别是灵帝刘宏时代, 统治阶级大兴 土 木 , 穷 极 奢 华 , 政治黑暗,游子宦达的成功率很 低,仕进无路,陷入深深的绝望 从十九首中我们可以看到东 汉文人的际遇之悲:男性求仕艰 难,游学无方,欲罢不能,欲归 不得,境遇悲凉;也能够感到汉 代女性的命运之惨:女性被束缚、 地位低、命运惨,悲怆凄怨两 者遭际的相似性、人身的依附性, 使得男性在咀嚼、体味自身的使 命感之中,在品尝苦闷、孤独和 惆怅的遗弃感之后,对女性有了 较多的了解、理解和同情,使文 人开始通过对自己的体恤、抚慰 转到对女性的关注、尊重、体认 和沟通于是采用女性视角来表 达就显得顺理成章 3、缺乏寄托的心理需求 正是仕途和理想的求之不得, 才会辗转反侧,才会寻求精神慰 藉,而要得到精神安慰,就需要 一个特定的心态人们相信自 己并不完美,而是不幸的” 2 ,这 种不幸的心态,让诗人急于寻找 一种慰藉的途径:要么在自身生 存的深度上寻找幸福,将梦想寄 托于向大地纵深的逃离,将痛苦 进行空间性的转移。

      在当时的社 会环境中,这 显 然 是 一 种 奢 望 ; 要么在自身生存的长度上寻找诗 意,将痛苦在时间上和现实拉开 距离,将梦想表述为对未来的渴 望在当时,这显然也是不太可 能的;要么进入一种别样场景的 补偿和替代,移植转嫁以此对 不幸的现实进行抗拒,以求得心 理上的平衡汉末失意文人正是 选择了这一条道路 落魄的地位让诗人在情感世 界中,用回归现实生存替代浪漫 理想;由回归乡恋遮掩了仕途的 无奈,用情感的归依代替了政治 的决断;人生的出路中主体的个 人性多于社会的群从性,用爱情 中的女性消融了现实中的男性霸 权,用女性似的浅吟低唱消解自 己的痛苦,让落寞和孤独去进行 一种私奔 于 是 不 如 意 、 潦 倒 、 困顿的诗人和女人之间,以仕宦 和思乡、归不得又不得不归、高 涨的政治热情和求仕无门为矛盾 的中枢和临界点,升华和聚焦到 一个高度、一个亮点于是瞩目 在精神家园中的不可或缺者 女性女性便成为浪子诗人心中 诗化、美化、艺术化归宿 4、女性生活成为独特视角 自古以来,游子、文人的情 感方式都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游 子的特殊身份使他们的情感体验 比一般人更加敏锐,情感表达更 加细腻,客居他乡的生活更能激 发游子对于家乡对于亲人的思念, 于是多愁善感成了他们的共同特 征。

      游子寄情于明月、文人仰望 着高山发一通诗情,或歌颂自然, 或在羁旅之中对着灯光思念着家 乡,而家乡中最值得思念的当然 是妻子、爱人、情人这种情感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视角及其审美意义 毕金林 0 8 8 每 月 一 家2 0 0 7 . 0 2 文学教育 的饥渴是无法用他物填充和替代 的再加上女性善于倾听、善解 人意的优良品 质, 女 性 的 美 丽 、 牵魂勾魄的魅力于是忧郁、脆 弱的诗人在她们身上自然而然找 到了精神家园,因为“妇女使我 产生安全感,而如果没有这种安 全感,我这辈子所作的美好的事 情,是一件也做不出的” 3 表述 自己不便表达的愿望理想,还能 保持文人清雅、高贵、矜持的品 格,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二、这种视角的审美意义 1、意象自然、意境凄迷 十九首描写的是人间最现 实最普通的情感,细腻的爱情、委 婉的别情、惆怅的亲情,从而对人 生的无常迁逝和时空的永恒迭代产 生体悟,使思妇的愁思更加漫长而 无助时间的流失,触动了少女的 春心,使其不断地成熟,越来越迫 切地希望得到爱情,当人们的欲望 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时,便把时空搬 入梦幻中,来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 西,达成愿望,寄托理想,如弗氏 之梦,失落的理想在迷幻的时空中 构建,在迷幻的时空中找到了自己 的精神家园,作者把时空幻化于自 己的意识流中,让我们引起一种身 临其境的感觉。

      为阅读者提供了欣 赏的路由,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心理 平台 “道路阻且长”(行行重行 行)通过“阻”“长”的“路” 的意象,表达对于爱人可望不可 及的惆怅,两情绻缝,却不得不 生生别离,离别不得已,就盼着 有朝一日相会,远别的背后,凝 聚着悱恻的相思;对于爱人的思 念使自己的“衣带日已缓” ,将虚 与实紧密结合,既拓展了时空的 自然流动,又给我们真实地记录 下思妇心灵的轨迹相去万余 里 , 故 人 心 尚 尔 ”( 客 从 远 方 来)的“万余里” ,这是远距离 的心灵沟通,“盈盈一水间,脉 脉 不 得 语 ” ( 迢 迢 牵 牛 星 ) “一水” ,是近距离的感情交流受 阻,句句落笔天上,字字情注人 间,时空贯通、感受微妙青 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 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 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 守 ”这里“荡子不归” ,美丽的 “红粉妆” ,对着良辰美景孤独无 依,感伤情绪不仅表现了思妇的 悲哀,“空床”之“空” ,“难独 守”之“独” ,既是人生在世的悲 哀,也是乱世衰世人们的普遍悲 哀,是一种生命的悲哀通过这 些意象所渲染的这种情感,如果 舍去女性视角,而用男性视角去 描写、去抒情,显然是无法表达 的。

      2、语言纤细、主题悲慨 十九首中的思妇诗在题 材上以表现女性的生活情景为主, 易于表现男性的柔细伤感的状态, 这充分体现了对女性的一种关注, 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 实,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正如江 淹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 江),“游子荡不归,空床难独 守”(青青)写离别的寂寞孤苦 的悲哀;迢迢借牛、女的分 离,写有情人远天近涯,只能脉 脉含情,写相思的无奈;庭中 表达山川隔绝,缠绵相思之情无 法表达,而不为远人所知的感喟; 冉冉“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 迟”既道出了相思,也点明了主 题,无尽的幻 想 , 无 尽 的 哀 怨 在安定的社会 里 , “ 内 无 怨 女 , 外无旷大 ”在动荡的社会里,有 空闲寂寞忆远怀人的思妇,这是 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为游子指 明了归路,构筑了精神家园,提 供了诗意的栖居地 3、彰显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 醒 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 说文学作品是“生命的形式” ,因 此,古今中外的作家经常将生命 意识自然不自然地流露在他们的 作品中从“今不我乐,日月其 除”(诗经唐风蟋蟀)发端,到 “为草木之零 落 兮 , 恐 美 人 之 迟 暮”(离骚),到了十九首 , 文人从对外部世界的观照同归到 人的本身,从社会的男性世界的 体验转向家庭内的女性。

      审视女 性的内心世界,女性的生存,女 性的价值,充分体现了女性意识 的觉醒诗品序将古诗十 九首置于上品,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它表达 了 感 慨 、 哀 怨 情 思 , 而这种情思在某种程度上,正是 汉末文人在政治环境和生活境遇 中受到了压制、苦痛,从而产生 惆怅、苦闷孤独而借助女性的视 角传达出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和 思想感情陆机的文赋对抒 情作品的要求是感情丰富,以悲 为美,萧绎“文笔说”概括诗歌 的特点是对诗歌的审美认识,是 “流连哀思”“性灵摇荡” ,“即 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巨大的感染 力,而且萧绎突出了其中悲剧性 情感” 5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 餐饭”“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 飞”都表现了诗人的自我意识的 觉醒和他们情感的载体女性 意识的觉醒 总之,古诗十九首采用 女性视角使它具有了独特的审美 价值,既开 创 了 五 言 诗 的 先 河 , 又为后世的诗歌风格、抒写角度 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正是在这 种影响下,后来才出现了专门以 写女性生活为诗歌的韦庄,甚至 出现了女性亲自写作自身生活的 女诗人、女词人所以,古诗 十九首的女性视角具有探讨的 价值 注释: 1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第2 7 4页。

      2 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清华 大学出版社,1 9 8 6年,第6 4页 3 加西亚马尔克斯番石榴飘香 三联书店,1 9 9 2,第1 5 7页 4 、 5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 批评史新编(上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1,第1 2 3页,9 2页 毕金林,河南南阳理工学院中文高 级讲师 古 典 重 读 0 8 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课件】第二单元第1课+精彩瞬间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公开课】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第二单元第1课《精彩瞬间》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pptx 【公开课】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课件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数轴说课稿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课件】平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直线、射线、线段++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课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科技之光(课件)-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pptx 【公开课】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课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角边角、角角边)(大单元教学课件)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课件】分子和原子(课时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pptx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8.1.2第1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7.2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7.1第1课时 用提公因式法分解简单的因式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7.1第2课时 用提公因式法分解稍复杂的因式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8.5第2课时 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课件(2025秋).pptx 【课件】人体的营养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