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判精神——读《古文观止》有感.docx
2页批判精神——读《古文观止》有感《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好文选,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读完《古文观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的批判精神各位大家名流不拘于古时和普遍的看法,而是据于历史史料和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独特的见解,通过质疑和独立思考来折射出社会的现状和人生哲理天下悲错之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晁错论》开篇即展露自己的观点,虽然天下人认为晁错因为忠于汉朝而遭受X身之祸,但是作者却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这一历史悲剧在作者眼里,晁错“惟其欲自固其身”才是皇帝诛X他的原因晁错提出的削藩之策,本意是对的,但他应该料到七国会反叛,作者认为在祸乱之中,晁错欲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晁错在七国反叛,国家将亡的当口,自身难保的晁错反而选择了自我的保全,上谏景帝亲自带兵平叛,而自己留守京城,这才是景帝X他的根本原因在大家都随波逐流的时代,更需要具有批判精神,才可以在传言中发掘真相写下《过秦论》这样不朽名篇的才子贾谊,在文帝时期却不受重用,以致于郁郁而终,而文帝也被人称之为昏君,并没有发掘人才的眼光,而《贾谊论》却完全推翻了这一说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一是“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表现了对贾谊的批评。
作者认为,让贾谊得不到重用的原因,恰恰就是因为贾谊自己他分不清政治的险恶,满怀希望的期盼在一日之内就能完全的去旧革新,这是不可能的二是“夫谋之以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则是体现贾谊的心性太差,在经历一次挫折后,就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变的自怨自艾,在湘水做赋凭吊屈原,流露出归隐之意,直至最后的悲剧结局晁错被诛X并不是因为他忠于汉朝,而是自取灭亡,贾谊郁郁不得志并不是因为文帝不赏识,而是自己心性不够,在批判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人生的哲理在批评中学习,也在批判中成长我们在任何时代都不能失去批判精神,因为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