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ppt
84页第二部分 阅 读 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广东省卷10年真题精选(2007~2016),第一类 人物品评 一、(2015广东9~11题9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解析】A项中“期”的意思都是“约定”;B项中前者意为“攻克”,后者意为“下达”;C项中前者意为“粮食”,后者意为“吃”;D项中前者意为“归顺,投降”,后者意为“女子出嫁”答案】 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分),示例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示例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示例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二、(2014广东9~11题9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 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 国无尉/去国怀乡 D. 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A项中的“为”,前者是动词,意思是“任用”,后者是动词用作名词,指心理活动;B项中的“子”,两者均是代词“你”的意思;C项中的“国”,前者是“诸侯国,国家”的意思,后者是“国都”的意思;D项中的“闻”,前者是动词,意思是“听说”,后者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出名,闻名”答案】 B,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章大意,明确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祁黄羊与晋平公之间的故事:祁黄羊向晋平公举荐仇人、儿子其次分析人物品质,祁黄羊的品质是重要原因,晋平公在这件事中的作用也非常大最后,组织语言概括作答即可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举荐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三、(2010广东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释】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____________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____________,【解析】,【答案】 (2分)(1)恰好 (2)告知,2.给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解析】“盖”是句首发语词,“急于”是固定词组,“而”表句意转折,可在其前断开,“故”表因果,有总结之意,可在其前断开。
再看句子结构,“恐”是动词,做谓语,“次日”为状语,“大搜”为宾语,合起来译为“担心第二天大搜查”,语意完整通顺故选C项答案】 C,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解析】结合上下文答题,上文“妆奁甚富”“席卷而去”说明被盗东西很多,加之搜查之快之严,据此于成龙作出判断“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因为偷盗者需要多次出城才能将赃物转移出去这只是推断,需要人赃并获,下文“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印证了于成龙的判断最后一句即解释了原因答案】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成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小题,将财物席卷一空,可见盗贼的无比贪婪,将衣服秘密地穿在身上,掩人耳目,足见盗贼的狡诈2)小题,关闭所有城门,只留一门出入,诱使盗贼铤而走险,进而让其原形毕露,可见,于成龙才智过人,机智果断;于成龙先给出计策“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最终“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得以印证,足见其推断力之强,破案如神。
答案】 (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 (2)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参考译文】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中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然而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第二类 叙事说理 四、(2013广东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解析】,【答案】 (2分)(1)将要 (2)使……劳苦(贫困),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渔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1分)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1分),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设喻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参考译文】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渔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马上成为那个打渔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第三类 讽喻劝谏 五、(2007广东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书 之 寡 人 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