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新人教版.doc
5页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被收入《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都是“回忆的记事”其中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⑸《无常》通过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暗示人间恶于鬼界的现实,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对人世不平的极度愤慨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也表现出儿童不可抑制的快乐天性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2.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为周树人,曾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其代表作《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3.写作背景: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名单,被迫离开北京在辗转流徙中,心情苦闷的鲁迅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一系列回忆往事的散文作品。
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初发表于《莽原》杂志上,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4.人物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内容主题全文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述了作者童年生活中两个不同阶段的片段: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百草园,以“乐”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有自然界的无穷趣味,有“美女蛇”的神秘传说,还有冬天雪地捕鸟的逸趣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但作者浓墨书写的却是课间学生溜到后园玩耍,老先生在课堂上读书入神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使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充满了难忘的谐趣与欢乐在两段生活的对比之下,即可见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也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写作技巧1.对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的结构形式写出了一个儿童入学前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同感受和不同心境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生活环境和生活事件的对照,凸显了百草园里无穷的趣味和三味书屋中单调乏味的生活。
不过要注意的是,三味书屋里的生活虽然说是“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但实际上孩子们还是在方正朴实的先生眼皮底下找到了自己的乐趣由此可见,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是不可抑制的,作者也就自然地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出了不满之情2. 白描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是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引申文学创作中,“白描”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如小说《孔乙己》中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就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有一说一,简洁扼要的加以描述再比如本篇课文中“不必说……”那一段对百草自然乐趣的描写,就是白描手法的经典范例——笔触生动形象却也只是抓住每样东西的突出特点一笔带过,而非一一铺展开来,大加渲染关键字词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1919年,周家将绍兴周家新台门卖给东邻朱阆仙,故作者戏称为“朱文公的子孙”。
确凿(zo):确实菜畦(q):菜地桑椹(sāng shn):桑树的果实椹,同“葚”云霄(yn xiāo):极高的天空;天际油蛉(yu lng):就是“金钟儿”,也叫“铃虫”,形状像西瓜子,黑色,昼夜都叫斑蝥(bān mo):一种昆虫,颜色美丽,有毒,爱捕食小虫这里说的应是类似斑蝥的“行夜虫”,欲称“放屁虫”臃肿(yōng zhǒng):身体过于肥胖或衣服穿得太多,动作不灵活也比喻机构庞大,工作效率低文中用以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攒(cun):凑在一块儿机关:文中用的是古义,“机关”与“机械”在文言中一般表示“计谋,心机”这里是秘密的意思高枕而卧:安心睡觉敛(liǎn):收拢鉴赏(jin shǎng):鉴别、欣赏人迹罕至(rn j hn zh):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秕谷(bǐgǔ):长得不饱满的谷粒东方朔(dōng fāng shu):(前154~前93),字曼倩西汉文学家,性格诙谐幽默,善辞赋渊博(yuān b):知识很广、很多宿儒(r):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儒,指 读书人蝉蜕(chn tu):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人声鼎沸(rn shēng dǐng fi):人声喧闹。
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倜傥(t tǎng):洒脱;不拘束窦(du):孔,洞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综合练习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1.下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攒(cun)成 窜(cun)向 确凿(qu zu) 轻捷(qīn ji)B.脊(jǐ)梁 脑髓(suǐ) 倘若(tǎng ru) 罕至(hn zh)C.倜傥(t tǎng) 宿儒(r) 绅士(shēn sh)执拗(ǎo ni)D.蝉蜕(tu) 菜畦(q) 狗窦(dng) 和蔼(h ǎ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迹罕至 盔甲 倜傥 云宵B.人声鼎沸 纳凉 觅食 油蛉C.淋漓尽至 倘若 蝉蜕 油蛉D.高枕而卧 锡箔 秕谷 签赏3.选出字形和释义全对的一项( )A.渊(广)薄 倜傥(潇洒、不拘束) 琳漓(形容畅快) 质(品质)朴B.鉴(欣赏)赏 人迹罕(少)至 秕(不饱满)谷 方正(正直)C. 宿(老的)儒 人声鼎(铜铸的锅)沸 缠络(缠绕) 博(丰富)学D.菜畦(园地里划分的小区) 确凿(明确、真实) 轻捷(快、迅速) 敛(收拢)在盒子里。
4.阅读《思,在百草园》选段,完成习题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我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②尽管刚刚经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阳光下洒下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瞻仰者数说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摘桑葚吃的儿时的老桑树,虽然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多是孕育,是萌生!③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的长吟,没有看到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蹿向云宵的情景,但当年的那堵短短泥墙,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1)指出文段中出现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错字: 改正: 错字: 改正: (2)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把修改后的答案写在下边横线上3)文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用错了,请找出来把修改后的答案写在下边横线上5.文章中所描写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两种不同生活,你更喜欢哪一种?并说说你的理由6. 阅读《童趣》,完成练习:《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吓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出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1)文中有哪些成语,请至少找出三个来2) 第一段中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A. 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3)作者回忆了童年哪些趣事?从中可以看出本文的作者在童年时是个什么样的孩子?(4)文中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1.B2.B3.D4.(1)“宵”改成“霄” “蹿”改成“窜”(2)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椹吃的老桑树(3)我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5.略,答案需言之有物有理有序6.(1)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2)B(3)三件趣事: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作者当年是一个有强烈好奇心、富于幻想、有正义感、珍惜生命的孩子4)描写: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此为示例,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