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五章态度及其测量.ppt

29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85979030
  • 上传时间:2024-09-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42.03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态度及其测量态度及其测量态度及其测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金盛华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本章提要本章提要* 态度的概念及其结构态度的概念及其结构* 态度的纬度态度的纬度* 态度的功能态度的功能* 态度的形成过程态度的形成过程* 合理行动理论合理行动理论*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瑟斯通量表瑟斯通量表* 李凯特量表李凯特量表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第一节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态度的实质一、什么是态度一、什么是态度二、态度的特点二、态度的特点三、态度的维度三、态度的维度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一、什么是态度一、什么是态度1、态度的定义、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2、态度的构成要素、态度的构成要素((1)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2)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敬重或轻视等。

      3)态度的行动成分)态度的行动成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一是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二、态度的特点二、态度的特点1、态度是习得的心理状态、态度是习得的心理状态随着人与周围世界,特别是其他人的相互作用,人获得了对于人和事物的认识,学会了对人和事物进行选择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及个人新的社会学习经验的建立而改变2、态度有具体的指向、态度有具体的指向与一定的具体对象相关联的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3、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一致性亦即稳定性,它指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态度会倾向于一致一贯性指时间特征上的持久性,即态度形成后,它会在新的态度改变要求出现前一直保持不变4、态度的简单性与复杂性、态度的简单性与复杂性态度可能是简单明确的,比较容易确认和保持;也可能是复杂的,不太容易形成一个明确的指向,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冲突现象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三、态度的维度三、态度的维度1、指向、指向态度的方向,指人们对于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还是否定指向2、强度、强度一种特定态度倾向于某一指向的程度。

      3、深度、深度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4、向中度、向中度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5、外显度、外显度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1、态度与情感、态度与情感2、态度与意见、态度与意见3、态度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第二节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态度的形成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1、强化、强化积极强化,积极态度;消极强化,消极态度2、社会学习、社会学习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观察学习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1、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尽力发展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态度2、自我防御功能、自我防御功能需要自我价值确立并不受威胁3、价值表现功能、价值表现功能通过表明态度,来显示自己的价值4、认识功能、认识功能认识世界的导向系统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1、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需要满足,肯定态度;情绪性经验影响态度。

      2、知识、知识同自己没有直接关联的对象,有关态度的基本倾向是知识性的3、家庭、家庭父母教养方式4、群体参照、群体参照指在价值取向或行为方式上认同自己所属的或所选择的群体个人在群体中的社会身份,这一群体本身在大社会中的位置,是个人社会同一性的重要方面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5、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文化作为人们社会化的大背景,深刻地影响到人们态度的形成6、遗传和性别作用、遗传和性别作用遗传因素确实对态度有一定的影响;男女对于不同的问题,态度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三、有关态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三、有关态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1、拉皮埃尔挑战、拉皮埃尔挑战(1)研究的目的种族歧视态度与种族歧视行为之间的一致性(2)现场研究带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游历美国,仅有一家拒绝接待,把其当成是日本人(3)问卷调查6个月后,分单问题和多问题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2、态度与行为一致的证明、态度与行为一致的证明(1)民意测验民意测验结果很准确,说明用正确的方法,确实了解态度,那么通过态度来预测行为是可能的。

      2)具体态度与具体行为的对应性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态度测量与行为的时间间隔愈短,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越高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3)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①行为本身是否可以实施:态度指向的目标和行为目标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制约态度行为的发生;行为测量与态度测量在时间上是否同步②态度本身的因素:维度:强硬的,有深度卷入的,高外显度,居于个人态度系统和价值系统核心价值的态度与行为有较高的一致性;成分:认知与情感成分高度一致的态度可能预测行为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1、合理行动理论、合理行动理论与计划行动理论与计划行动理论(1)行为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考虑各种行为方案,评价各种结果,形成行为意向2)行为意向由两个因素决定:①对行为的态度:人们对某种行为完全持正面的或负面的评价②主观标准:人们对别人会赞成或不赞成某种行为的感知(3)用这种行为意向来作为中介变量,解释行为4)Eagly基于合理行动理论的综合合理行动模型,对行为发生发挥作用的外部因素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个体对行为导致特定结果的信念及他或她对这些结果的评价个体有关特定个体或群体期望他或她应该或不应该做出该行为的信念以及他或她遵守具体参照物的动机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意向行为图5-1 合理行动理论注:箭头表明影响方向参见S. Worchel et al.,:Social Psychology, 2000, P147。

      根据:I. Ajzen & M. Fishbein(1980), p.8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2、自我价值定向的态度与行为关系、自我价值定向的态度与行为关系(1)行为和态度选择决定于有关行为和态度对于个人的价值2)行为受制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作为内部准备状态的态度;外部的情境压力行为是态度与情境压力二者的函数3)一种具体行为究竟是否发生,取决于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决定于预期满足水平和可能付出的预期代价预期满足水平 大于 可能付出的预期代价; 指向性的行为发生;预期满足水平 小于或等于 可能付出的预期代价; 指向性的行为不发生;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4)态度不决定行为指向的情况下,影响行为的方式,科学命题是态度与行为指向的一致性,态度对行为的影响,态度与行为的相互作用,态度在什么条件下决定行为(5)在外在情境压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决定于态度的向中度向中度高,作用大,强心理冲突,抗拒力量大,远效心理影响大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三、有关态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三、有关态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1、态度对社会理解的影响、态度对社会理解的影响Hastof 知觉犯规Lambert 同一个声音 来自高社会尊重群体的人对其印象较好2、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态度对于记忆的选择作用,即作为心理准备状况的态度会对个体的信息加工产生制约,自动过滤掉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Jones 记住支持既有态度的信息Levine 忘记反对态度的信息3、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Lambert 耐痛力实验 犹太教 基督教4、态度的激励作用、态度的激励作用霍桑效应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第四节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态度的测量一、瑟斯通量表一、瑟斯通量表二、二、LikertLikert量表量表三、语义差异量表三、语义差异量表四、投射测验四、投射测验五、态度的实证测定五、态度的实证测定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一、瑟斯通量表一、瑟斯通量表瑟斯通(L.L. Thurstone,1929)量表是由其本人提出的“主观外显相等间距法”量表它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态度是可以概念化并且被测量的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二、二、LikertLikert量表量表1932年,心理学家李凯特(R.Likert)为了避免瑟斯通量表编制过程过于复杂,提出了一种类似于瑟斯通量表,但更为简便的方法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三、语义差异量表三、语义差异量表语义差异量表是由心理学家奥斯古德(C.E.Osgood)等人于1957年发展起来的,是等级量表的另一种形式。

      其基本方法,是用成对的两极性的形容词,如好/坏;聪明/愚蠢等来评价态度对象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四、投射测验四、投射测验投射的实质是一种知觉转移,即个人将自己的需要、情感或观念倾向投射到其他对象上,知觉成其他对象具有种种实际为我们自己具有的特征投射测验的方式,通常是给予人们一定的刺激物,让人们据此进行联想,并用口头或书面方式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人们联想的内容,来推测人们的态度与个性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五、态度的实证测定五、态度的实证测定(1)距离测量:交往的接近程度和融合程度(2)生理反应测量:测谎仪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考前点题一.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冲刺试卷三.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模拟试卷三.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冲刺试卷二.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模拟试卷六.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预测试卷三.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模拟试卷一.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模拟试卷二.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预测试卷二.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模拟试卷四.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考前点题二.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预测试卷一.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模拟试卷五.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预测试卷四.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考前点题三.docx 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冲刺试卷一.docx 2020年成人高等考试《教育理论》(专升本)试题(网友回忆版).docx 医学三基《中医(药师)》考前点题卷二.docx 医学三基《医院感染学》考前点题卷二.docx 医学三基《中医(医技)》考前点题卷一.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