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极管二级放大集负反馈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三极管,实验报告,课程设计.docx
6页创试验工程报告书试验名称姓名两级放大器及负反响电路 日期专业2023-3-15通信,电信一、试验目的〔具体指明输入输出〕1、深入争论三极管两级放大器及负反响电路的工作原理,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2、设计一个基于通用三极管两级放大器及负反响电路,要求能够实现不失真稳定的放大,频率范围为几十 Hz 到几千 Hz,放大力量为几十倍到几百倍,争论负反响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及输入输出电阻测量3、查询有关三极管两级放大器及负反响电路的资料,筛选方案,再依据拟订的试验方案制作作品,包括硬件制作和测量电路设计,再调试制作好的作品并做数据记录, 进展分析二、试验原理〔具体写出理论计算、理论电路分析过程〕电路工作原理:多级放大与电压串联负反响电路当 J1 开路时,电路中不存在级间负反响,整个电路是由两个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组成晶体管放射极的电阻由两局部组成其中并联有电容器的电阻〔R,R1 E22〕引入直流负E1 E22反响,用来稳定每个管的静态工作点;未并联电容的电阻 〔R ,R 〕引入的反响是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响,使放大倍数稳定,输入、输出电阻增大计算公式:第一级静态工作点:VCC - UI =BEQBQ 1R ”+ (1 + bB 1 1)( R1+ R )E 1ICQ 1= b I1BQ 1UCEQ 1= VCC - I( R + RCQ 1 C 1 1+ R )E 1式中:R’ =R +RW1其次级静态工作点:B1 B1RU = VCC ·B 2RB 21B 22+ RB 22I » IU - U= B 2 BEQCQ 2EQ 2R + RE 21 E 22UCEQ 2= VCC - I( RCQ 2 C 2+ RE 21+ R )E 22开环沟通参数:R = R // [ri B be+ (1 + b )R ]ER » Ro cA = -b R ”L ( 单级放大倍数 )u r + (1 + b ) Rbe EA = A · Auu u 1 u 2(总放大倍数 )式中:RB=RB1+RW1 〔第一级〕 或 RB=RB21//RB22 〔其次级〕 RE=RE1 〔第一级〕 或 RE=RE21〔其次级〕 RL’=RC1//Ri2 〔第一级〕 或 RL’=RC2//RL〔其次级〕① 连接 J1 ,由 RW2 引入沟通电压串联负反响。
推断方法:该反响经 C 3 隔直之后引出,无直流信号反响,所以是沟通反响; 用瞬时极性法判别是负反响;U 取自 Uf o端,是电压反响;U 与 Uf i不在输入级的同一点迭加,是串联反响反响系数 F :uuF= f = R 1Uu u UoR + RW 21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AUuuf估算:RW 2A = o u u f Ui» 1 +R1闭环输入电阻 Ri : ( )fR = Ri f i1 + A Fu u u u闭环输出电阻 R :o fRR =o f 1 + AoFu u 0 u u式中:R —开环输入电阻; R —开环输出电阻iA —带负载 Ro时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uuA —RL开路但考虑反响网络负载效应时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uu0 L1. Q 点计算:VCC - 0 .7I =CQ 1R B 1 + R + Rb 1 E 1» 1( mA )UCEQ 1= VCC - I( RCQ 1 C 1+ R + R1) = 7 .9 KE 1U = VCCB 2RRB 21B 22+ RB 22= 2 .77 (V )U = UE 2 B 2- 0 .7 = 2 .07 (V )UICQ 2» I =EQ 2RE c 1E 2+ RE 22» 1( mA )UCEQ 2= 7 .9 (V )三、试验步骤〔记录试验流程,提炼关键步骤〕1. 测量静态工作点:调整稳压电源的输出为 15V 后,关闭电源。
检查试验板无断线、元件开焊等不正常现象后,调整 RW2 为 10KΩ ,与电源连接调整 RW1,使 I 为 1 mA,将静态工作点CQ1记入表 1表 1U (V)U (V)U (V)I (mA)第一级其次级B2.290.83E1.580.06C C7.61 16.22 12. 测量根本放大器的各项参数:将 J1 开路,使放大电路工作在开环带负载工作状态1) 在开环状况下,测量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A ,输入电阻 R ,输出电阻 R uu i O① 以 f = 1KHz,Us= 5 mV 的正弦信号输入放大器,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 U ,o在 U 不失真的状况下,测量开环状况下 U 、U ,计算出放大倍数o i o(2) 测量通频带在带负载且输出不失真的状况下,保持输出电压 Uo 的值不变,转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找出开环状况下的上、下限频率 f 和 fL H,记入表 2 中 根本放大器负反响放大器f (KHz)L10.2表 2f (KHz)H50800Δ f(KHz) 508003. 测量负反响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接通负反响电阻,适当加大输入信号Us ,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状况下,依据上述开环参数的测量方法,测试闭环参数 记入表 2 中。
四、试验结果〔具体列出试验数据、protel 实际电路图和结论分析〕 观看负反响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以下测试应保持 RL 不变1) 将 J1 断开,在开环的状况下,输入端参加 1KHz,5mV 的正弦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使输出信号消灭失真,登记此时的输出波形和输出电压幅度刚好不失真波形如以下图:由波形图可知开环电压放大倍数约为 1800 倍,明显的,三极管的选取过大2) 连接 J1,在闭环的状况下,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使输出电压的幅度与上面记录的幅度一样,比较有负反响时,输出电压波形的变化有负反响时的波形图如下:由图可知有负反响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约为 200 倍,且波形更加稳定,说明参加了负反响之后虽然减小了放大倍数,但可以扩大带宽,稳定波形五、问题总结〔试验中遇到的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试验总结1. 理论上讲,在计算和测量开环参数时,应当考虑反响网络的负载效应,才能使开环电路与闭环电路相对应由于本试验电路在设计时已考虑这一问题,并想使试验过程尽量简化,突出主要冲突,所以反响电阻〔RW2〕的取值较大,使其无论接入或断开,对开环电路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的影响可以无视不计,因此,在计算或测量开环参数时,将 RW2 开路即可,不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可觉察的影响。
2. 起初由于负反响电阻的选取过大导致放大倍数太大而消灭不行调的失真,所以改为10k 的可变电阻作为负反响电阻,觉察状况大有改观3. 选取设计电路时,只是将输入信号设计为 5—10 毫伏,由于没有考虑到示波器探头的干扰问题,造成了数据的误差太大今后要留意4. 在焊接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三极管可能因担忧种类不够多,只是先用排母代替, 然后再插三极管,参加信号后觉察电路没有消灭波形或干扰过大,经检测原来是三极管的接触不良后来改成直接焊三极管,接触不良的问题才消退5. 由于设计的漏洞,再加上信号过小,探头干扰不行无视,在推断波形是否失真时有肯定的难度6. 总体设计根本满足题目要求,但仍有缺乏之处,很多地方还值得进一步完善。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