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概要.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2050235
  • 上传时间:2018-02-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流域基本情况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三面临江滨海,一面环山,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等山区为界太湖流域总面积 36895km2,行政区划分属江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分别占 52.6%、32.8%、14.0%、0.6%太湖流域地形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其西部为山区,属天目山山区及茅山山区的一部分,中间为平原河网和以太湖为中心的洼地及湖泊,北、东、南周边受长江和杭州湾泥沙堆积影响,地势高亢,形成碟边西部山丘区面积 7338km2,约占总面积的20%;中东部广大平原区面积 29556km2,约占总面积的 80%,地面高程往往低于洪水位太湖流域水面积为 5551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 15%,其中,湖泊面积 3159km2,河道面积2392km2太湖湖区水面积 2338 km2太湖流域河道总长约 12 万 km,河道密度达 3.25km/km2,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全国河道密度最大的地区,也是我国著名的水网地区流域内河道水系以太湖为中心,分上游水系和下游水系两个部分上游主要为西部山丘区独立水系,有苕溪水系、南河水系及洮滆水系等;下游主要为平原河网水系,主要有以黄浦江为主干的东部黄浦江水系(包括吴淞江)、北部沿江水系和南部沿杭州湾水系。

      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流域内除特大城市上海外,还有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和湖州等大中城市以及迅速发展的众多城镇2005 年年末全流域人口为 4533.0 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3.5%流域工农业总产值达37999.4 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18.6%;农业总产值为 846.6 亿元,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 2.5%国内生产总值(GDP)达 21221.0 亿元,约占全国的 11.6%,人均 GDP为 46800 元,其中,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太仓和张家港等市人均 GDP 已超过 5000 美元全流域财政收入 6609.1 亿元,约占全国的 22.1%,单位国土面积经济收益约为全国平均的 57 倍二、洪水特点太湖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1177mm,年际变化明显,年内雨量分配不均6~7 月为梅雨期,降雨历时长、总量大、范围广,易造成流域性洪涝8~10 月为台风多发期,台风暴雨降雨集中、强度大,易造成区域性洪涝风暴潮增水引起沿海沿江高潮位,易导致濒江临海地区受灾太湖流域平原地势低洼、平坦,地面坡降在 1/10 万~1/20 万,河道水面比降小,排水速度慢,容易形成范围广、历时长的洪涝灾害;洪水外排受东海半日潮汐顶托,排水时间短、难度大,洪涝滞蓄时间长,易加重洪涝灾害。

      20 世纪以来,流域性的大洪水主要有 1931 年、1954 年、1991 年和 1999 年1999 年洪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发生的最大洪水,最大 90 日洪量为 267.2 亿 m3,其中最大 30日洪量为 179.9 亿 m3,均超过 100 年一遇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口稠密,科技水平高,其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流域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经济损失巨大,城市水灾突出仅 1991 年和 1999 年的两次洪涝灾害,造成的当年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了 250 亿元三、防洪形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太湖流域治理,特别是 1991 年太湖流域大水后,国务院决定全面实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总体方案》确定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综合治理以防洪除涝为主,统筹考虑航运、供水、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等方面需求防洪以 1954 年降雨洪水为设计标准,其全流域平均最大 90 天降雨量约相当于 50 年一遇目前,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已基本实施完成,初步形成了以治太骨干工程为主体,联同上游水库、区域河道、平原圩区和江堤海塘等工程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高了流域整体防洪能力,也为流域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改善提供了基础条件。

      但流域防洪形势不容乐观,仍需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体系,提高流域防洪能力一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提高防洪能力太湖流域集苏、浙、沪两省一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之精华,其单位面积经济收益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今后,经济总量还将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现状防洪能力达不到防御流域不同降雨典型的 50 年一遇洪水的标准1991、1999年洪水,降雨时空分布更为集中,流域成灾暴雨的天数由 1954 年的 90 日缩短为 30~60 日,出现了对流域防洪更为不利的成灾降雨典型,太湖及局部地区水位,一再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原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洪标准已达不到防御流域不同降雨典型的 50 年一遇洪水标准,流域、部分城市及区域防洪能力明显偏低三是流域下垫面变化加大了防洪减灾难度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严重,使得现有水利工程防洪能力降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水域面积减少,不透水地面面积增加,洪水峰量加大;平原圩区排涝能力提高,加大了流域防洪压力等四是防洪非工程措施尚未健全流域骨干工程调度运行现代化程度不高,流域水管理体制不完善,防洪安全管理薄弱等总之,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流域内下垫面、水情、工情等变化,原有防洪减灾体系不能满足流域防洪需要。

      采取必要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巩固和完善现有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兼顾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改善水环境,已成为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四、指导思想及防洪目标1、指导思想《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法》和《防洪法》为依据,按照"疏控结合、以疏为主"的治理方针,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总体布局,全面提高全流域的防洪标准,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防洪的要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适度承担洪涝风险;结合太湖流域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改善,合理调蓄雨洪和控制河网水位,实现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加强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处理好湖网地区省际间水事矛盾,团结治水,强化管理,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太湖流域防洪减灾能力,推进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2、防洪目标规划提出了流域、城市和区域三个层次的防洪目标流域防洪目标:近期到 2015 年,达到防御不同降雨典型年的 50 年一遇洪水标准,重点防洪工程按 100 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远期到 2025 年,达到防御不同降雨典型年的 100年一遇洪水标准,遇 1999 年实况洪水,能确保流域重点保护对象防洪安全。

      城市防洪目标:上海市黄浦江干流及城区段按 1000 年一遇高潮位设防,城区段海堤按200 年一遇高潮位加 12 级风设防;杭州市钱塘江北岸海堤按 100 年一遇洪潮高水位加 12级风设防,老城区段堤防按 500 年一遇高潮位设防;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嘉兴市、湖州市按 100 年一遇洪水位设防,其中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中心城区按 200 年一遇洪水位设防;其它县级城市按 50 年一遇洪水位设防区域防洪目标:近期到 2015 年,防洪标准达到 20~50 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 10~20年一遇远期到 2025 年,除山丘区等部分区域外,有条件的区域达到防御 50 年一遇洪水标准  五、流域防洪工程太湖流域防洪工程总体布局是:以一期治太骨干工程为基础,以太湖洪水安全蓄泄为重点,充分利用太湖调蓄,妥善安排洪水出路,完善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同时实施城市防洪工程、疏浚整治区域骨干排水河道、加固病险水库,建设上游水库,实施水土保持,形成流域、城市和区域三个层次相协调的防洪格局,健全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流域防洪布局以保证流域整体防洪安全为主,兼顾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航运以及城市供排水等方面效益,按照"蓄泄兼筹、洪涝兼治"和"引排结合、量质并重、综合治理"的流域治理原则,构筑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实现"排得出、引得进、蓄得住、可调控"。

      流域重点防洪工程主要包括:利用太湖调蓄工程:实施环湖大堤后续工程,巩固、提高环湖大堤安全度和防洪标准,提高流域洪水蓄滞能力和水资源调蓄能力,遇 1999 年实况洪水能保障环湖大堤安全北排长江工程:实施望虞河后续工程,扩大望虞河行洪和引水能力,实行两岸有效控制,统筹安排西岸地区排水出路;实施新孟河、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增加流域和区域北向长江泄洪和引江能力东出黄浦江工程:实施太浦河后续工程,扩大太浦河行洪能力,实施两岸有效控制,完善相应地区防洪安全措施;实施东太湖疏浚整治及吴淞江行洪工程,提高流域洪水东排能力,并改善下游地区排水条件和水环境黄浦江河口建闸工程,是解决上海城市防洪的重要措施,也有助于流域防洪,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研究论证南排杭州湾工程:实施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拓浚平湖塘,新辟出杭州湾的排洪口门,增建南排杭州湾排洪排涝泵站,延伸扩大长山河等骨干排洪河道实施大泖港、金汇港河道治理工程,扩大浦东区南排杭州湾能力六、城市防洪流域内有特大型城市上海及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和湖州等 7 座重要城市随着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和大量交通设施的建设,全流域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2005 年城市化率已达 73%,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

      大中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流域乃至全国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流域最重要的防洪保护对象流域内城市大多地处平原低洼地区,与流域河网相通,易受洪涝威胁;同时因长期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严重,削弱了防洪除涝标准针对城市防洪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在流域和区域防洪体系的基础上,太湖流域主要城市防洪建设以重点提高城市的自保能力为主,形成与城市规模、功能、地位相适应的防洪除涝体系目前,除杭州市因辖区调整外,太湖流域主要城市防洪规划已通过审查,部分城市防洪工程已基本完成上海市:以黄浦江防汛墙及外围海堤为防洪屏障,分片控制,挡潮除涝主要防洪工程建设包括海塘防洪(潮)工程,区域防洪除涝工程,以及市区防汛墙除险加固工程等,并结合流域防洪进一步研究论证黄浦江河口建闸工程杭州市:以钱塘江及支流堤塘和东苕溪西险大塘为防洪屏障,分区设防,筑堤、疏河、建泵站主要防洪工程建设包括钱塘江及其支流防洪堤及排水口门整治工程,西湖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低洼圩区电排工程等苏州市:采用分片设防,城市中心区建设大包围,新区局部洼地修建圩区,工业园区南部、吴中区、相城区设大包围、浒关区采用包围格局主要防洪工程建设包括新建控制建筑物,新建排涝泵站,拓浚整治河道,加高加固护岸等。

      无锡市:采用分片设防,运东片在现有小包围基础上实现大包围,按两级控制设防,运西片加高加固圩区自保主要防洪工程建设包括运东片大包围、运西片防洪工程,山洪防治工程等常州市:外围以长江堤防、武澄锡西控制线等为防洪屏障,城区分片治理主要防洪工程建设包括新建和改建水闸,新建排涝泵站,疏浚整治河道、堤防护岸工程等嘉兴市:以钱塘江、杭州湾海塘为城区南部防洪屏障,城区建大小两级包围圈,分别防御大小洪水主要防洪工程建设包括堤防、防洪闸站、河道拓浚工程等,结合城市开发和河道整治规划对市区内河道全面整治湖州市:以东西苕溪、北排通道、环湖大堤等防洪工程为城市外围屏障,城区分区设防、分区除涝主要防洪工程建设包括堤防、防洪闸站、河道拓浚工程等七、区域防洪根据河道水系、地形及洪涝特点,流域分成湖西区、浙西区、太湖区、武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杭嘉湖区、浦西区和浦东区八个水利分区各区域因气象、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暴雨洪水特性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各区域洪涝灾害特点和规律,研究防洪除涝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湖西区:疏浚通江河道,按照流域防洪及引水要求,合理安排入湖河道规模拓浚入洮湖河道和洮湖、滆湖间沟通河道,建设县级城市防洪工程,圩区堤防和配套建筑物加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