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9413668
  • 上传时间:2019-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66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专业整理《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  题  报  告由本校课题组承担研究的《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经过开题论证并正式实施研究,于2013年5月结题经过一年的行动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预期的研究成果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养育了数百代中华儿女,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化发展,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一束独具魅力的奇葩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学习、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发展无疑十分必要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出席春节《中国唐宋诗歌朗诵会》上,提倡大家多读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品不断提高,社会上基于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的无节制的追求,对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社会承载力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缺乏社会责任感,违背道德理念,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也层出不穷这种 “世俗化”、“功利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影响到今天的少年儿童,并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今天的中小学生当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和教育目标的影响,普遍存在自私,粗俗,浮躁,厌世的现象,缺乏修养,缺乏诚信,缺乏感恩,缺乏追求,学校说教式的教育往往显得苍白和无奈,本课题试图以国学经典教育为载体,探索一些校本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努力塑造具有传统美德、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二)相关研究概述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并至今天,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尤其是近十年,我国内地兴起了一股来势汹涌的“国学热”:电视上的“国学”节目掀起收视热潮,报刊上的“国学”文章连篇累牍,书架上的“国学”论著触目皆是,社会上的“国学”讲座此起彼伏更不必说大学了:各种各样的“国学”课程列入课表,各种各样的“国学班”普遍出现;“国学”进入了中小学,乃至学龄前教育,国外的孔子学院更是雨后春笋…… 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国学渐渐被世人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 “国学教育”,并组织开展研究,各省、地市、县区教育机构也广泛开展了国学教育研究,各地方学校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校已经结题的市级课题《在诵读古诗文中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研究》,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借鉴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我们学生需要哪些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如何在浩瀚的典籍中选择符合义务段学生学习的著作,片段或经典语句,是本课题首要解决的问题2.如何认识和解读和运用这些经典?国学经典,内涵深邃,见仁见智,国学经典体现是传统思想和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如何在批判中吸收,把传统和时代主流价值观最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需要站在当今时代,用今天的价值观来审视,吸收和运用3.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那些途径和方式,开展国学教育,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本课题预设突破:1.以系列校本教材的编写为载体,解决对国学经典内容选择的突破,并构建符合学生年段的国学经典序列教材2.探索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诵读、讲读、研读,国学特色校园文化,国学主体系列教育活动三)课题的界定1.国学通常将“国学”按广义和狭义两种途径进行解释广义的国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和,此“总和”可以理解为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统一狭义层面的国学主要是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

      本课题的国学主要指国学入门的浅显的传统经典著作以及文学、艺术等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以及经典诗词等承载的思想文化2.国学教育一般认为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以教授中国古代经典为主要途径,以培养我国下一代的传统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民族意识以及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本课题的国学教育:是指通过构建校本课程实施的方式,以国学经典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国学经典教育校本教材为主要载体,以经典诵读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健全人格,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丰富人文基础为主要目标的教育3.人文素养普遍认为:“人文”,指“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则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以“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本课题所指学生人文素养是学生群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课题中的国学)、弘扬传统道德礼仪、传承民族精神的能力和内在品质四)研究的理论依据1.系统理论和课程理论本研究涉及的因素和条件较多,需要以系统论的观点对研究的各要素进行整合与优化,同时需要根据课程理论建构校本课程。

      2.果维斯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和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即根据儿童最近发展需要和联系发展的特点,按年龄、年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式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3.教育心理学和生理学理论语言是学生表达和思维的基础,通过经典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通过不同形式的额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左脑(记忆),右脑(视觉)参与学习,提高教育效率4.国家政策《语文》课程标准,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五)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校园传统文化,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突显校园文化特色2.通过课题研究,全面推进学校国学教育,积极开展国学特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生人文素养发挥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陶冶性情,启发灵性,活跃思维,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进而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3.探索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构建学校国学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适合我校总体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校本国学教材六)研究的内容及方向1.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的校园传统文化特色建设2.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建设。

      3.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二、课题研究情况介绍(一)研究的思路 国学经典教育应坚持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为主要途径,将学生的成长融于具体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能力、树立观念、传承精髓,整合学校道德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学校特色发展之中二)研究的策略在方式上:分组开展,整体推进;在内容上:古为今用,精选精编;在过程上:先造氛围,逐步内化;在方法上:注重积累,学以致用;在范围上:师生参与,共同提高三)研究的措施1.建立了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2.建立了课题组研究例会制度,每季度一次研究工作交流、反馈、小结3.成立四个行动研究小组即教材编写组、诵读研究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组、校园动活及社团建设研究组,分块面实施课题研究工作4.建立课题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包括:研究方案、工作计划、开题报告、学习资料、活动案例、会议记录资料、经验总结、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等5.开展内外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各种课题研讨活动等,提高教师对国学经典教育的认识和理解6.加强横向联系通过向家庭、社会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教育合力。

      四)研究的过程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即2012年3月―2013年3月,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1)阅读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研究的思路2)总结学校已有的经验,确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成立课题组,建立相关制度,培训主研教师,为课题实施提供各方面保障第二个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2月)在课题组的组织领导下,分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1)设置教学课程与教务处配合,利用地方课程在1-7年级各开设1节“国学课”,把国学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保证课时、教材、师资、检查、考核落实经典诵读节期间,开展国学经典课例研讨活动如以下两节课例供全校教师观摩与研讨,分别是该校的肖光英老师执教的《三字经》选段与艾霞老师执教的《走进宋词》肖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和“读得流利”这两个方面,通过不同的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在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肖老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在家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艾霞老师执教的《走进宋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向学生介绍宋词的基本简介,让学生对宋词有基本的认识;第二部分是是本课的重点——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让学生品味宋词的特点,同时艾老师还让学生把本节课的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快乐之处。

            课例展示结束后,国学教学教师交流研究,围绕“如何开展经典诵读”、“如何结合经典诵读达到快速识字的目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2)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与教科室配合,开设了国学选修课,结合学校发展目标,组织教师开发国学经典教育校本教材3)打造国学教育的特色校园文化与学校行政配合,营造国学教育环境:如,国学墙裙文化,国学主题专栏,国学铃声音乐等4)探索国学特色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形成活动特色:如,读书活动,国学诵读比赛,故事演讲,文化书签制作比赛,配乐国学表演等第三个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2-3月)(1)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2)撰写研究报告,提炼展示深化研究成果3)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参加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验收4)固化成功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形成学校国学教育特色三、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形成了国学的学校教育基本途径,并通过国学教育,收到了以文化人的初步效果一)国学教育的四种校本途径1.以课堂为主阵地,形成国学六步课堂教学法自课题立项以来,积极探寻国学教育的实施途径学校教务处在每周的课排表中单列出一节国学课,作为国学教育的基本课时和主要阵地,以《国学启蒙》为教材,组织语文教师实施国学课堂教学。

      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的设计、研讨、完善,实践、反思、总结,初步探索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校本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模式,即:故事激趣─初读经典─理解经典─背诵经典─情境表演─模仿创作附《国学启蒙》教材教案及反思)2.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形成国学系列校本教材学校根据学生特长发展需要开设了选修课,每周五下午两节课为学生选修课时间,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以走班制的形式,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目标在已有的选修课课程中,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为适应选修课程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积累的需要,节选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千家诗》、《唐诗宋词》等古典经典著作中的部分内容,编辑了一套适合本校小学1至6年级的国学教材,教材分年级编写,每个年级一册内容上教材的独具匠心之处是还融入了自贡历史和自贡特色的相关知识经典浸润孩子们心灵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同时,还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