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A合成工艺评述.docx
6页维生素 A 合成工艺评述李专成(福建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维生素 A 的 Roche 和 BASF 两条合成工艺路线,指出了两条工艺路线的不同 技术特征和关键技术难点阐述了 BASF 技术路线关键合成步骤的技术开发动态对国内外工业合成 维生素 A 主要采用的 Roche 合成工艺的关键中间体的合成进行重点阐述,总结了值得深入研究的合成 新工艺、新方法和技术研究开发方向关键词:维生素 A;视黄醇;缩合;选择加氢1 概况 维生 素 A[1] 也称视 黄醇 ( retinol ) , 分子式 C20H30O,分子量 286.44,化学名称全反式 3,7-二 甲基-9-(2,6,6-三甲基-1-环己烯基)-2,4, 6,8-壬四稀-1-醇产或缺奶 维生素 A 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品, 在上 世纪,主要由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所垄断,并经历 数次重组之后,现在主要的生产厂商是荷兰的帝斯 曼,德国的巴斯夫和法国的安迪苏我国维生素 A 的研究开发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并实现工业生产, 产量不大直至到了上世纪末,我国维生素 A 合成 技术和生产规模出现飞跃性的发展,并成为世界上 维生素 A 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2 维生素 A 的合成工艺 虽然维生素 A 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 但资源分 散,步骤烦杂,成本高商品维生素 A 都是化学合 成产品 世界上维生素 A 的工业合成, 主要有 Roche 和 BASF 两条合成工艺路线2.1 Roche C14+C6 合成工艺【2】 【3】 【4】 【5】 【6】1947 年瑞士以 O.Isler 为首的研究群体实现了 维生素 A 醋酸酯的全合成,并于 1948 年由 Roche 公司在全世界率先实现工业生产Roche 合成工艺 以β-紫罗兰酮为起始原料,格氏(grignard)反应 为特征,经 Darzens 反应,格氏反应,选择加氢, 羟基溴化,脱溴化氢,六步反应完成了维生素 A 醋 酸酯的合成 Roche 合成工艺的优点是技术较成熟,收率稳 定,各反应中间体的立体构形比较清晰,不必使用 很特殊的原料缺陷是使用的原辅材料高达 40 余 种,数量较大该技术路线是世界上维生素 A 厂商 采用的主要合成方法CH3CH3CHH3C3195 673OH5 41 26248 3CH3维生素 A 是一种黄色片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属脂溶性维生素,不容于水和甘油,能溶于醇、醚、 烃、卤代烃等大多数有机溶剂。
维生素 A 的侧链上 有四个共轭双键,理论上有 16 个几何异构体,由 于立体位阻效应,存在自然界的几何异构体只有无 位阻的全反式体,9-顺式体,13-顺式体,9,13-双顺式体和有位阻的 11-顺式体 以全反式的生 物效价最高维生素 A 遇酸,空气,氧化性物质, 高温, 紫外线容易被破坏 由于维生素 A 醋酸酯比 维生素 A 醇稳定,市场上称为”维生素 A,”的商品,实际是维生素 A 的醋酸酯维生素 A 的生理功能是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 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维持正常视觉;有助于动物 生殖和辅乳,促进年幼动物生长等动物缺乏维生 素 A 会发生上皮组织改变, 出现角质化, 皮肤干燥, 成磷状,呼吸道表皮改变,易于受到细菌感染也 会出现视紫红质不足,对暗光适应能力弱,发生夜 盲症和发生眼结膜炎处于辅乳期的动物易发生流李专成:维生素 A 合成工艺评述96CH3H3C CH3H3CH3CCH3CH3OH CCHCLCH2COOCH333OCOOCH31)NaOHCHO NaOCH3CH32)HOAcCH3CH3CH3CH3OHCH3CH3CCH3CH3H3CCH3CCPdCaCO3HC H2OHOHEtMgBrOHH3CCH3OHCH3CH3CH3H3CCH3-1)CH3COCL /C6H5N OAc 2)HBr 3)Na2CO3CH32.2 BASF C15+C5 合成工艺【7】 【8】Pommer 等人上世纪 50 年代研究开发的维生 素 A 合成方法,为 BASF 技术路线奠定了基础,后 经数十余年的不断改进完善, BASF 公司 1971 年投 入工业生产。
典型特征是 Wtting 反应以β-紫罗兰酮为起始原料和乙炔进行格氏反应生成乙炔-β -紫罗兰醇,选择加氢得到乙烯-β-紫罗兰醇, 再经 Witting 反应之后,在醇钠催化下,与 C5 醛缩 合生成维生素 A 醋酸酯CH3CH3H3CCH3CH3H3CCHH3C3CH3CH2OCC2H2 H2 OHCHOHLi/NH3Pd/CaCO3 CH3CH3CH3¦ÂC15-ÒÒȲ´¼¦ÂC15-ÒÒÏ©»ù´¼¦Â-×ÏÂÞÀ¼ÍªCH3CH3H3CH3CCH3+-CHP Ph3Cl3PPh3PPh3NaOMe HXMeOH CH3CH3CH3CH3CH36 1CHH3C31CH OAc925 73OHCOAc5 462482NaOMe/MeOH3CH3BASF 合成工艺明显的优点是反应步骤少,工艺路线短,收率高但工艺中的乙炔化,低温及无 水等较高工艺技术要求仍不能避免,核心技术难点 是 Witting 反应 BASF 公司对该合成工艺进行了较 长时间的改进研究,成功的解决了氯苯、金属钠、 三氯化磷在甲苯中的反应, 实现了高放热的 Witting 缩合瞬间完成由于三苯膦价格较高,Witting 反应 后,副产的三苯氧膦通过与光气反应,生成二氯三 苯膦,再与赤磷反应,还原成三苯膦,成功的回收 套用。
BASF 合成工艺主要的缺陷是需使用剧毒的光气,对工艺和设备要求高,较难实现 在 C15+C5 的合成工艺中, 1992 年 Babler 等人【9】使用亚磷酸四乙酯与 C15 醛反应,成功的合成 了 C15 醛磷酸酯 1994 年田中光孝等人【10】 )将其应用于维生素 A 醋酸酯的合成,从而开发了利用 Witting 反应制备维生素 A 的新方法,可避免传统 BASF 合成工艺使用价格高的三苯膦和剧毒的光 气是一条潜在工业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的维 生素 A 合成新工艺李专成:维生素 A 合成工艺评述97CH3H3CCH3CH3H3COP (OEt)2CH3CHO+NaHCH2[PO(OEt)2]2 CH3CH3CH3CH3H3CCH3H3CCH2OAcCH OAc2+ CHOt-BuOKCH3当前丁烯酮工业合成主要采用 Aldol 缩合【11】,丙酮和甲醛在碱催化下,缩合生成丁酮醇,再经脱 水得到丁烯酮3 Roche 合成工艺进展我国维生素 A 的合成主要采用 Roche 合成工艺 路线, 对 Roche 合成工艺的技术进步尤其值得关注 3.1 丁烯酮合成OOO-+OHH+H2COCHCH32H3COHH CH3C3常压下 Aldol 缩合制备丁烯酮,得率不高。
文献报道【12 】 加压下可获得较好的收率国外采用 Mannich reaction 合成丁烯酮[13], 收率很高, 丙酮和甲醛在二乙胺盐酸盐存在下缩合, 生成 Mannich 盐,经中和后,在减压下 Mannich 盐定量裂解为丁烯酮 和二乙基胺 H2CO +CH3COCH3(C2H5)2NH.HCLCH3COCH2CH2.N(C2H5)2.HCLOÖкÍCH2 +(C2H5)2NH¼õѹH3C这条工艺受压力影响很大,在合适压力下,总 收率可超过 90%比 Aldol 缩合工艺的收率成倍增 加缺陷是需使用干盐酸气体,必须解决加压下的 设备腐蚀问题3.2 六碳醇合成六碳醇是 Roche 合成工艺的关键中间体[14] 乙 炔和锂在低温下形成乙炔锂,再和丁烯酮反应,生 成六碳醇-(3) ,再经硫酸转为得到六碳醇-(1) OC2H2OHH SO24CH2OHLi/NH3CH2HCHCH3CCHCH33硫酸催化稀丙基重排,生成顺式和反式六碳 醇,顺式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环合生成 2.3-二 甲基呋喃,并大量放热[15]六碳醇受热也会发生快 速聚合 由硫酸催化烯丙基转位反应动力学研究得知, 以水为溶剂的转位速度是苯作为溶剂的 2-4 倍, 并与硫酸的浓度成正比。
进行温度,溶剂种类,酸浓度等工艺条件研究,难于完全消除反式体的生 成,反式体的含量为 14-18 %的范围文献也报 道了[16] 采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作为烯丙基转位 催化剂, 可较大幅度提高得率, 并可消除酸性废水 Roche 合成工艺的目标产物是全反式维生素 A,只 能以顺式六碳醇为原料反式六碳醇参与缩合反 应,产物不是全反式维生素 A因此研究开发六碳李专成:维生素 A 合成工艺评述98醇正、反式体的高效分离方法很重要H3CHO K3CH3CH3K1HCCCH2OH+HCH3K4HC C C CH CH2KK2OHHC CH K6¾ÛºÏÎïH3CCH2OH许多文献[17] [18] [19] 披露了采用格氏反应制备 六碳醇氯甲烷制备格氏试剂后与乙炔反应,得到 的乙炔氯化镁,再与丁烯酮进行格氏反应,得到六 碳醇-(3) ,经转位得到目标产物由于丁烯酮在氨碱条件下,很容易自聚合,因 此得率不高国外曾进行了以乙醚代替液氨作为溶 剂合成六碳醇的研究,避开了碱性反应条件,可较 大幅度提高收率OCH3MgCl +C2H2+HC CH .MgClH3CCCH CH2CH30-20¡æ HC CCCHCH2 OH格氏法对六碳醇的传统合成工艺作了根本改 变,具有反应时间短,不需深冷,乙炔用量也少, 不存在氨回收的问题,可望获得好的收率,是合成 六碳醇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工艺。
3.3 Darzens 反应制备十四醛β-紫罗兰酮与氯乙酸甲酯在强碱存在和低温 下发生 Darzens 缩合反应,生成缩水甘油酯,再经 水解脱羧生成十四醛[20]OH3CCH3CH3H3CCH3OCH3 ClCH2COOCH3NaOCH3/ab -30¡æCOOCH3CH3 CH3CH3CH3H3CCH3H3CCHCOOH3Ë®½âÍÑôÈCHO+H-OHOCH3CH3Darzens 反应制备十四醛当前存在最大问题是β-紫罗兰酮难于反应完全,残存于产物当中,由于十四醛与β-紫罗兰酮沸点相差很小,依靠精馏 难于分离β-紫罗兰酮带入下工序参与反应,影李专成:维生素 A 合成工艺评述99M.Rosenberger 最早是使用硫鎓(CH3)3S+X-与β-紫罗兰酮反应,生成环氧化物中间体, 继而水解得到 十四醛并获得高收率响了缩合物质量1980 年 M.Rosenberger 开发了一条可取代 Darzens 缩合的新工艺[21],可使β-紫罗 兰酮反应完全,提高了十四醛的收率和质量CH3CH3H3CCH3H3CCHCHO33H3CCH3+ -OMe3S X CHOMgBr2NaOH/CH2Cl2CH3Et2OCH3CH3与β-紫罗兰酮反应,同样可以得到良好结果[23]。
3.4 双格氏反应制备缩合物六碳醇和十四醛进行双格氏反应构成了维生 素 A 的主碳构架镁、卤代乙烷以乙醚或 THF 为 溶剂,形成卤镁乙烷格氏试剂后与六碳醇进行格氏 反应,生成的双卤镁六碳醇再与十四醛进行格氏反 应,得到了缩合物同时,在 M.Rosenberger 的研究中,显示了 Me3S+X-的 X-对反应的收率和反应条件影响很大 ME3S+I 和 Me3S+Br 一般在 NaH 催化的条件下,可 有相当高的收率,改用 KOH 或 NaOH 收率明显下 降而 ME3S+Cl 可以在 PTC 条件下,在两相系统 中可以获得好的收率但是 Me3S+XCl 的制备困难 [22] ,需高压反应经改进使用(CH3)2SOSO2OCH3H3CHH3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