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中的忠和义.ppt
17页研究性学习,组长:李鑫 组员:汤义武 韩佳渲,三国演义中的,“忠”和“义”,指导老师:王元应,《三国演义》简介,“义”是《三国演义》中表现很突出的思想小说一开头的“桃园三结义”,就是写的一个“义”字战国时期,信陵君等人养士,礼贤下士,被称呼为一种美德,那是一种贵族豪门之义,主给客以恩,客则“是为自己”,是一种以主奴关系为基础的“恩义”主奴关系的“恩义”扩大到君臣关系就是“忠义”这是历代统治阶级所大力提倡的,是封建时代维护君臣关系的道德准则孟子曾提出过君臣关系的最高理想,即:“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下层人民群众互相扶持帮助的信义,也有上下隶属关系的“恩义”和“忠义”,而且后者占有更突出的地位三国中关于“忠”的案例分析,,忠,正面典型人物,反面典型人物,正面案例一:刘备之忠,平黄巾之乱 会讨董联盟:虽然出身寒微,但报国之心不渝,平黄巾贼,为国效力虽然势单力孤,但是不顾冷嘲热讽,依然率数十骑,参加会盟,讨伐董贼,只求尽自己微薄之力 受献帝密诏 抗国贼曹操: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统北方,兵锋正锐之时蔡瑁 张绣等人虽手握重兵,但不以忠于国家为念,转而投降曹操,连江东也有很多谋士力主降曹。
只有兵微将寡的刘备敢高呼一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最终他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取得荆益二州以抗曹操正面案例二:关羽之忠,土屯约三事:关羽虽然无奈投降,但他和曹操所约定的三件事都表明他“降汉不降曹”的忠心和气节 “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关羽 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虽然身在富贵之中,美女金帛不足以动其心,高官礼遇不足以移其志新恩虽厚,旧义难忘生不背之,誓以共死 “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关羽 挂印封金 过关斩将:关羽一得知刘备下落,便毅然挂印封金,斩关夺路而千里独行不仅赤胆忠心,可昭日月,而且光明磊落,来去分明 “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关羽,其它正面案例,赵云 周泰 典韦:乱军之中,以命相搏,忠心护主 董承 伏完 吉平:力兴汉室,欲杀曹贼,为国捐躯 诸葛亮 姜维: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坚:十八路诸侯,只有孙坚以国事为重,讨伐董卓 沮授 陈宫:虽然被俘,却忠心不改,不肯向曹操低头反面案例一:董卓之恶,废少帝 掳献帝:为了进一步独揽朝政,他废掉少帝刘辩,另立汉献帝刘协,后又借故杀死少帝,毒死何太后。
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他还在自己的封地修筑了 万岁坞”,完全无视礼制和皇威 霸朝政 欺群臣: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不择手段排除异己,践踏法律,在董卓的淫威逼迫和阴谋陷害下,朝中许多忠义之臣,不是被逼迫出逃,就是被铲除消灭放纵手下士兵,实行所谓“收牢”运动破坏经济,残害人民,倒行逆施,使朝政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陈寿:“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反面案例二:曹操之奸,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冷血多疑 手段残酷:孔融 杨修 崔琰 娄圭 边让 桓邵 马腾 吉平等人,要么是要对曹操不利被杀,要么是因曹操多疑被错杀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其他反面案例,张松:本为刘璋谋士,但先后为曹操和刘备献蜀道图,典型卖国贼 蔡瑁:在刘表死后,拥立刘琮为荆州牧,大权独揽,投降曹操 曹丕 华歆:曹丕攒汉称帝,华歆趋炎附势,威逼献帝与皇后,是其爪牙。
魏延:先背叛韩玄,投向刘备,诸葛亮死后,又叛蜀作乱 李榷 郭汜:劫掳汉献帝,欺君欺臣三国中关于“义”的案例分析,义,,正面典型人物,反面典型人物,正面案例一:关羽之义,解白马围 报曹操恩:官渡之战时,曹操被袁绍围困在白马坡,关羽为报曹操厚遇之恩,斩颜良,诛文丑,解了白马之围 千里走单骑古城聚义:关羽听说了刘备的消息,保护两位嫂嫂,不畏千里,过关斩将,在古城和刘备相聚还斩了蔡阳,解除了张飞的误解 华容道义释曹操:为报昔日曹操放行的恩情,关羽放了赤壁兵败的曹操,甘愿自领军罚 傅干称关羽:“勇而有义,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正面案例二:赵云之义,义救公孙瓒 相助刘备:早年曾将公孙瓒从文丑的刀下救出,后来一生追随刘备出于忠义,他直言敢谏,向刘备提一些逆耳忠言,如力劝刘备伐吴等 两扶幼主:第一次血战长板坡,在乱军中,先后找到了甘糜二夫人,还宁愿降坐骑让给糜夫人,自己步战跟随,最后携阿斗舍命杀出第二次,是在江上截住了被吴夫人想带去江东的阿斗 自贬军职 不贪赏赐:街亭之战失利后,诸路军中只有赵云军安好,诸葛亮下令将物资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却请求将这些物资全部赏赐给其他将士们之后又上疏自贬为镇军将军。
杨时伟《狂狷裁中》:子龙心贯金石,义薄云天,不减关张其它正面案例,张飞:取益州时义释严颜,最终严颜归顺,屡立战功 陈宫:冒死救下刺董在逃的曹操,后来又因曹操不义,离开了他 鲁肃:曾多次相助刘备与孙吴结盟以抗曹操,刘备在江东时,也称多次相救 陶谦:三次想把徐州让给仁义的刘备,最后忧曹而死反面案例一:吕布之反复,三姓家奴 反复无常:曾先后认丁原 董卓 王允为义父,而后又杀死了丁原 董卓 ,后来又归附过其他诸侯,都曾反叛 恩将仇报 狼子野心:曾在落魄之际被刘备收留,后又反叛,抢夺徐州,驱逐刘备 助纣为虐 伤天害理:在董卓帐下时,为其爪牙,为董卓做过不少欺压群臣 残害忠良的事 司马光:“布者反覆乱人,非能辅佐汉室,而又强暴无谋,败亡有证反面案例二:袁术之私,为谋私利 私扣粮草:在讨董联盟中,袁术掌管粮草,而他却为力一己之私,扣粮不发,一直孙坚功败垂成,讨董未成 为夺玉玺 挑拨离间:为了得到传国玉玺,他挑拨孙坚和刘表的关系,最终致使孙坚死于刘表伏击之下 窃取帝位 天下共伐之:得到了传国玉玺的袁术,忘乎所以,首先称帝,却惹得诸侯共怒,群起而伐之,众叛亲离,最后呕血而死 王夫之:“狂愚而逞者袁术,而犹饰伪以自尊。
其他反面案例,曹操:刺董未成,逃亡途中,误解了仁厚待他的吕伯奢,杀了吕伯奢全家 袁绍:不听田丰之言,出兵伐曹,兵败后,却杀了忠心的田丰 糜芳 傅士仁 范疆 张达:背主投敌,卖主求荣,全然不顾昔日恩义 刘封 孟达:关于兵败之时,身为侄儿的刘封拒不发兵援救,以致关羽被擒谢谢观赏,-------高二十一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