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阅读技巧——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doc
12页现代文阅读技巧——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一、常见题型:1、仔细品味某个句子,或从文中选出最欣赏的一句,说说感受/好在哪里/写法有何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作批注(可从句子的含义、修辞的效果等角度简析);2、要求从给出的两句话中选一句放在文章的某个位置,并说说理由;3、有时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也要根据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进行 二、解题技巧点拨:1、确认所用修辞方法,答题时将其点明;(见九年级上册附录《常用修辞格简表》)2、明确答题方向,也就是明确每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重点(练习一)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为了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主要有排比、反复、对偶;表达类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为了增强语气,主要有设问和反问具体来说,比喻用于描写事物时,可使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拟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可爱可亲夸张表达某种鲜明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排比加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的表达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对偶使句子结构整齐,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设问句有疑而问,自问自答,吸引读者,引发思考,制造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反问句无疑而问,加强语气,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即突出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3、结合语句或文章内容分析——难点(重新分析练习一的1、2、5,引出练习二)小结:1、对修辞及其作用意义定位以后,以句子字面意义理解为基础,重点分析修辞的使用,再联系上下文或背景、全文主旨、中心形象或人物心理、情感等全面分析,准确把握2、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有的放矢3、答题句式参考:这个词(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或某种道理),或突出强调了……,渲染了/营造了……(氛围),烘托了/衬托了……(与中心形象和人物情感有关) 三、答案示例: 修辞品句练习一 1、2005年浙江中考《生死胡杨》题目: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入手,参考示例,为后面的画线句子加上批注示例: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这组排比句从多个角度细致描绘出胡杨千姿百态的特点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批注: 2、2005漳州中考 心中装着一双鹰的翅膀不知什么时候,潮湿的泥土里出现了一粒种子它个头不大,蜷缩着身子,头发蓬松且一脸泥垢,像一个历经岁月磨难的孤儿被遗弃在荒野里,它是那样平庸,甚至还显得有些丑陋这粒种子的形象果然招致大家的非议 3、请赏析“黑龙江的土地,插根筷子都可以发芽”这句话 4、 阳光地带 春季的一天下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的呆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我的眼前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请说说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请说说句子用了什么修辞,体会其中包含的语气和感情 练习一答案示例: 1、 《生死胡杨》(1)这个句子突出了八月的南疆非常热 ——黄宇标、许爱娣(2)用了比喻的手法,让句子更为生动/形象——黄裕东、黄宝意、陈之恒(3)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八月南疆的特点 / 戈壁滩的气候特点——谭欣欣(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胡杨生长的恶劣环境表现出来,衬托出胡杨生命力的顽强——叶嘉慧、郑惠珍(5)这个比喻句把大漠比作锅,把砂砾比作热炒的花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戈壁滩的炎热/炙热 ——霍静雯、张伟灵、陈晋仁 2、《心中装着一双鹰的翅膀》(1)对种子的描写形象生动,更能表现它当时的样子——盛婷(2)用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到种子一开始的丑陋与平庸,显得生动形象——黄诗敏、陈映婷 3、请赏析“黑龙江的土地,插根筷子都可以发芽”这句话1)这句话写出了黑龙江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
——罗婷芬(2)这句话写出了黑龙江土地的肥沃——谭玉仪(3)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了黑龙江土地的肥沃——李嘉琪、岑泳欣(4)这句话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黑龙江)土地肥沃,使人印象更为深刻——叶冠迪、蔡东智、许爱娣、李莉、赵佳俊 4、《阳光地带》 (1)表达出母爱的伟大与细腻——许爱娣(2)这句话用排比手法表达出母亲对我的关怀是如此无微不至——李佳媚 5、“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1)用反问句强调了肯定的语气——罗婷芬(2)这句话以反问的形式突出了说话者的意思:就算晚了也必须上学,让说话者的语气更坚决3)这句话包含了反问责备的语气和感情——李莉修改:运用反问的修辞,加强语气,表达了责备之情 修辞品句练习二 1、2005年东营中考《空山鸟语》一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下面摘抄出了一句,请分析其表达作用选句:“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分析: 2、2005年南通中考 沉默的竹笛(节选前三段)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
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第22题 :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 3、 《春天的梦》(节选)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
那时我还是一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的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2005年泰安中考《心存感激》一文的语言很有特色下面选了一句,请说说你的感受选句:蓝天给你以自由遐想,大海给你以深沉雄浑,草原给你以宽广渺远,高山给你以坚毅勇敢,流水给你以柔情缠绵感受: 5、 听雨 (节选) 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节选)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
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⑥无风无雨的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