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ppt
111页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 组织传播,,2008年6月28日“瓮安事件” 2008年11月17日“陇南群体事件” 2008年11月3日重庆的哥“罢运事件” 2008年7月19日孟连县围攻警察事件 2009年3月23日东方市感城镇“3·23”突发性群体事件 2009年4月3日河北保定依棉集团数千工人步行沿107国道进京“旅游”,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第一节 群体传播 一、基本问题 1.概念 ▲群体,是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群体传播,也称作团体传播,小群体传播,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2.群体的社会功能 ▲纽带:简言之,即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社会的组成部分: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之际,首先是作为局部社会——群体的一员出现的,一个人不能做一个合格的群体成员,同样也做不了合格的社会成员。
▲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个人的行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群体还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合起来,能够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3.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它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向释——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率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都拥有传播的机会等等,对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4.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二、勒庞与他的《乌合之众》 1.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勒庞( 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他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被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2.集合行为的三个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起 因,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事故区域排出的污水主要通过吉化公司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超标的污染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硝基苯 是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具苦杏仁气味,易燃,微溶于水硝基苯一旦污染水源,就会引起水质严重恶化硝基苯是剧毒性物质,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作用于血液、肝及中枢神经系统,可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引起缺氧和皮肤黏膜青紫专家估计大约有100吨左右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硝基苯超标40倍,污染水团长约80千米,按现在水流速度,大约需要40个小时经过哈尔滨市迫使哈尔滨市不得不停止供水,造成严重水荒全面推进松花江水污染治理工作,1、 继续加强环境监测,确保沿江人民饮用水的安全。
3、 组织实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2、 深入开展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研究4、 继续做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5、 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长效机制三、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1.群体暗示 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而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眠,集合行为的参与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群体暗示的作用: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的过程,个人可以被带入一种完全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他对使自己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惟命是从长时间融入群体行动的个人也类似于被催眠的人在催眠师的操纵下进入的迷幻状态被催眠者的大脑活动被麻痹了,他变成了受催眠师随意支配的、无意识活动的奴隶有意识的人格消失得无影无踪,意志和辨别力也不复存在●一些能力遭到了破坏 ●另一些能力却有可能得到极大的强化 ●在某种暗示的影响下,他会因为难以抗拒的冲动而采取某种行动 ●在群体中,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抵制那种暗示的个人寥寥无几,2.群体感染 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首先,紧张使某一集体的成员非常容易相信稀奇古怪的传说和谣言; 其次,在朋友之间蔓延比在陌生人之间快得多; 最后,感染或行动在那些具有共同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中间迅速蔓延。
▲心理学认为,“感染”是群众性的模仿,意思是感情或者行为从一群人中的一个参加者蔓延到另一个参加者●当所有参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人或事物上面时,情绪感染便加剧了 ——如在集会上,人们被一强有力的领导者深深打动▲人群中的成员能相互刺激并相互强化反应,直到他们达到狂热的一定程度为止四、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阿西试验,——从众心理:所谓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之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来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三种群体心理导致了群体压力和趋同行为的产生: ⑴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趋向于一定的群体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当个人被他所在的群体所排斥时,通常会体验到莫大的痛苦,群体对它所属的成员具有一种力量,对于群体的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强大的群体压力甚至受到严厉的制裁,这种恐惧感使得群体中的人产生合群的倾向,只有与群体保持一致才能消除个体的不安全感⑵群体为人们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参照,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他们是信息的来源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人正确的机遇多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尤其如此⑶群体给予个体的归属感和自我同一性使得个体产生维护群体形象的心理,因此,个体的行为表现为与心目中的归属群体的标准保持一致。
五、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1.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 ●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性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集合行为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本能的、条件反射的模仿2. “匿名性” 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去个性化——群体的成员失去个性感,而淹没于群体之中,集体行为的这一侧面叫做去个性化▲菲力普·金巴尔多1970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去个性化现象有两个主要特征: ——群体成员的匿名性,三K党的成员就是如此;,,,,,,,“三K党”(Ku Klux Klan):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的恐怖主义组织Ku-Klux二字来源于希腊文KuKloo,意为集会Klan是种族因三个字头都是K,故称三K党又称白色联盟和无形帝国1865年创建于田纳西州的普拉斯基城党旗呈三角形,黄底红边,上有一条黑龙党员的制服是白外套和套在头部的白色垂胸布罩,给人一种神秘恐怖感党员只限于生在美国的新教徒中的白种人入党仪式在深夜举行党纪非常严格,下属对上级必须绝对服从,相互联系只有纵向关系,党员必须保守党的机密。
三K党的纲领表面上是“拥护宪法”,“维持法律和秩序”,“信仰基督”,实际上提倡“人种区别”,散布种族主义,主张剥夺黑人的基本权利通过绑架、私刑、集体屠杀等非法恐怖手段迫害黑人或思想开明人士1871年格兰特总统下令解散南方所有三K党1915年佐治亚州的西门斯上校重新恢复了三K党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K党空前发展,1924年达500万人1940年三K党与德美同学会合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三K党宣布解散1944年4月公开恢复活动战后三K党将矛头指向共产主义、进步人士和黑人群众,把天主教视为“可宽恕的对象”而不再反对逐渐在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取得合法地位,还在其他18个州大肆活动三K党的附属组织有佐治亚州的哥伦比因会、纽约州的三K党骑士与妇女、联合美国之子会等该党常与提倡种族歧视的一些法西斯组织交往,相互支持但在大多数州得不到当局和公众的认可经过美国反对种族主义的运动后,三K党逐渐消亡——责任性的分散,当某人是某个群体的成员时,他就易于察觉到整个群体活动的责任是分散的,或者说是分布在每个小组成员身上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不必承担群体行动所招致的谴责村民陆兴书:事发时,我看到不少十几岁的小孩、姑娘们向公安干警、大楼投石块和点放大型烟花时,我心里很急,我就问他们为何投石块,孩子们都说不知道,反正看到有人投了他们就投,有人放了烟花他们就放。
六、集合行为的“信息流” 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其主要形式是流言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如浙江瑞安戴海静事件,戴海静,女,28岁, 99年从浙江师范大学 毕业后,进入瑞安市 第三中学任英语教师 2006年8月18日凌晨 “坠楼”身亡戴 海 静,戴海静案引发了数千人的警民冲突,愤怒民众群集温州瑞安政府门前,●流言可分为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 它的特点如下:,(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谣言是指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3月13日,有媒体报道称,广东3000多公顷的香蕉林患“癌”(巴拿马病),且每年以20%的速度扩大感染面积,全国的主要香蕉产地也都发现该病 影响:3月下旬开始,海南的香蕉正是成熟季节,而前来收购香蕉的经销商越来越少,从每公斤3元左右,跌到了每斤0.1-0.2元,仍无人问津 后果:“香蕉有毒论”导致了国内各大城市的经销商“谈蕉色变”。
海南全省香蕉种植面积65万亩,每公斤香蕉降2元的话,海南蕉农每天损失1700万元,谣言怎样变成了事实 “八卦”新闻在口耳相传之后,通常就会走样于是,一个消息从甲传到乙,再传到丙丁,和最先的版本已是大不相同 小赵因为感冒,吃了些抗感冒药,昏昏欲睡早上在上班途中,被路过的摩托车撞了一下,干脆趁机回家休息算了 小赵于是打请假:“钱科长,我有点感冒,刚才又被别人的摩托车撞了,大腿擦伤点皮,走路一拐一拐的我想请两天假钱科长向孙经理汇报:“我们科室的小赵今天早上给摩托车撞伤了腿,好像有点严重,请假不上班 孙经理回去跟老婆李阿姨说:“你的电大同学小赵给摩托车撞伤了大腿,挺严重的 李阿姨和邻居周婶说:“你听说吗,你的远房亲戚小赵给摩托车撞了,好象是大腿粉碎性骨折 周婶和吴姨说:“知道吗,小赵给车撞坏了,听说都动弹不得啦吴姨悄悄地跟郑叔说:“老郑,跟你说个新闻:那个小赵听说给车撞了,都成植物人了 郑叔透露给王大妈:“听说小赵给车撞惨了,都活不了几天了 王大妈告诉冯大姐:“小赵的命真苦年纪轻轻的,就给车撞死了第三天,小赵如期回单位上班刚上楼,碰到同事陈小姐 陈小姐大惊失色:“哎呀!你是人是鬼?你不是早就给车撞死了吗?” 小赵给她吓了一大跳,一步没站稳,滚下楼梯,当场摔断右腿。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总结集合行为中“信息流”问题时提出一个流言传播的公式: R =I×A (流言流通量=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