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小故事2.doc
3页半床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上旬,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卫生部等驻扎在了湘赣边界的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不幸与队伍失散并迷路的三名女红军战士,饥寒交迫,筋疲力尽,跌跌撞撞地来到了沙洲村她们没有进村,而是敲开了离村几十米的一间破茅草屋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女主人叫徐解秀,夫妇刚刚结婚,家里一贫如洗主人没问她们是谁,从哪儿来,但他们分明明白什么于是,他们倾其所有,为饥饿疲惫的客人准备了一顿粗茶淡饭吃完饭,徐解秀就将三位客人领到了床上那是一张用楠竹扎成的床架,床上的破席下面垫着稻草,女战士忙将她们唯一的棉被打开…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徐解秀和女战士同时醒来,她们发现,男主人一直睡在门口的草垛上守护着她们女战士们的眼睛湿润了临走时,她们决定把这唯一的一条被子送给徐解秀夫妇,但夫妇俩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他们说:“你们三个人就共着这么一条被子,天寒地冻的,还要赶那么远的路,我们怎能忍心把它收下呢,我们在家里,至少还有一个躲风避雨的地方啊 !”三个红军姑娘怎么也说服不了徐解秀夫妇,于是她们不由分说地把被子往床上一扔,抽身就往外跑,徐解秀赶紧抱起被子,拼命地又追了出去,她们在村口把被子推过来又推过去,僵持不下,这时一个红军姑娘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她们三个人不约而同对视了一下,坚定地把一条被子剪成了两半。
她们拉着徐解秀的手哽咽着说:“大姐,这下你可别推了,这半条你就收下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这半条被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泪水唰地流了下来……徐解秀把三个红军送到村口,望着绵绵群山,崎岖小道,担心红军女战士不认识路,徐解秀叫丈夫再送姐妹们一程,送远一点,送到大山的那一边她站在村口,依依不舍地目送着丈夫和三个姐妹一步步地远去……湖南老人与半床被子 习近平今天讲的唯一一个长征故事 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80多年过去了,红军身影早已远去,但这个村子仍然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依然能够感受到村民对于红军的浓烈感情如同村子远处的罗霄山脉常在,关于红军的故事也长久流传在这里,其中关于半床棉被的故事则几乎人所共知,村子里随便找几个人,都能说上一两段 据《新湘评论》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来到了这个村庄80 多岁有点恍惚的徐解秀以为是红军回来了:“你们打回来了?你们胜利了?那3名女红军什么时候能来?我家男人怎么还不回来呀?” 闻听此言,罗开富被感动了,他将这个故事整理后,以《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为题发表了文章 当时还健在的邓颖超读了报道后,马上给记者打来,表示要想办法找到那 3 名女红军。
邓颖超还特意买了一床新棉被,委托记者送给女主人当罗开富带着众人的心意重返小山村时,大娘却在 3 天前刚刚去世,她合眼前曾经说:“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徐解秀老人弥留之际告诫儿孙们的话,从此就成为了她家的家训 “那是奶奶和3名女红军的故事,到现在我们家族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一段历史,也为拥有这段80多年前的军民情而骄傲新华社记者在2006年再访沙洲村,找到了徐解秀的孙子,64岁的朱分永站在当年的厢房里,朱分永显得有些激动朱分永说,1934年11月上旬的一天,中央红军卫生部进驻到沙洲瑶族村,因为当时的村民受到地主豪绅的反面宣传影响,村子里大部分人都跑到山里躲了起来朱分永的奶奶徐解秀因为小脚又背着刚一岁的儿子,没有来得及走远 “当时我奶奶发现那些红军不仅没搞破坏,没有乱动村民的东西,还帮村里人打扫了房间,挑了水,就走回家里去了朱分永说,徐解秀回家后发现一些红军睡在了自家门前,就答应了一位男红军的请求,让3名女红军一起跟自己睡在厢房里,合盖一床女红军带来的被子 在红军休整的日子里,3名女红军和徐解秀一起干活,帮着徐解秀带孩子,徐解秀也帮着红军煮饭,相互之间则开始以“姐妹”相称。
朱分永向新华社记者介绍,眼看着大部队出发,3名女红军也急着要求赶队临走时,女红军看到徐解秀家一床被子都没有,用破絮代替,要将行军被留给徐解秀,徐解秀则执意不肯收下,推推挡挡几个回合,争执不下这时,女红军拿出一把剪刀将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 遗憾的是,红军走后敌人将全村人赶到祠堂,逼村民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3名女红军留下的半床棉被也被搜出烧毁,徐解秀也因此被在祠堂罚跪了大半天我奶奶是1991年去世的,生前她一直跟我们讲这个故事,临走前还跟家里人说,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朱分永对新华社记者回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