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测定.ppt
47页作业测定,经验判断法 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凭经验估算出工时消耗来制定定额的方法 是一种估计法,简便易行,但误差较大 历史纪录法 根据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来推断同等内容工作的时间标准 是一种统计分析法,比经验法具有科学性,但不够精确、可靠 作业测定 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生产时间和辅助时间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 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客观、令人信服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国际劳工组织) 合格工人的含义: 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所从事的工作在安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规定的作业标准 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工作方法,及其有关设备、材料、负荷、动作等一切规定的标准状态作业测定的定义,制造时间的构成,时间研究(秒表时间研究) : 利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在一定时间内对作业的执行情况做直接的连续观测,最终制定出完成该项工作的时间标准 工作抽样(样本法): 样本法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这种方法不关心具体动作所耗费的时间,而是估计人或机器在某种行为中所占用的时间比例。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预定时间标准法(PTS-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将动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对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作成标准工时表当要确定实际工时时,把工作分解成基本动作,从标准工时表上查出各基本动作的标准工时,将其组合成正常时间,然后加上宽放时间 PTS法的特点: 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各种操作的时间 能精确地说明动作并加上预定工时值,因而较之其它方法可能提供更大的一致性 不需要对操作者的熟练、努力等程度进行评价 PTS为国际公认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PTS法共40多种,如方法时间衡量(MTM)、工作因素法(WF)、模特排时法(MOD)等,标准要素法/ 标准资料法 在不同种类的工作中,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单元实际上不同的工作是由若干种工作单元的不同组合,因此对于工作单元所进行的时间研究和建立的工作标准可应用于不同种类工作中的工作单元而这样的工作单元的标准一经测定即可存入数据库以供调用 标准要素法(或标准资料法)是将直接由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法所得到的测定值,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分析整理为某项作业的时间标准,以便将该数据应用于同类工作的作业条件上,使其获得标准工时的方法。
标准要素法(或标准资料法)首先建立若干工作单元标准工时数据库(可应用多种作业测定方法),然后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将其应用于同类工作的作业条件上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工时构成,大量生产条件下: 单位产品工时= T作+ T布+ T休 或单位产品工时= T作*(1+布%+休%) 布%:布置工作地时间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休%: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成批生产或单件生产条件下: 单位产品工时= T作+ T布+ T休 + T准 /每批产品数量,传统工时的计算,含义: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合适的操作条件和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是指通过方法研究后所确定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条件 普通熟练工人和正常速度意味着标准工时适合绝大多数作业者 标准作业是标准工时的依据,标准工时,标准工时的构成,分为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特别宽放、政策宽放 也可分为作业宽放、管理宽放、生理宽放、疲劳宽放 由于宽放时间的绝对值难以直接测出或算出,通常用宽放率来表示 作业宽放率和管理宽放率可用瞬间观测法(工作抽样)测得,而生理宽放率和疲劳宽放率通过查阅经验数据得出,宽放时间,作业宽放是由材料、零件等操作者涉及到的偶发因素所引起的作业迟延; 管理宽放是管理进行各项管理的安排等非作业内容所占用的时间; 生理宽放是由于人的生理需要而花费的时间; 疲劳宽放是由于某项作业产生的固有疲劳而使作业速度降低、为此给予恢复体力的时间。
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合格工人、完全训练、正常速度、生理状态正常 标准状态:系指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的工作方法、标准设备、标准程序、标准动作、标准工具、标准的机器运转速度、标准工作环境时间研究,基本方法: 利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在一定时间内对作业的执行情况做直接的连续观测,最终制定出完成该项工作的时间标准因此,时间研究也叫:秒表时间研究、直接时间研究、密集抽样时间研究 基本工具: 秒表、观测板、时间研究表格、铅笔、计算尺、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1.秒表 时间研究用以计时的工具多为1/100的分秒表,表面有100个小格,长计每分钟转1周,1小格即代表(1/100)分钟短针表面分30格,每半小时转1周,1格代表1分钟2.观察板 观察板主要用来安放秒表和时间研究表格,时间研究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资料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第三步:测时 第四步:评定正常时间 第五步:确定宽放时间 第六步:制定标准工时,第一步:收集资料 收集的资料,可按其性质分类如下: 能迅速识别研究内容的资料 能正确识别制造的产品或零件的资料 能正确识别制造程序、方法、工厂或机器的资料 能识别操作者的资料 研究的期间 有关工作环境的资料,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依据要求: 检查现行操作方法 划分操作单元的目的 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 明确分解点 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以使时间研究人员能精确侧记为宜 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 易于辨认 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第三步:测时 测时的方法: 归零法、累积测时法、周程测时法、连续测时法 归零法:第一单元开始,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即按停秒表。
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表针回复到零位次一单元开始,再开动秒表,如此不断记录每一单元时间现场记录时,因为要归零,所以费时,且易漏记 累积测时法:用两个秒表,由一连杆机构连结一表开动,另一表即停止;一表停止,另一表即开动,停止表上的时间,读取后立即归回零位此法最大缺点是携带不便测时的方法: 周程测时法:单元甚小且周程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 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假设某工序有a、b、c、d、e 5个操作单元,每次只记录4 个单元的时间值: A=a+b+c+d=28s 去掉e B=b+c+d+e=30s 去掉a C=a+c+d+e=29s 去掉b D=a+b+d+e=23s 去掉c E=a+b+c+e=23s 去掉d 设X=(a+b+c+d+e),则4X=4(a+b+d+c+e)=133s,X=33.25s则: a=X-B=(33.25-30)=3.25s b=X-C=(33.25-29)=4.25s c=X-D=(33.25-23)=10.25s d=X-E=(33.25-23)=10.25s e=X-A=(33.25-28)=5.25s,剔除异常值: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
剔除异常值的方法有多种,此处介绍最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如下: 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 X1,X2,X3,…,Xn 则平均值为:,剔除异常值:,剔除异常值:,剔除异常值:,决定观测次数: 计算观测次数的公式如下(误差为 ±5% ,可靠度为95%):,Xi——每一次秒表读数 n——试行先观测的次数,决定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剔除了异常值后,每一操作单元所有时间值的算术平均数,即为该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即: 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第四步:评定正常时间 评比与正常时间: 上述平均操作时间为该操作者的平均操作时间,因此人的动作可能比标准动作快,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以还不能作为标准工时,必须利用“评比”予以修正,使其成为不快不慢的正常时间 所谓“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比较因此,时间研究人员必须能在自己头脑中建立一个理想的速度(正常速度),然后再根据这个理想速度去评比操作者动作的快慢评比与正常时间: 理想速度(正常速度)的建立,有以下几种国际公认的: 走行:平均体力的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坦道路上以4.8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走。
分发扑克牌:30秒内将52张扑克牌分成四堆的速度图中230和80为 发牌起点到终点 的距离插销子: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用0.41min的速度第五步:确定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的种类: 私事宽放:这是考虑操作者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 疲劳宽放:疲劳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之分,疲劳会影响工作效率,必须给予“宽放”时间,以恢复疲劳 程序宽放:作为补偿操作者因其从事的操作内发生强迫等待的时间,如机器发生故障等 特别宽放时间 周期动作宽放时间 干扰宽放时间 临时宽放时间 政策宽放时间:政策宽放并非“时间研究”的一部分,但应用上实际有效它是作为管理政策上给予的宽放时间第六步: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由最初用秒表测得的时间,经评比率修正为正常时间,再加入宽放时间构成标准工时的构成,工作抽样又称瞬时观察法、样本法它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以随机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间断的观察,并按预定的目的整理、分析所调查的资料,得出所需要的结果 基本假设:在样本中观察到的某个行为所占用的时间比例,一般来说是该行为发生时实际所占用的时间比例在给定的置信度下,样本的大小将影响估计的精度 置信度(可靠度)——是指观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即子样本符合总体状态的程度。
工作抽样,时间研究:连续观测60min中的每1min 工作比率=工作时间/总观测时间=42/60=70% 空闲比率=空闲时间/总观测时间=18/60=30% 工作抽样:随机取10个观测时刻(即第34, 54, 4, 47, 53, 29, 12, 9, 19, 25min),共有3次空闲,7次工作,即: 工作比率=工作时间/总观测时间=7/10=70% 空闲比率=空闲时间/总观测时间=3/10=30% 可见,秒表时间研究和工作抽样调查结果一致,但采用工作抽样具有省时、可靠、经济等优点1,60min,,,,,,,,,,,4,47,34,29,25,19,12,9,54,53,工作时间,空闲,时间研究与工作抽样的对比,所有的人力操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动作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 MOD法把生产实际中操作的动作归纳为21种;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人完成同一动作所需的时间值基本相等; 使用身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用的时间值互成比例,因此可根据其手指一次动作时间单位的量值,直接计算其它不同身体部位动作的时间值MOD法的原理,MOD法在人体工程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人的动作级次,选择以一个正常人的级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次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作为其时间单位:MOD 1MOD = 0.129s MOD法的21种动作都以手指动1次(移动约2.5cm)的时间消耗值为基准进行试验、比较,来确定各动作的时间值。
MOD法的时间单位,——易懂、易学、易记、实用 MOD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不象其它方法有几十种、甚至100多种,如MTM法37种,WF法139种),用一长模特法排时法基本图表示,“一看就懂”; MOD法把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如G3表示复杂的抓取动作,同时表示3MOD=3×0.129s=0.387s;又如:M3G3=6MOD),因此只要知道动作符号,也就知道了时间,所以“一看就会”; 在MOD法的21种动作中,不相同的时间值只有“0,1,2,3,4,5,17,30”共8个,这样只要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