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茶馆》名著阅读.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6736704
  • 上传时间:2018-10-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茶馆》写于 1957 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 经典 ”在西欧的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人物形象分析 一、 《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 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 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 1.王利发 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 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 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 同的接待方式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 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 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比如他对李三的苦处、 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 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 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 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 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 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 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 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 义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 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 乐于助人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 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 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 “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 抗情绪 3.松二爷 他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 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 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 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 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第二幕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 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5.秦仲义 他是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对穷苦人很少同情,考 虑着多赚钱,想搞实业救国他对清王朝的统治存在着阶级本能上的对立,在 与庞太监的对话中,软中有硬,绵里藏针,表现了新兴阶级的一种挑战和锐气, 从而真实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二、 《茶馆》表现了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剧中虽然集中 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 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人物仿佛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 自己的轨道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 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 品质的某种邪恶之处,老舍把矛盾的焦点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 每一个小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在第二幕中,李三抱怨、巡警 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 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也正是那个黑暗 社会的产物这种近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三、 《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和巧妙的衔接与穿插 茶馆这一幕的人物有 30 多个,有台词的近 20 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 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也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 情比如松二爷的上场表现封建遗老的败落刘麻子的出场表现地痞流氓的交 易就是起贯穿作用的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茶客的交往中表现 自己因此,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 数个横断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渐展开 人物众多,分散的人物、分散的情节安排得环环相扣,关键是衔接得巧妙在 第二幕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为下一个情节做铺垫例如一开场 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工钱不长,可话越来越多,引出了王淑芬与王利发的 口角而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了要关城门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出场做铺垫 这样环环相扣,使每一个情节线索既清楚又连贯 四、戏剧语言 戏剧的文学性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老舍不仅是语言大师,而且是语言艺术 理论家他论戏剧的文章几乎每篇都讲到语言问题。

      他对戏剧语言的要求首先 是性格化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而不应该变成剧 作者的广播员,这就是性格化性格化对剧作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剧本不像 小说那样有叙述人的语言,而只有人物语言人物语言必须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经历、地位、性别、年龄特征、个性习惯老舍写北京市民,由于对人物了如 指掌,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十分熟悉,所以通常只有寥寥数语,就让观众不仅了 解说话者的身份,而且了解他当时的心态和环境,真所谓是“话到人到” ,闻其 声如见其人 老舍对戏剧语言的第二个要求是通俗易懂,而又富有诗意戏剧语言不能过分 文雅因为小说中的语言还可以容人细细去揣摹、体会,而舞台上的语言要立 竿见影发生效果,所以戏剧语言既要俗(通俗易懂)又要富于诗意,才是好语 言老舍自己写的戏剧所用的几乎均是清浅明白、自然流畅的北京人日常语言 别人嫌弃“大白话” ,他却“充分地信赖大白话,即使是去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 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运用术语与名词” 当然,他运用“大白话”时,并非 全部照抄,而是经过加工提炼,所以才显得念出来就能被听懂,同时又富有诗的魅力 老舍对剧本语言的第三个要求是“必须有味道,令人越捉摸越有意思,越有趣” 。

      可是这种生动风趣的语言,在舞台上很难遇到,当时人们只求说得对,而不太 要求说得既对又精彩,既正确又风趣这个特点在老舍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 体现 五、茶馆情节概括 《茶馆》主要写的是中国历史社会生活,旧社会人们的生活,他的社会背景是 从戊戌维新后写起的,直到抗日胜利,历时近半个世纪作品通过北京一个大 茶馆的兴盛和与有关人物的升沉变化的叙写,侧面反映了这段时间的中国社会 现实,并揭示了黑暗腐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必然要被推翻被埋葬的 历史规律 其中三幕话剧,每一幕都承担了一个“埋葬”任务,作者也巧妙的应用了“埋 葬三个时代” ,刚巧与当时的三个统治时期相一致——中国所经历过的清朝、北 洋军阀和蒋介石三个统治时期 剧本第一幕写的是戊戌政变后的清朝时代 剧本通过政变后的一天在茶馆中发生的人和事,体现出这个时期的阶级矛盾和 社会状况:特务、打手任意打人捕人,栽赃诬陷;就连太监都是一幅盛气凌人 的样子,甚至荒唐的要娶老婆;帝国主义者在大肆倾销货物、贩卖鸦片、在幕 后操纵封建官吏一些经济上困难的老百姓沦落到卖儿卖女政治上毫无人身 权力就要挨打受辱这个时代就如剧中人所说的“你完啦!” 剧本的第二幕的开始时,是经过十几之后,中国进入了更悲惨的第二个时代, 也就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剧本第二幕反映的就是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辛亥革命虽然将清朝帝国送进了坟墓,但国家和社会并没有因此安定和进步, 胜利果实落入了反动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列强趁袁世凯刚死,群龙无首,政局 混乱之际,各各支持自己的代理人,大打内战,形成互相乱打、不讲理的局面, 而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特务、走狗比早年更加猖狂同样在于路茶馆里, 照样有大批的人在战祸中流离失所,男女难民乞食街头,无辜的学生被抓走 连那曾经生意兴隆的王掌柜,现在也厄运临头茶馆“改良”后还没开张,巡 警、特务、散兵游勇就接二连三的趁火打劫都说明这个社会是恶人的天堂, 人民的地狱它与满清一样注定要被埋葬 第三幕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统治下的北京城里的惨况 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可是前门赶走了狼,后门又进了虎日 本侵略者刚走,国民党就接踵进了北京城它们经济上已接受“逆产”为名, 大肆搜刮人民财产,掠夺民脂民膏;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特务统治,疯狂反 人民中国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剧本以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了以沈处长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水火不 相容的阶级矛盾 剧中的沈处长是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委员、宪兵司令部的处长它是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条凶恶走狗,是一个集官吏、流氓、强盗与医生的 恶棍。

      它作为管理、强盗,既可以接受秦仲义的“逆产” ,又可以抢夺王利发的 茶馆;作为流氓,他除了本人花天酒地外,还是“花花联合公司”的董事长,专门经营北京乃至全国各大城市的买卖青年妇女的勾当从这个人物可以看来, 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此外,剧中写了大批特务、打手、流氓、地痞之类的人, 虽然他们的身份职业不同,但无一例外不是统治阶级的走狗和奴才他们虽然 都是社会残渣,但比当时社会上任何善良正直的人生活得都好,也比他们的父 辈更有“出息” 正如小唐铁所说;“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 鱼得水!” 在群魔乱舞、鬼蜮横行的同时,广大人民以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更加灾难深重 学生无端遭受毒打;教师穷得吃不饱肚子;名厨师找不到工作,只好去给人满 为患的牢狱里做饭;名艺人混不到饭吃,好东西都失传了尤其是茶馆主人王 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这三个同病相怜的老朋友碰在一起,他们一腔悲愤无处 发泄,为了悲悼自己的不幸,三个老人异常悲伤地自撒纸钱,自唱葬歌,来了 一个自奠自葬这个场面含义也非常深奥,作者在让他们埋葬自己的同时,也 埋葬了万恶的时代 在这一幕里,作者除了“埋葬”之外,还通过康顺子、王大栓、周秀华等人投 奔游击队等情节,展现了中国人民不愿做奴隶的光明前景,中国将走上社会主 义的光明大道。

      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在 与时代“共名”契合的同时,作家调动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展现出了一副旧北 平社会的浮世绘,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 史的变迁在当时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中,它是将《死水微澜》式的民间叙事 模式发挥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六、情节赏析 《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 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场赴,在这三个场赴中,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 另一方面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 特点,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表现出不断衰退的局面第一幕中康梁 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台表演,一方面是拉皮条的为太监 娶老婆,暗探遍布社会,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产 的农民卖儿鬻女,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因几句牢骚被捕,新兴的资本家企图“实 业救国” ,裕泰茶馆老板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在第二、第三幕的发展中, 恶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继 续敲诈勒索,拉皮条的刘麻子的后代青出于蓝,依托当局要员准备开女招待 “拖拉撕” ,庞太监的侄子侄媳组成的迷信会道门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甚至做着 “皇帝” 、 “娘娘”的美梦,而一些企图有所作为的良民百姓却走投无路:主张 “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抗战中被日本人抢去资产,抗战后国民党当 局将其当做“逆产”没收从而陷入彻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