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测序的介绍.docx
7页v1.0可编辑可修改双脱氧链终止法又称为 Sanger法原理是:核酸模板在DN咪合酶、引物、4种单脱氧核甘三磷酸(d NTP其中 的一种用放射性P32标记)存在条件下复制时,在四管反应系统中分别按比例引 入4种双脱氧核甘三磷酸(dd NTP ),因为双脱氧核昔没有3' -O H,所以只 要双脱氧核甘掺入链的末端,该链就停止延长,若链端掺入单脱氧核甘,链就可 以继续延长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以各自的双脱氧碱基为3'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反应终止后,分 4个泳道 进行凝胶电泳,分离长短不一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的片段相差一个碱基经过 放射自显影后,根据片段3'端的双脱氧核甘,便可依次阅读合成片段的碱基排 列顺序Sanger法因操作简便,得到广泛的应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种 DNA测序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荧光自动测序技术荧光自动测序技术 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基于 Sanger原理,用荧光标记代替同位素标记,并用成像系统自动检测,从而大大提高了 D NA测序的速度和准确性20世纪80年代初 Jorgenson 和 Lukacs 提出了毛细管电泳技术 (c a p il l ar y el ect r ophor es i s )。
1992年美国的 Mathies实验室首先提出阵列毛细管电泳 (c a p il l ar y ar r a y el ectr ophor es i s ) 新方法,并采用激光聚焦荧光扫描检测装置, 25只毛细管并列电泳,每只毛细管在内可读出 350 bp , DNA序列,分析效率可达 6 000 bp/h 1995年 Woolley研究组 用该技术进行测序研究,使用四色荧光标记法,每个毛细管长,在 9min内可读取150个碱基,准确率约97 %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应用生物系统公司 (ABI ) 37 30 系列 自动测序仪即是基于毛细管电泳和荧光标记技术的 D NA测序仪如ABI3730XL测序仪拥有96道毛细管,4种双脱氧核甘酸的碱基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 ,在通过毛细管时不同长度的DNA片段上的4种荧光基团被激光激发,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被CCD检测 系统识别,并直接翻译成DNA序列杂交测序技术 杂交法测序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测序方法,该方法不同于 化学降解法和 Sanger法,而是利用DNA杂交原理,将一系列已知序列的单链寡核甘酸片 段固定在基片上,把待测的DN A样品片段变性后与其杂交,根据杂交情况排列出样品的序列序检测速度快,采用标准化的高密度寡核甘酸芯片能够大幅度降低检测的成本,具有部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特点。
但 该方法误差较大,且不能重复测定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 DNA序列分 析技术,它通过核甘酸和模板结合后释放的焦磷酸引发酶级联反应, 促使荧光素 发光并进行检测既可进行DNAff列分析,又可进行基于序列分析的 单核甘酸多 态性(SNP)检测及等位基因频率测定 等1焦磷酸测序技术的原理及步骤焦磷酸测序是由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三磷酸腺甘硫酸化酶 (ATPsulfurylase)、荧光素酶(lueiferase)和双磷酸酶(apyrase)4种酶催化同一反 应体系的酶级联化学发光反应,反应底物为 5'-磷酰硫酸(APS)和荧光素反应体系还包括待测序DNAI链和测序引物在每一轮测序反应中,力口入1种dNTP 若该dNTP与模板配对,聚合酶就可以将其掺入到引物链中并释放出等摩尔数的 焦磷酸基团(PPi)硫酸化酶催化APS和PPi形成ATP,后者驱动荧光素酶介导 的荧光素向氧化荧光素的转化,发出与 ATP量成正比的可见光信号,并由PyrogramTM转化为一个峰值,其高度与反应中掺人的核甘酸数目成正比根据加 入dNT瞰型和荧光信号强度就可实时记录模板 DNA勺核甘酸序列。
在实验过程中用a-硫化的三磷酸腺甘(dATPotS)代替三磷酸腺甘(dATP)以有效地被DNA5合 酶利 用,而不被虫荧光素识别由于SpdATPetS可以P1低dATPotS降解产物的 浓度,近年来,单链 DNA吉合蛋白(single strand DNA binding protein , SSBP) 和纯化Spisomer dATPaS勺使用dATPotS降解产物抑制双磷酸酶活性的这一问题 得到较好解决,使得测序长度可达 100 bp,拓展了该技术在遗罗氏454的GSFLX测序技术 利用了焦磷酸测序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文库准备 将基因组DNA丁碎成300-800 bp长的片段(若是sn RNA或PCR 产物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在单链DN A的3'端和5'端分别连上不同的接 头2)连接 带接头的单链DNA被固定在DNA捕获磁珠上每一个磁珠携带一个单 链DNA片段随后扩增试剂将磁珠乳化,形成油包水的混合物,这样就形成了 许多只包含一个磁珠和一个独特片段的微反应器 3)扩增 每个独特的片段在自己的微反应器里进行独立的扩增 (乳液PCR,从 而排除了其它序列的竞争整个DNAt段文库的扩增平行进行。
对于每一个片段 而言,扩增产生几百万个相同的拷贝乳液PC R终止后,扩增的片段仍然结合在磁珠上4)测序 携带D NA的捕获磁珠被放入PTP板中进行测序PTP孔的直径(29 pm )只能容纳一个磁珠(20 pm )放置在4个单独的试剂瓶里的4种碱 基,依照T、A、G G的顺序依次循环进入PTP板,每次只进入一个碱基如 果发生碱基配对,就会释放一个焦磷酸这个焦磷酸在 ATP硫酸化酶和荧光素酶的作用下,释放出光信号,并实时地被仪器配置的高灵敏度 CCD捕获到有一个碱基和测序模板进行配对,就会捕获到一分子的光信号;由此一一对应,就 可以准 确、快速地确定待测模板的碱基序列与其它第二代测序平台相比,454测序法的突出优势是较长的读长, 目前GSFLX测序系统的序列读长已超过400 bp虽然454平台的测序成本比其他新一代测 序平台要高很多,但对于那些需要长读长的应 用,如从头测序,它仍是最理想的选择Solexa测序技术Illumna公司的新一代测序仪 Genome Analyzer最早由Solexa公司研发,利用 合成测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的原理,实现自动化样本制备及大规模平 行测序。
Genome Analyze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基因组 DN A打碎成约100-200 个碱基的小片段,在片段的两个末端加上接头 (adapter )将DNAt段变成单 链后通过接头与芯片表面的引物碱基互补而使一端被固定在芯片上另外一端随 机和附近的另外一个引物互补,也被固定住,形成桥状结构通过 30轮扩增反 应,每个单分子被扩增大约1 000倍,成为单克隆的DNA簇,随后将DNA簇线性化在下一步合成反应中,加入改造过的DNA聚合酶和带有4种荧光标记的d NTP在DNA合成时,每一个核甘酸加到引物末端时都会释放出焦磷酸盐,激发 生物发光蛋白发出荧光用激光扫描反应板表面,在读取每条模板序列第一轮反 应所聚合上去的核甘酸种类后, 将这些荧光基团化学切割,恢复3'端黏性,随 后添加第二个核甘酸如此重复直到每条模板序列都完全被聚合为双链这样, 统计每轮收集到的荧光信号结果, 就可以得知每个模板DNA片段的序列GenomeAnalyzer系统需要的样品量低至100ng ,文库构建过程简单,减少了样 品分离和制备的时间,配对末端读长可达到 2X50 bp ,每次运行后可获得超过 20 G B的高质量过滤数据,且运行成本较低,是性价比较高的新一代测序技术。
SOLiD测序技术SOLiD 全称为 Supported Oligo Ligation Deletion ,是 ABI (应用生物系统) 公司于2007年底推出的全新测序技术,目前已发展到 SOLiD 3 Plus与454和 Solexa的合成测序不同,S OLiD是通过连接反应进行测序的具基本原理是以 四色荧光标记的寡核甘酸进行多次连接合成,取代传统的聚合酶连接反应具体步骤包括: 1)文库准备SOLiD系统能支持两种测序模板:片段文库(fragment library ) 或配对末端文库(mate-paired library) 片段文库就是将基因组 DNA丁断,两头加上接头,制成文库该文库适用于 转录组测序、RNAt量、mi RNA研究、 重测序、3' , 5' RACE、甲基化分析及ChIP测序等配对末端文库是将基 因组D NA打断后,与中间接头连接,环化,然后用EcoP15酶切,使中间接头 两端各有27bp的碱基,最后加上两端的接头,形成文库该文库适用于 全基因组测序、SNP分析、结构重排及拷贝数分析 等2)扩增SOLiD用的是与454技术类似的乳液PCR对要测序的片段进行扩增。
在微反应器中加入测序模板、 PCR反应元件、 微珠和引物,进行乳液 PCR(emulsion PCR ) PCR反应结束后,磁珠表面就固定有拷贝数目巨大的同一DNA真板的扩增产物3)微珠与玻片连接 乳液PCR完成之后,变性模板,富集带有延伸模板的微珠, 微珠上的模板经过3'修饰,可以与玻片共价结合SOLiD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 每张玻片能容纳更高密度的微珠,在同一系统中轻松实现更高的通量 含有DNA 模板的磁珠共价结合在SOLiD玻片表面,SOLiD测序反应就在SOLiD玻片表面进 行每个磁珠经SOLiD测序后得到一条序列4)连接测序SOLiD连接反应的底物是8碱基单链荧光探针混合物探针的5' 端用4种颜色的荧光标记,探针 3'端第1、2位碱基是ATCG 4种碱基中的任 何两种碱基组成的碱基对,共16种碱基对,因此每种颜色对应着4种碱基对 3 - 5位是随机的3个碱基6 - 8位是可以和任何碱基配对的特殊碱基单向 SOLiD测序包括5轮测序反应,每轮测序反应含有多次连接反应,得到原始颜色 序列SOLiD序列分析软件根据“双碱基编码矩阵”把碱基序列转换成颜色编码序列,然后与 SOLiD原始颜色序列进行比较。
由于双碱 基编码规则中一种颜色对应4种碱基对,前面碱基对的第二个碱基是后面碱基对 的第一个碱基,所以一个错误颜色编码就会引起连锁的解码错误, 改变错误颜色 编码之后的所有碱基SOLiD序列分析软件可以对测序错误进行自动校正,最后 解码成原始序列因为SOLiD系统采用了双碱基编码技术,在测序过程中对每个 碱基判读两遍,从而减少原始数据错误,提供内在的校对功能,得到的原始碱基 数据的准确度大于 %,而在15X覆盖率时的准确度可以 达到9 % ,是目前新 一代基因分析技术中准确度最高的超高通量是SOLiD系统最突出的 特点,目前SOLiD3单次运行可产生50 GB的 序列数据,相当于17倍人类基因组覆盖度表1三种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比测序技术454S nHtiSULD上市时间价格(万美元.3X)52(KJ72007加455g泗7年)单次反应数据城 (C)0 42050读长(bp)4m50^250低测序成本.高通量,高准优捐长读任高性阶比确度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1)从头测序(de-novo sequencing)对于基因组未被测序过的生物,具基因组 测序需要从头测序由于受测序读取长度的限制,新一代测序技术中只有 454技术能独立完成复杂基因组如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从头测序工作。
Solexa和SOLiD技术只能完成简单生物如细菌的基因组的从头测序在复杂基因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