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7】人口的迁移含解析.doc
5页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 2019.4课时作业(十七) [第17讲 人口的迁移]一、选择题图K17-1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国外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国外,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1~2题图K17-1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2.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②C.③<④ D.③>④图K17-2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某时期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图K17-23.关于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城区周边区域流动人口急剧减少B.南部区域流动人口呈减少趋势C.最北端流动人口呈增加趋势D.流动人口增多区域比减少区域范围大4.推动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C.经济因素 D.其他因素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图K17-3),回答5~6题。
图K17-35.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 )A.① B.②C.③ D.④6.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 )A.西北内陆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以外的某一区域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图K17-4示意某区域境内的人口迁移情况据此完成7~8题图K17-47.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A.移民B.农业或家务职业C.非农业职业D.政府或管理职业8.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9~10题9.清末,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于图K17-5中的( )图K17-510.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①妈祖文化 ②水乡文化 ③黑土文化 ④绿洲文化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人口为13.39亿人,与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增加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而1990年到200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201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09%,死亡率为0.68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528%材料二 图K17-6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图K17-6材料三 下表示意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流出流入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3%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乡村75.6%22.8%城市24.4%77.2%(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2)说明材料二反映出的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简述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应对该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1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K17-7为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图K17-7材料二 北京晚报2013年9月11日报道:卫生计生委10日上午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相当于每6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从流动人口的总量上看,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更替新生代流动人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其对未来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6成1)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2)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课时作业(十七)1.A 2.B [解析] 第1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第2题,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而大量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导致美国的人口数量增长。
3.D 4.C [解析] 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看出,老城区周边地区流动人口有增加的也有减少的;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增多区域比减少区域范围大第4题,影响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5.B 6.D [解析] 第5题,人口迁入人数最多的城市就业率最高第6题,经济发展快的地区为东南沿海地区7.D 8.D [解析] 第7题,从图中看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所占比重波动最小,故选D项 第8题,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口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不全是逐级流动、就近流动,受某些特殊因素(如婚姻、家庭等)影响,人口可能向中小城市迁移,故选D9.A 10.B [解析] 第14题,根据材料与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当年“闯关东”的主要是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结果必然导致东北地区的青壮年男性的比重偏大第15题,人口的迁移势必造成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人口的迁移来看,是从京、津、沪到东北地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江南水乡文化与东北黑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妈祖文化分布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绿洲文化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故在这次人口迁移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妈祖文化与黑土文化、水乡文化与绿洲文化、妈祖文化与绿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1.(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原因:人均寿命延长和出生率不断下降建议:延长退休时间,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3)流动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主要从内地流向东部沿海,从乡村流向城市[解析] 第(1)题,人口增长特征主要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析即可可结合数据:出生率为1.209%,死亡率为0.68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528%第(2)题,材料二主要反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读图即可判断老龄化开始出现的年份原因主要从我国人口死亡率下降和人口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建议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和弘扬尊老爱老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应从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分析12.(1)①加强乡村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2)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需求,从而出现该现象。
[解析] 第(1)题,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对迁出地来说,可以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但也可能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等不利影响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等因素第(3)题,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东南沿海工业企业从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去沿海打工的民工中缺乏技术工,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需求,因此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