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口译三大理论简要汇总 上外英专考研.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2559525
  • 上传时间:2019-10-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05.2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巴黎释义学派研究及批判巴黎释义学派研究及批判(三角模型又释义模型,脱离语言外壳,会议口译办学模式) 1.释义模型的形成释义模型的形成 Jean Herbert(1952) 口译过程为理解,转化,表达 缺陷:未涉及译者心理 Julius Wirl 研究口译心理过程,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deverbalization)(最早的“脱离假说” ) Danica Seleskovitch (1962) :口译三分法—理解,意义与语言形式分离,重新表达 (1978-1984) : a)口译大致分为语音感知,迅速抛弃语言外壳保留信息的思维特征(mental representation),用 目的语表达 b)这个过程不是线性过程,而是一个三角形过程(a triangular process) ◆从该模型中可以看出,口译是一个从源语(听辨)—意义(理解)—目的语(表达)的过 程 ◆这里虚线指的是术语,数字,名称等语言项的传译;而实线则是口译中主要的释义过程 (interpretive process) 三角模型中隐含的假设三角模型中隐含的假设 ◆口译是一种有人的思维参与,受译者因素影响的心理活动 ◆口译的对象是讲话的意义,而非承载意义的语言外壳。

      ◆口译是一个意义的理解和再表达的过程, 且在 language pair 相似的情况下包含一些代码转 译活动 (interpretive process+transcoding process) ◆语言和思维是可以分离的, 意义的理解与储存不需要语言符号的介入; 在认知系统的参与 下, 译员对源语讲话进行解码, 并将理解到的意义与源语讲话的语言符号和结构分离, 以一 种非语言的意识状态留存在大脑之中 2.释义模型的贡献和不足释义模型的贡献和不足 2.1)贡献)贡献 a)“后顾式”研究—“前瞻性”研究的飞跃 “后顾式”研究重翻译规则,技巧,质量,研究对象为之前的口译成品;重客体轻主体 “前瞻性”研究重翻译过程,描述,心理,研究对象是以意义为核心的口译过程;重主 体轻客体,从人的认知思维入手研究口译过程 b)加速了国际口译研究的认知心理学转向 之前的学术界以语言学研究为导向, 认为只有语言学理论才能解释翻译现象 所以很多 研究人员只是从语言转换的角度看待问题专注于双语文本语言结构形式的对比, 却忽视最 具个性、会思维的人这一翻译行为主体对翻译活动造成的影响 Seleskovitch 坚信: 口译是一种交际活动, 其对象是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他所使 用的语言; 必须把讲话的语言意义和译员的非语言知识结合起来; 在口译过程中, 介于理解 和表达之间存在着一个隐形的、 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中间环节( Seleskovitch, 1 978: 8) 。

      于是 Seleskovith 果断放弃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的口译研究, 把目光投向了口译活动的主 体译员, 希望通过对人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活动的考察来解释口译过程中意义的理解、储存、 提取与表达口译研究自此染上了浓厚的认知心理学色彩, 具有了明显的跨学科特征, 也使 其模型具有了动态特征和更强的解释力口译研究的前景在于向认知心理转向 c)为其它口译过程/ 处理模型的诞生提供借鉴和参照 2.2)不足)不足 a)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轻描淡写 b)对口译信息处理的具体路径与方式避而不谈,对译员如何从表层的语言文字结构中理 解到它的深层意义, 并能够顺利地在目的语系统中表达出来的这一复杂的认知信息处理过 程并未作深入探究 3.口译的信息处理和路径口译的信息处理和路径 ◆包含串行和并行处理、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加工、控制性过程和自动化过程等 ◆根据串行加工模型串行加工模型, 口译的语言理解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形: 译员先辨听输入音节并确定词项,然后将该词项与长 期记忆中的词汇进行对比、匹配, 确定其意义; 再以同样的方式确定源语讲话中短语和句子 的意义, 最后根据句子或段落意义, 确定源语讲话的总体意义。

      这种信息处理方式主要是循 着源语输入的顺序, 按照音节-单词-词组-句子-段落-语篇的路径来感知和理解源语讲话意义 的, 因而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 口译的表达过程则可能与上述情形相反, 表现为一个依次推进、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 在此过程中, 译员先确定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然后构建符合目的语特点的短语和句子结构形 式, 检索并提取可插入这些结构的目的语词项, 最后确定该词项及其发音, 并说出该词项 ◆根据并行加工模型并行加工模型, 口译的感知与理解则表现为: 译员先辨听输入音节并确定对应词项,然后将该词项与长期记 忆中的词汇意义进行分析匹配, 并结合主题和语境知识确定其意义, 同时根据已确定的前一 个词的意义推知下一个词的意义; 接着将这些词汇集结起来, 确定其构成的短语和句子的意 义, 并根据前一个词组和句子的意义推知下一个词组和句子的意义; 然后将单个词组和句子 的意义联系起来, 确定源语讲话的段落意义, 并在上一个段落意义的基础上确定下一个段落 中出现的词项、词组、句子和段落的意义; 最后由段落意义确定整篇讲话欲表达的全部意义 和情感 这种信息加工过程不是按照先后顺序一个一个地发生, 而是同时大规模地并行发生, 期间会出现重叠。

      据此模型, 口译的目的语表达过程则可能表现为: 译员先确定欲表达的思想内容框架; 然后 边构思符合目的语表达特点的短语和句子结构, 边检索并提取可插入这些结构框架的目的 语词汇;接着确定该词项及其发音, 并说出该词汇; 同时检索下一个要说出的单词并确定其 发音这一过程也是大规模同时推进的 最新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则认为: 人脑对信息的处理不是仅仅依靠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中 的某一种方式来完成的, 而有可能是两种加工方式共同参与的结果同自下而上的串行加工 相比, 自上而下的并行处理效率更高, 速度更快, 也具有更明显的自动化特征 如果口译员长时记忆储备中可以直接提取使用的问题解决方案不多, 或长期缺乏实践锻 炼, 对业已储备的知识或问题解决方案感到生疏, 对源语的激活的过程就比较缓慢, 并需要 译员的持续关注这两种情形都要消耗译员较多的注意力资源, 因而可能表现为一个控制性 加工过程但如果译员之前经历过长期实践锻炼或严格专业训练, 其长期记忆中储备有丰富 的知识和可资利用的问题解决方案, 并能与源语输入匹配这样译员就能够熟练地对这些知 识、方案进行快速检索、定位和提取, 使这一过程呈现出高度自动化特征。

      Gile-The Effort Models in Interpretation On “overload”:The theory of Claude Shannon was taken up by cognitive psychologists who adapted it to the case of the human mind(1958-1976).The idea is that some mental operations(non-automaticoperations)requireattentionorprocessingcapacityand others(automatic operations) do not. automaticoperations:decodingafamiliarstimuluspresentedunderfavorable conditions,triggering an automated response,and operating a motor program without control. non-automatic operations:operations that cannot be automated,such as detecting a brief stimulus,identifying a non-familiar stimulus or a familiar stimulus presented under poor conditions,storinginformationinmemoryforlateruse,preparingforanon-automated response,controlling the accuracy of a movement,or manipulating symbols in the cognitive systems. Three main components or Effort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a listening and analysis component,a speech production component,and short-term memory component. 1.Processing capacity and interpretation Efforts 1.1 The listening and Analysis or Comprehension Effort Interpreting comprehension goes beyond word recognition Interpreters have to concentrate on everything the speaker says,whereas delegates can select the information they are interested in. Interpreters’ relevant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and sometimes the terminological part of their linguistic knowledge,are less comprehensive than the delegates’. Comprehension during interpretation is a non-automatic process. 1.2 The Production Effort Such problems during re-re-expression become particularly salient in hesi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search for units and with syntactic decision-making. Two sides of making similar or parallel lexical and syntactic choice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dvantage:helping the interpreter speak faster Disadvantage: ◆ The interpreter may get stuck at some certain point because of syntactic and gramma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The interpreter may be deprived of part of his or her own linguistic resources as a speaker. ◆ Transcoding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 danger of linguistic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gross interference,such as grammatical errors,mispronunciations,faux amis or subtle interference that w。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