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麦的需水规律.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10077183
  • 上传时间:2019-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 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 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 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 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 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 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二、 水稻 的需水规律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 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 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

      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到出穗期达 最高峰,以后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腾量既与品种有关,又受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及栽培 技术的影响 3.稻田需水量 稻田需水量由叶面蒸腾量,窝间蒸发量和稻田渗漏量三者组成,前二者又合称腾发量。

       (1)腾发量 其中叶面蒸腾量的变化前面已谈过而窝间蒸发量一般是移栽后最大,随着稻株对稻田覆盖度的增大而减少,约在分蘖末期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不再有大的变化,两者的关系是插秧初期蒸发大于蒸腾,分蘖末到成熟则是蒸腾大于蒸发 稻田蒸发量,一般占总需水量的60~80%,据四川二贵州各灌区多年试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品种之间蒸发量有一定差异 各生育期的蒸发量,总的变化趋势,随生育期向后推移,日平均蒸发量逐渐加大,于抽穗后达最大值,这是气象因素及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尤以气象因素影响最大温度高,风力大,湿度小蒸发量大,反之则小插秧密度大较密度小的,深灌较浅灌,浅灌又较湿润灌溉的腾发量大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腾发量有增大的趋势高产田干物质积累多,腾发量也较低产田大,但平均每千克稻谷所需腾发量,反而减少所以提高单产也具有经济用水的作用 (2)渗漏量 是稻田水分消耗的另一途径,其大小因土质,地下水位深浅、耕作及灌溉方法不同而异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愈粘重、透水性愈弱,渗漏量愈小;土壤砂性愈重、透水性愈强,渗漏量愈大 耕作粗放及新开田渗漏量大,深灌比浅灌渗漏量大 稻田渗漏可以输氧、排毒,有更新土壤环境的良好作用,但渗漏量过大会增加养分的流失。

      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测定,以日渗漏量10毫米左右的田块产量较高西南地区测定结果,不同土壤间差异较大,且灌溉设施比较差,渗漏量过大是不利的,似以维持3~5毫米/日较佳 (3) 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除—部分由水稻生长季节的降水直接供给外,另一部分则需灌溉补充每亩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打田用水量+大田生育期间耗水量(腾发量+渗漏量) - 有效降雨量 打田(整田)用水量据四川各灌区实测平均为78.5~139立方米/亩;贵州一般为97.4~ 200立方米/亩因土质、前作、气候、耕作及土壤含水量等而异土壤质地疏松较紧实的、含水量低较含水量高的、新开田较老稻田,坡地较低洼地、冬闲田较冬作田,旧法泡田比新法泡田打田用水量要多 三、 玉米 的需水规律 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 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

      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一10天开始,30天内的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一半该期间田间水分状况对玉米开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要求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灌浆至成熟仍耗水较多,乳熟以后逐渐减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后则保 持60%为宜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滨海地区,玉米生育期间降水 特点是两头少、中间多即4、5月份少,6、7、8月份较多,9月份又较少,总降水量略高于玉米需水量,但变化不定、分布不均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水和排水通常,播前要浇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后20天左右,分别浇攻穗和攻粒水;当水分不足、叶片卷曲、近期又无雨时,应立即浇水,反之则可不浇如果雨水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发芽出苗、幼苗期,应注意散墒,防止烂种芽涝四、 油菜需水规律不同生育期日平均需水量为(m3/hm2):苗期12.75,蕾期20.55,花期28.35,角果期18。

      薹花期是油菜一生中对水分反映最敏感的临界期,此期缺水则分枝短,花序短,花器脱落严重,产量明显降低 (1) 苗期 油菜苗期个体和群体较小;根系和叶片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根量小,叶片少,叶面积系数低,蒸腾面积小,而且气温、地温日渐降低,根系吸水能力下降,需水量相对较小但此期持续时间长,地面覆盖少,田间蒸发量大从土壤水分供求情况看,北方地区秋季降水量日渐减少,一般难以满足油菜耗水需求油菜苗期缺水,不仅影响根系.和叶片的生长,对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不利,而且会影响花芽分化花角数,降低产量据试验,油菜苗期最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北方的白菜型油菜需水量较小,土壤湿度在20%左右为宜;甘蓝型油菜需水量大,应保持在25%左右移栽油菜在移栽后,由于断根伤叶,吸收能力降低,处于萎蔫状态,如果水分缺乏,不仅不利于生根长叶,恢复生长,形成壮苗,而且抗逆性严重减弱因此油菜移栽后要及时灌水,促其早生根,早缓苗,早生长  (2)薹花期 薹花期是油菜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薹花期适宜的土壤湿度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5%~85%此期主茎迅速伸长,随着分枝的抽伸,叶面积日渐增大,叶面蒸腾量也相应增加厂花器分化速度加快,花序不断增长,边开花,边结角。

      这个时期的水分状况对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影响很大据试验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的情况下,薹花期均不灌水的单产每亩143.7kg;薹期、花期各灌1次水的单产为187.9kg;花期灌1次水,薹期不灌水的单产158.9kg;薹期灌水,花期不灌水的单产169.8kg由此看出,灌一次水比不灌增产10.6%~18.2%,薹花期都灌水比不灌水的增产30.7%因此,在遇旱时薹花期灌水具有重要的增产作用  (3)角果发育期 油菜终花期后,虽然主茎叶和分枝叶逐渐衰老,叶面积日渐减少,吸水和蒸腾作用减弱,但由于角果增大,角果皮的光合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日益加强,所以仍需保持土壤有适宜的水分状态,以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和茎叶营养物质向种子中转运,促进增粒、增重但土壤水分过多,会使根系发生渍害,引起根系早死,影响灌浆和油分积累,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此期最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五、 红苕需水规律甘薯枝繁叶茂,遮满地面,根系发达,生长迅速,体内水分蒸腾量很大其地上部和地下部产量很高,而植株的含水量高达85-90%,块根水分含量一般在70%左右,所以一生中需水量相当大据测定在整个生长期间,田间总耗水量为500-800毫米,相当于每亩用水400-600立方米。

      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并不一样发根缓苗期和分枝结薯期植株尚未长大,需水不多,两个时期各占总耗水量的10-15%茎叶盛长期需水量猛增,约占总耗水量的40%薯块迅速肥大期占35%具体到各生长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生长前期和后期以保持在60-70%为宜中期是茎叶生长盛期,同时也是薯块肥大期,需水量明显增多,土壤相对含水量以保持在70-80%为好若土壤水分过多,会使氧气供应困难,影响块根肥大,薯块里水分增多,干物质含量降低 1、扎根缓苗阶段的管理,扎根缓苗阶段是从栽后长出新根到块根开始形成,历时1个月左右红薯定栽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栽秧后,如遇大旱,应及时浇缓苗水,以利扎根成活一般在栽插后,要浇一次,以后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以松土,提温,消除杂草,适时喷洒新高脂膜促进植株迅速生长利于根形成  2、分枝结薯阶段管理,栽插后30-40天随着温度升高,茎叶生长加快,块根继续形成膨大应及时加强水肥管理,如遇天旱可随水亩追5-8斤尿素,浇后要及早中耕松土保墒 3、茎叶盛长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7月上半旬至8月下旬此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叶面积系数达到最大,一般在这一时期,要做到促中有控控中有促。

      此期正值雨季,温度高,植株生长快,为防止徒长,可用50PPM的多效唑液加地果壮蒂灵在田间均匀喷打,以叶面沾满药液而不流为佳,可促进果实发育,使红薯优质高产在此期,地下部块根迅速膨大,如遇伏旱,需浇水,但水量不宜过大,为促进薯块膨大,可亩用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