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格式范本 (800字).doc
22页论文格式范本论文格式范本 (800(800 字字) )城镇风貌整治设计适宜策略研究——以重庆市歌乐山镇风貌整治为例黄海静,陈纲(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11摘要:城镇风貌规划建设中以整体设计和再利用的思维,可以在不牺牲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做到对城镇地域、历史及文化性的呼应,同时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要求本文以重庆歌乐山镇风貌整治设计为例,在对现状资源利用评估、控制目标和手段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城镇风貌形态、控制元素、整治模式、个案操作和过程总结等方面,对“自下而上”的城镇风貌整治设计的适宜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关键词:风貌整治;自下而上;适宜策略;控制模式Study on Appropriate Strategy in the Renovation Design of Towns’ Style and Feature ——Take the Renovation of Chongqing Geleshan Town’ Style and Feature as an ExampleHuang Haijing,Chen GangAbstract: In the plan and construction of city and towns’ style and feature, an integrated design and reused thinking should be used. Thus, we can make an echo with geography,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city and town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functionality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economic interests. This paper takes the renovation of Chongqing Geleshan Town’ style and feature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demonstration about the use of resources and control means, this paper exploration and discusses on bottom-up appropriate strategy of city and town’ style and feature renovation design from the facts which are the city and town’ style and feature shape, control element, renovation model, case operation and Process, etc.Key Words: Renovation of Style and Feature;Bottom-up;Appropriate Strategy;Control Model1.引言1.1 城镇风貌整治是宜居建设的必然趋势城镇必须不断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宜居的需求。
城镇风貌整治是当前城镇更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风貌整治设计强调的是对现状无序环境的整治和对基础设施滞后的补充,以达到提升城镇宜居品质的目的1.2 当前城镇风貌整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城镇风貌整治建设客观上改善了城镇的面貌,但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工作范围上往往仅①为单一的外在物质形态的改造,忽视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第二,工作重点上多关注景观文化建设,而②忽视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三,实施过程中由于整治建筑的具体情况多样,导致实际整治效果与设计成果的走样出于改善城镇居民宜居环境的城镇风貌整治建设,现实中却往往是地方政府唱独角戏,城镇管理干部和城镇居民缺乏参与热情,甚至由于涉及个人利益而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问题导致城镇风貌整治工作的实效不高,整治后的“新”环境很快又变“旧” 针对现存普遍现象,本文从城镇风貌整治建设特点出发,结合笔者主持且实施完毕的重庆歌乐山镇风貌整治设计项目,探求城镇风貌整治的适宜策略2.城镇风貌整治设计的本质2.1 城镇风貌整治建设的目标及特点城镇风貌整治建设目标是提高城镇居民的宜居环境质量,服务主体是城镇居民只有切实了解城镇居民对生活空间环境的需求,并通过适宜的设计手段来满足需求,居民才有城镇风貌整治建设的动力。
因①在一些风貌整治建设过程中,往往仅关注立面形象的改造,侧重于整治立面的整洁和美观,在经济投入较少的情况时,甚至流于“表皮化妆” ②城镇风貌整治中往往会遇到资金缺少,整治对象的个人利益诉求,整治对象的结构条件约束等问题,这些在设计中往往难于发现,但确对实施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对风貌整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风貌设计而言,设计成果不仅在于是否满足了“功能” ,而且还在于是否有“效能”,即是否能真正、顺利、有效地实施不同于城市新区或者城市核心区的建设,城镇风貌整治建设具有复杂性特点首先,城镇建筑往往是功能混杂的“工作-居住平衡体” ,居民对宜居建设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提高经济活力;其次,城镇整治①建设资金来源基本上为镇内自筹加上级部门定向补贴的方式,往往资金较为紧张;再次,镇区内新旧建筑交融,造型风格、结构类型多样,往往难于采用统一的技术方式对待因此,要保证设计成果在实施中的有效性,风貌整治设计就必须考虑设计体系控制的问题2.2 城镇风貌整治设计本质――寻求效能最大化从城镇风貌整治建设的目标及特点可以看到,城镇风貌整治设计成果不是单一的形象功能改善,而应当提升包含经济、文化、环境建设的复合功能这些功能需求必须立足于具体的城镇现实环境条件,通过设计成果满足城镇宜居建设的各种效能(如生态效能,经济效能、文化效能等等)来实现。
因此,采用适宜的设计策略实现效能最大化,是城镇风貌整治设计的本质3“自下而上”的城镇风貌整治设计理念对城镇风貌整治设计本质的分析显示,原有以形态设计为主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不能适应城镇风貌整治的要求,要实现效能最大化,需要通过设计体系控制的方式实现,这种基于效能控制的城镇风貌整治设计观体现在设计理念、控制方法和设计原则三方面3.1 思想基础――“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自上而下”的设计往往容易把问题简单化处理,如关注物质空间,用城市的概念代替城镇本身的客观条件;城镇居民在整治设计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基本需求被忽略;整治设计目标的主体存在混淆,自然也很难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所以,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是城镇风貌整治设计的思想基础,②具有三方面意义:第一,有利于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体现在重视居民的现实诉求方面;第二,有利③于保护城镇的历史文化环境,体现在整合经济活力的策略方面;第三,有利于实施的有效性,体现在调④动居民的积极性方面3.2 方法基础――“指导为主,多方参与”的控制方法“自下而上”的城镇风貌整治设计中,设计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指导和控制这是由城镇风貌整治的现实要求所决定的:其一,形态多样化的要求,城镇建筑的差异和空间关系随意性较大,很难采用统一的技术措施去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多样性也是风貌活力的保证;其二,小规模改造的要求,城镇风貌整治建设需要政府、相关技术部门和居民共同参与,往往存在大量自发、零星的改造阶段或个体行动,所以更强调发挥城镇居民自身的作用。
设计时采用“指导为主,多方参与”的控制方法,是城镇风貌整治建设的有效性保障3.3 设计原则――“系统思考,注重流程,控制要点,弹性灵活”⑤城镇风貌整治是体系化活动,系统思考,注重流程,控制要点,弹性灵活,才能做到兼顾各相关利益,促进各方的积极参与,建立城镇风貌整治的长效机制因此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原则:第一,系统考虑与城市的联动作用,以利于促进城镇经济良性的发展;第二,整体考虑与城镇功能的整合,以利于切实改善城镇宜居环境;第三,弹性考虑改造的实际变化,以利于控制城镇整体风貌;第四,即时有效的反馈,以利于设计优化,从而保证建设的实效①实际往往还需要城镇整治的居民再投入一部分,甚至以居民自行包干自己的产权建筑的方式来解决②城镇居民的主要诉求实际是希望整治建设能带来配套设施的齐全和经济发展的机会,而对风貌形象的改善需求在其次 ③城镇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特征经营城市的理念强调充分挖掘城市优势,做到城市的自我良性运作该理念在城镇建设中体现为结合城镇自身特点,激发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活力的增长,从而把文化的维系和建设从“自律”行为转变为“自发”行为④城镇管理中往往存在居民自治,整治过程中往往存在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冲突的情况,调动居民的整治积极性,有助于化解或缓解整治建设中的利益矛盾,提高整治建设的成效。
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建设新农村要有更完整的系统思路,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4“自下而上”的城镇风貌整治设计的控制策略“自下而上”的城镇风貌整治设计,需要通过系统化的控制过程来实现主要涉及控制目标、控制手段和控制程序三方面4.1 明确的控制目标对于城镇风貌整治的建设工作而言,控制目标的确定主要体现在控制层面和控制层次两方面①①控制层面:按照科学研究“三观论”的控制方法,清晰划分风貌整治的控制层面,协调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将城镇风貌整治建设与区域整体风貌、功能调整以及利益诉求等有机整合从整治对象来看,宏观层面涉及城镇所处区域的整体风格、经济地位和整治力度等全局性问题;中观层面涉及建筑现状、固有特点、施工条件(属显性因素)和使用状况、业主经济能力(属隐性因素)等局部性问题;微观层面涉及具体的整治手法、施工技术措施和管理配合方法等从控制内容来看,宏观层面体现在价值观和原则性内容上(如对管理条例和上位规划的解读等) ;中观层面体现在流程、制度、体系和改造思路等结构性内容上(如城镇风貌的调研分析、设计模式和技术策略研究,与相关部门的衔接等) ;微观层面体现在具体实践措施上(如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等) 。
②控制层次:对于城镇风貌整治这类复杂性系统, “分层次”控制是提高整治效率的关键建立控制层次系统在于及时让相关参与者明确整治目标,了解整治要点,把握整治手段和途径具体而言就是让参加者明确:第一,自己所处的控制层次;第二,在整体中的位置关系;第三,本位置的关键点和难点在复杂的整治过程中,有助于每个参与者对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和提取,只需了解和认知自己职责的部分(内)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对接点(外) ,并及时学习补充工作中缺失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治对象层次的准确掌控和共识,保障风貌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4.2 适宜的控制手段“自下而上”的城镇风貌整治设计必需契合具体的实作环境特点,并依据风貌整治建设多因子、多变化、多协调的工作特点,采用分级、分类和模式、量化的控制手段1)分级控制:设定不同级别的控制要点,确定整治方向和原则;(2)分类控制:设定不同种类的控制要点,确定整治重点(关键点)和难点;(3)模式控制:设定多种模式来控制总体方向和风格,有助于在保证总体意图的前提下,适应具体不同的项目功能、技术和经济情况;(4)量化控制:强调量化手段的可视化表达,帮助参与者更好的理解和执行4.3 合理的控制程序工作程序的建立首先要明确工作关键,其次是选择适宜手段,风貌整治建设全过程包括风貌规划设计和风貌实施两大阶段(图 1) 。
其中,风貌规划设计由风貌形态的确立、控制元素的提取和整治模式的规定三方面内容组成;风貌实施由具体个案的操作和整治过程的总结两方面内容组成图 1 风貌整治建设工作程序①风貌形态的确立:该阶段为风貌整治设计的前提阶段,目的在于为设计提供方向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和市镇规划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研究分析整治对象所处的城镇区位、环境特点、经济运行需求等,以确定风貌整治的力度和风格取向歌乐山镇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