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大轰炸 重庆人民的反空袭斗争.ppt
45页重庆大轰炸 重庆人民的反空袭斗争,重庆大轰炸 重庆人民的反空袭斗争,全国的抗战形式,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发动了七七事变由于中国国民党抵抗失利,使中国华北、华东的大面积土地沦陷 日军在淞沪会战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10月2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报告《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抗战前途》,提出国民政府将迁都重庆 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重庆的基本情况,这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重庆四周环山,长江和嘉陵江环绕,易守难攻尤其是长江三峡,是一个天然屏障.,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嘉陵江,长江,重庆,,为什么对重庆轰炸,陆军难以到达、很难实现陆地占领 消除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日意志,过程,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战术 采用无差别的战略轰炸,出于非军事的需要,对敌对国的平民和非军事设施为目标进行的空袭 无差别轰炸,即战略轰炸,不分军事目标还是民用目标,通通轰炸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明文规定可以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为目标实施空袭,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
日军飞机,日军对重庆轰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试探性轰炸,第二阶段 全面轰炸,第三阶段 轰炸尾声,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从1938年2月到1939年1月,其主要手段是通过空中侦察和试探性攻击,了解重庆的气候状况、地理环境和防卫能力,为其日后的大规模轰炸作准备这期间,日军虽也轰炸重庆,但一般规模不大,多为试探性质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从1939年5月到1941年8月,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重庆大轰炸”的主要阶段在此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其侵华政略战略,凭借其强大的空中优势,先后采用“高密度轰炸”、“疲劳轰炸”、“月光轰炸”、“无限制轰炸”等战术,对中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多达数百次的大轰炸,并相继制造了“101号作战计划”,五三、五四惨案,1939年5月,重庆雾季刚过,已停止了三个多月轰炸的日机突然对重庆实施猛烈空袭5月3日、5月4日两天,日本出动飞机63架,向重庆投炸弹176枚,燃烧弹116枚,对重庆市区进行疯狂的大轰炸,共炸死市民3 991人,炸伤市民2 287人,毁房屋4 871间,市民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而带来的一度繁华的重庆市区顿成断垣残壁,战时首都遭到了其有史以来最为惨痛的大浩劫。
101号作战计划,“101号作战”自1940年5月开始至1940年9月4日结束,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日军共出动飞机2 664架次轰炸重庆,投弹10 024枚约1 405吨,炸死重庆市民4 119人,炸伤重庆市民5 411人,毁房屋6 952幢特别是1940年8月19、8月20日两天的大轰炸,其轰炸规模、惨烈程度以及由此给重庆市民和重庆城市带来的损失,与1939年日军对重庆的轰炸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941年6月5日傍晚,日军对重庆进行偷袭,造成了震惊中外的“较场口大隧道惨案”,市民因窒息死亡的即多达 1 000人左右TRANSITIONAL,TRANSITIONAL,TRANSITIONAL,TRANSITIONAL,TRANSITIONAL,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从1941年9月到1943年8月,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重庆大轰炸”的尾声在此期间,随着美国对华空军援助增加所带来的中国制空权的增强,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所实施的军事重心的转移,日本帝国主义对重庆的轰炸开始减少和削弱,到1943年8月23日日机最后一次轰炸重庆市区止,日本帝国主义对重庆所实施的“重庆大轰炸”才告结束。
大轰炸给中国带来的损失,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死于轰炸者10,000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TRANSITIONAL,TRANSITIONAL,TRANSITIONAL,TRANSITIONAL,全国各界的反空袭斗争,国民政府和重庆人民,重庆人民用各种方式积极抵抗日军的攻击,“ 五三” 、“ 五四” 大轰炸后,国民政府迅速下令改组防空司令部, 由贺国光任司令,人员一律专职,并由军政部调3 团兵力直属司令部,负责各种抢救工作;设立防护总团,负责防护、消防、救护和工务等工作,重组各区镇防护分团和分队,寺院中的僧人也积极投身救护工作之中;建立有关空难救济机构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锻炼,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防 空司令部为基本队伍,包括广大民众团体的防护体系群众和民众团体自己动手、筹款,修筑大量防空洞仅1940 年3 月,同时就有120 处动工修建蒋介石曾撰文赞誉救护人员:“ 出生入死,奋不顾身,与前方武装将士无殊!”,1940 年,参加反空袭服务的人员已近2 万人。
这些待遇菲薄的空袭服务人员,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1940 年“ 八一九” 大 轰炸,日机190 架次先后侵入市区投弹30 余处被炸起火,半个重庆烈焰冲天广大防护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在火海中救灾抢险,水电工人在日机轰炸下以惊人 的速度修复被炸的水电工程TRANSITIONAL,TRANSITIONAL,TRANSITIONAL,产业工人,产业界人士也把坚持生产、保证人民生活与军需要求作为他们自己的抗战形式,著名实业家,重庆自来水公司总经理胡子昂在集会上发誓:“ 敌人企图以狂轰滥炸毁灭重庆,纯属梦想在任何情况下,国防工业与生产工业之水电供应,绝不辍断一日!” 重庆金融工商界名流汪雪松、温少鹤、康心如等也宣告:“ 所属银行钱庄,坚决留在市区,照常营业!”,文艺界,文艺界也纷纷以笔为枪,控诉日军罪行,歌颂重庆民众的同仇敌忾著名剧作家宋之的写道:“ 当埋葬我们的孩子们,我们的妈妈时,我们和他们,活的人和死的人,跳跃的心脏和停跳的心脏,只有一线相连 ── 共同的仇恨!” 老舍、知辛、于鸣、陆诒、梦星、靳人、戈矛等文艺工作者,也纷纷发表文章,控诉日机轰炸给重庆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国人民的反轰炸精神,重庆乃至四川的反空袭斗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惨烈大轰炸,英勇的重庆人民用不屈的意志凝练出了顽强坚韧的”陪都精神“,重庆在大轰炸中的表现,无愧被称为英雄的城市正如英国当时驻华大使薛穆所说:重庆“ 象征中国不屈不挠之意志与决心!”“ 成为联盟国家所为振奋之精神象征!”“ 成为全世界各地家喻户晓之一名词!”,现在人对轰炸纪念,国民政府在市中心都邮街大什字广场建立了”精神堡垒“(今解放碑),每逢集会,顶端油缸便点燃熊熊大火,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之伟大精神,解放碑,我国空军的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空军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研制出一批具有高端水平的轰炸机、歼击机、空中预警机,歼10,歼11,歼15,歼20,,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