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改评4篇.doc
7页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吾行吾道,虽艰必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身于沙漠,周遭是波澜起伏的沙海,漫天黄沙高傲地席卷一切,抹平一切来访者的足迹,好像从未有人来过是振长鞭疾驰,是亦步亦趋彳亍,是日夜兼程早日穿越,还是且行且思谨慎独步坦途穿越沙漠的道理方式可自由挑选,但无论如何,你必须穿越 这是多么大的困境!我们掌握了过程的自由,却又被决定了起点和终点从眼前的高考,到人生中纷至而来的成败、兴衰、荣辱,皆只可尽人事以面对,不可期天意而逃避甚至整个人生,无论身居庙堂之高,亦或处江湖之远,难免生死人灭穿越人生这片沙漠,我们向死而生 然而,我们却被上帝赋予了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道路的权利我梦见过希绪弗斯,他受天惩,推石至山顶却终将滑落,但就在他徒劳无获走下山时,他却给我欣赏他信手捕捉的一叶蝴蝶这里蕴藏着人类全部的幸福客观上,我们必须同唐僧一般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必须直面人世的不公、社会的阴暗、生命的困顿,在天不在我。
主观上,是卑贱的生存哲学,还是高扬生命意志,则在我不在天在穿越沙漠的过程中,我们有所沉吟,有所深思,有所经历,有所创造,有所使命,有所理想,有所践行,有所超越,即使是撞向铁幕的鸡蛋,也能有其价值 孔子以木车的激情穿越沙漠,他不是不知道乱世春秋一切已不可为,但他仍怀着古典的崇高勇往直前;老子以老牛的散淡穿越沙漠,他深知无法唤醒甜寐于明光流转的苍生,仍旧以牧笛吹起晚岚张载说:"士人定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却认为只要是心怀慧世济世之心,纵对黑暗之时局一无所逾,却也不怍于父母授来的身体发肤方孝孺深知其相对燕王锃亮佩剑的弱小,却仍傲然于军队前玉碎,决不伏身在残暴下瓦全,他难以不选择失败的结局,但却用选择穿越沙漠道路和方式的仅有的自由向历史交了答卷 行走在天地间,我们都是旅行着的陌生人,从远方来,到远方去,天下无处不为逆旅,人世无所不为考验,但作为这宇宙的朝圣者,我们在不自由中仍有过程和态度的自由我们仍可在黑暗中保有那宝贵的尊严 祸福贫贵,天做主我说了不算 一身正气,我做主天说了不算 【评价等级】 一类上 【错别字】"心怀慧(惠)世济世之心" 【点评】 这篇文章判为一类文,除了符合写作的基本元素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深刻的思想立意。
作者把"沙漠"比作坎坷人生,生命的终点是不自由的,而过程中"道路"的选择是自由的在不自由的人生中要追求"虽坚必至"和"一身正气"的人生态度,"向死而生"从这来看,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表达,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所以要想在高考写作中得高分,思想是不可缺位的思想苍白,文难以立 其二,丰富的人文积淀文章视野开阔,素材涉及古今中外,但是并不给人一种堆砌材料之感,而是游刃有余地运用材料从中可见作者长期的人文积淀,更可看到其对素材的深刻理解和较强的掌控及运用能力这对于纠正现在学生作文中"论述不足,例子来凑"现象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其三,充盈的写作激情这虽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但读来令人感奋,得之于作者充沛的写作激情和畅达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精彩的文章结尾"作为这宇宙的朝圣者,我们在不自由中仍有过程和态度的自由我们仍可在黑暗中保有那宝贵的尊严祸福贫贵,天做主我说了不算一身正气,我做主天说了不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一点也给我们一些同学以启发,写议论文首先应该说服自己,对自己的观点充分自信,并且要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只有"运气"运好了,才能出好文章 不自由的挑战和自由的途径 当你面对沙漠时,你可以选择越野车来穿越它,也可以选择骆驼来对付它。
或者你也可以选择更具有挑战性的,以徒步来克服它然而不管采取哪种方式,你的最终目标是不变的,那就是必须穿越沙漠 同样,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所能采取的途径有很多,但是困难和挫折是唯一的,是不变的,同时,面对困难我们要做的也只有一条,那就是克服它 赤壁之战前夕,曹军南下攻刘备,刘备与孙权结盟,期间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不明智的然而孙权,深知面对曹军必须要联合刘备与之对抗,不然只能等待被逐一击破刘备和孙权是不自由的,面对强势的曹军必须抵抗但对抗曹军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选择,最终通过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经过火烧赤壁,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必须抵抗曹军是不自由的,以什么样的途径来击败曹军是自由的前几日,马云突然宣布投资12个亿于恒大俱乐部,持50%的股份有许多分析人士认为面对蒸蒸日上的恒大俱乐部,12个亿占50%股权,是否太吃亏?然而恒大主席许家印认为,在中国足球整体处于低谷时,应吸引有资产的投资商来投到足球上,振兴中国足球中国足球在低谷时期必须有人来振兴,然后通过增资扩股,吸引更多像马云这种有实力的企业家来投资足球,这样的途径不可不称为是有利的然而又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发展青少年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振兴足球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振兴足球的目标是永恒不变的 通向远方,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完成数学题目,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公式;克服困难,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打篮球,我们可以采纳不同的战术来取得得分完成我们所要做的目标有很多种途径,但是目标必须完成,这是不自由的,没有选择 挑战是不自由的,当挑战出现在我们人生道路上时,我们必须要面对并且克服它,而不是逃避但是克服挑战的途径有很多,只要能克服困难,所有的选择都会是我们的神话 【评价等级】 二类卷 【点评】 作为一篇二类卷文本文立意切合题意提出的观点即为"不自由的挑战和自由的途径",然后围绕此观点展开论证由沙漠转入人生的困境,也自然合理后举古今两例来论证面对困境人们可以采用的多种方法来应对,也属恰当最后加以拓展和总结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行文规范,能把道理基本说清楚,无明显错误,是一篇平实的文章 但是文章在论述部分显然阐述不够深入,与观点的照应也是蜻蜓点水从整篇文章看,层次也比较单一显然,与一类卷有明显的距离 像这样的文章在高考作文中所占比例较高跟下位考生比较来说,其能做到符合写作基本要求,把问题谈清楚,这点值得肯定;但与上位考生的作文比较来看,缺了很大一口气。
当然要弥补其中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能尽可能地拉近两者之间的差距,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怎样把问题谈得更深入?怎样丰富自身的人文内涵?怎样提升自己认识事物的高度?是这一类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他们突破写作"瓶颈"的关键 无法逃避的磨砺 在这个充满未知的迷雾的世界里生存的我们,是否会惶恐不安命运带来的不公?我们是否真如提线木偶一般接受命运的操控?这一切无人能知,当我面前有一片沙漠,面对无法穿越就会死亡的恐惧,没有人会选择坐等被烈阳烤干,但如何到达绿洲,却因人而异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影响在今朝尤甚,但多少人知道孔子悲伤的家世?作为家中老二,撑起家中大半边天的父亲在孔子幼年逝世,孔子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毫不退却,坚持努力学习,二十岁出头便成为知名的礼乐大师,六技样样手到擒来,深受帝王赏识可见,人生的磨难是无可避免的,即使生在地位显赫的家庭之中又怎能避免不受磨砺?迎难而上,才是我们正确面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通过沙漠的方式有很多,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坐在长椅上与他人讲故事的他,给人第一印象便是呆蠢,但就是这个在常人眼里看来不及自己的阿甘,却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拿下橄榄球赛冠军,战后受勋,投资创业的伟大成功。
不要因跑得慢而觉得会晚于他人穿过沙漠,只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而已又好比《三宝大闹宝莱坞》中的旺都,作为佣人代替主人上最好的大学,屡对"权威"提出抗议,最后成为了最知名的发明家,不得不称赞,智慧的人懂得如何迎难而上 当命运的不公频频向你发出挑战,你是否还能坚持不随波逐流,奋力用双手挖出走出沙漠的路呢?伟大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先生很好地诠释了命运虐我千百遍,我待理想如初恋的伟大精神,他有着黑色的皮肤,底下一颗一生奉献的心,奉献给不公平的肤色斗争,数年的牢狱之灾他一笑而过,受到的诽谤与谩骂他毫不在意,他在面对无可奈何的磨砺时,选择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怎能不让人对他的光辉岁月肃然起敬? 你走与不走,沙漠就在那,要走,就不能畏惧与迷茫,鲁迅笔下的阿Q便是最好的反例,终日寻求良好的自我感觉,恍恍度日,最终自我涨大灭亡了自己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走与不走,就要慎重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等万劫不复之时再后悔 人生不是一条无限循环的莫比乌斯环带,而是一条螺旋上升的长路,我们要靠劳动与奉献来实现个人价值,既然无法选择,就认真对待,充盈生命的储养,跨出沙漠之时炫出耀眼的人性之光 【评价等第】 三类卷 【错句】"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吾十五而有志于学) 【点评】 这篇文章条理较清楚,语言也基本达意。
在论理过程中,能运用较恰当的例子加以论证,基本能够自圆其说但是这篇文章有个致命伤,即对题目的解读有偏差就这个作文题来说,重点在"自由和不自由",而"沙漠"只是题目中一个元素,从属于"自由与不自由"然而作者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沙漠"来写,几乎没提"自由与不自由"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材料作文的审题尤其重要这篇文章不能说完全游离材料,但是其在对材料核心的把握上是有偏颇的而这种情况在考场上也是常见,似乎跟材料有关,但细一想又没抓住要点,只是打了个"擦边球"而已也就是说,只是抓住了材料的枝节,而没有抓到材料的主干那么怎样抓住材料的主干呢?在考场上必须镇静从容,细读整个材料,然后去整体把握材料的主要意思 这篇作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面提到过的"论述不足,例子来凑"除了开头和结尾,每段都举一个例子,而这些例子,有的并不是很贴切,更不用说例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了 当然,三类卷作文存在的毛病各种各样,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当引起足够重视在这里补充一句:如果文章连"沙漠"的内容都没有,那只能是四类以下的等第了 绝对与相对 自由的是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不自由的是必须穿越这片沙漠自由的存在却依附于不自由的存在。
世上无绝对 在唯物辩证法中,世间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运动的和相对静止中"世上无绝对"似乎有了形而上学的味道 而我此处所指的"绝对"却与唯物辩证法中的"绝对"不同我所指"绝对"是人主观意识对于事物的评价,而唯物辩证法中的"绝对"是事物客观存在性,不容有悖 任何事物、事件都无绝对性人权,是20世纪以来,以西方传入东方最炙手可热的名词人权便是人类生存权和发展权各个国家开始了政府与人民关于人权的斗争 人权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这百年来,多少伟人为其慷慨激昂,义愤勃发?人权的背后,是绝对的民主 人们为"民主"前加上的"绝对"二字红了眼眶,而大多数人,却忽略了,绝对民主必须在道德伦理、法律规范下才可实行,抛开这一些,这绝对民主便不是民主,则是绝对混乱了 一件事,在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其不同的面貌这便是相对性 从穿越沙漠可自行选择方式来看,我们拥有自由;可从必须穿越沙漠这件事总体看来,我们毫无自由在相对不同条件下的同一件事物,所得到的结论也是不同的 高考,是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头等大事,曾是众多莘莘学子口中戏谑的噩梦的代名词他们只看到了在老师家长口中无比夸张的"一考定终身",却不曾想过,高考,是一次最好、最直接、最公平的考验自己和展现自身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