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藤野先生创新说课稿.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98786357
  • 上传时间:2019-09-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藤野先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针对这篇课文,我说课的提纲分为教材与学情分析、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首先,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此部分中,我将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个方面展开在教材分析方面,我将具体分析本篇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人生轨迹”为内容,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悟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说完教材,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学生在学情分析方面,我主要从知识能力状况,心理特点和情感认知特点三点进行分析 第一点:知识能力状况.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散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初步感知文章,概括事件并不是难事。

      而从心理特点来说,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以上两点是八年级学生的普遍特征,而针对本节课来言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情感认知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情感非常丰富,但理性分析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文章主题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7)通过上述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速读,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人物事件,初识人物 2、细读,品味语言,深识人物 3、细读,探究心路历程,深悟人物情感教学重点是:1、正确朗读,理清思路和线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是: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讨三、说学法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学法具体如下: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一)故事导入 走进作者首先,教师讲述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由投笔从戎中征战沙场的爱国将士引入到本文的弃笔从文驰骋文坛的爱国文才进一步唤醒对鲁迅的认识,强化鲁迅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格以后汉书中的故事导入,烘托鲁迅的爱国和伟大,具有文学气息也能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二)明确目标,任务引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上课伊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这节课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同教学重点)(三)初读感知,理清思路本环节首先让学生跳读课文,以填空的形式呈现,以抢答活动来完成,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题目为(1)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三个地方,依次为 、 和 (2)本篇课文的思路为:第一个空填地点,第二个空填人物在 ,表达对 的憎恶;在 ,回忆与 的交往;在 ,表达对 的敬重和感激接下来进入概括人物事件环节,出示问题:概括在仙台这一部分作者主要回忆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件事?语文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时能迅速筛选信息,概括事件,能初步感知文章,为下面的品味鉴赏做好铺垫。

      有了初读的感知概括出了典型事件后,我将引导学生聚焦事件中的细节,通过删读、改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进一步走进文本,品味文字,深识人物,也就进入本节课的重头戏——镜头聚焦,品味语言(四)镜头聚焦,品味语言此环节首先请学生细读6——23段,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聚焦细节,圈点勾画批注,并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深情朗读所选文段5分钟后请学生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展示在展示中老师适时引导,品味语言和指导朗读重点品读以下句子:(1)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断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了这句中的“添改”能否换成“修改”,为什么?(2)纠正解剖图事件中藤野先生这样说:“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有何不同?哪个更好?为什么?(3)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这句中的“敬重”能否换成“迷信”或“相信”,为什么?(4)在关心裹脚中先生的叹息表现了他什么的精神品质?师生共同谈论交流,在品析中朗读,明确共记叙了四件事:修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经过细读品味,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藤野先生的高尚之处,此时请同学们齐读课文37段,找出最能体现鲁迅对藤野先生品格评价的一个词。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挖掘“伟大”的深层内涵此时请学生思考:藤野先生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插入写作背景的视频,明确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腐败,中国长期处于落后挨打的境遇曾经的东方巨龙,被西方国家成为“东亚病夫”甚至是“支那猪”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鲁迅不断地探究救国救民的道路,抱着学医救国的理想毅然东渡日本求学,就在这时遇到了藤野先生到此学生全面理解了“伟大”的内涵是藤野先生作为师者,认真严谨,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作为医者,他胸襟博大,没有民族偏见,平等对待弱国的学生五)精读品析,深悟情感 弃医从文前鲁迅在仙台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厚待,结识了一位伟大的老师那么,文章为什么还要写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呢?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呢?1、 精读第一和第二段品味关键句子和语言找出作者对留学生评价的句子和对东京评价的句子,重点品读“标致”和“也”的含义,这两个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清留学生不务正业的嘲讽和对东京留学生的不满、厌恶和愤慨2、 请找出促使鲁迅弃医从文的两件事匿名事件和看电影事件3、 请分别找出针对这两件事作者表达强烈不满的句子通过创设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在日本所受的歧视,感受匿名事件中日本对中国的偏见和中国人自己的麻木,深刻感受到鲁迅自尊心受到伤害,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爱国心的驱使。

      4、 写作表达,升华情感鲁迅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后,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也深深地烙印在作者的心中,请动情地朗读第38段,感受深厚的师生情在将学生的情绪渲染到高潮时,请学生动笔给藤野先生写几句话通过品读、写作,读写结合,深悟情感,突破难点六)布置作业,学以致用1、抓住人物特征,通过三件具体事例,刻画给你帮助最大的一位老师,600字左右2、阅读林贤治《人间鲁迅》或王炳乾《鲁迅的生命哲学》,探究作者的感情并摘抄喜欢的语段两项作者任选其一,既紧扣了学习目标、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本课的写法进行写作训练,较好地体现了学以致用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生动形象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以上我从教材与学情、学习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附:板书设计藤野先生 鲁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