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3-地理周练卷《东亚日本、东南亚》练习题.pdf
8页1 一、单项选择题( 25*2=50 分)1.日本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新城建筑在()[ 来源: 学| 科| 网 A.京滨工业区 B .濑户内海工业区 C .阪神工业区 D.北九州工业区 [ 2.大不列颠与日本群岛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板块碰撞而隆起的岛弧 B.多火山,地震 C.都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 的新热点,据此回答第3——6 题 3.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4. 为发展湄公河流域的经济而新建的“泛亚铁路”的起讫是() A.西宁,河内 B .昆明,新加坡 C.昆明,曼谷 D.拉萨,胡志明市 5.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 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6.关于湄公河、红河、恒河、尼罗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尼罗 河三角洲 B.都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或影响 C.粮食作物都是水稻和小麦 D.三角洲上都有国家首都 7.东南亚最著名的矿产是() A.天然橡胶和油棕 B.煤矿和铜矿 C.锡和金矿 D.锡和石油 8.关于东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马来群岛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②中南半岛上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属热带季风气候 ③菲律宾群岛北部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 ④东南亚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关于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南亚各国(除新加坡外)都是发展中国家,多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 ②农矿产品的出口能换取巨额外汇,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国 ④许多国家都努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本国经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0.亚洲生产石油钻进平台规模最大的国家是( ) 2 A.韩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11.日本农业的特点是 ( ) A.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 B.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化种植园 C.精耕细作,以生产棉花为主 D.精耕细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12.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海岸线曲折,多海港 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岛国、多海港、海上运输便利 D.矿产资源贫乏 13.一艘货轮正在位于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港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可能是 ( ) A.锡、天然橡胶、油棕 B.锡、稻谷、石油 C.锡、椰子、石油 D.天然橡胶、油棕、稻谷 14. 到东南亚新马泰等国家去旅游,既要领略热带雨林气候又要领略热带季风 气候,你要去的国家是 ( ) A.泰国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缅甸 15.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 A.湄公河 B.湄南河 C.伊洛瓦底江 D.红河 16、日本农业的特点是 ( ) A、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肥,单产高 B、渔业发达,但以捕捞业为主,养殖业不发达 C、人口稠密,投入劳动力多,精耕细作 D、水果、蔬菜为主要出口农产品 17、下列国家中,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是( ) A、柬埔寨 B、泰国 C、缅甸 D、新加坡 18、关于马六甲海峡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亚洲和大洋洲之间 B、位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 C、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D、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19、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锡的产地 B、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产地 C、处于亚欧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上 D、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20、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原因为( ) A、农业发达,粮食生产自给有余 B、对外开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位置优越,港口优良,交通便利 D、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出口初级产品,发展对外贸易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4年 12 月 26 日 8 时 58 分,印度尼西 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 96 °E)发生 8.7 级强烈地震。
随后产生的3 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21~23 题 21.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22. 海啸以 800 千米/ 小时的速度传 播到 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4.2 °N, 73.5 °E)时,当地区时约为() A.6 时 B.9时 C.12时 D.15时 23.众多的外国旅游者在这次海啸中伤亡、失踪每逢这个季节东南亚接待 的外国游客中,最有可能的是() A.北欧人较多 B.美国人较多 C.澳大利亚人较多 D.中国人较多 下图为经纬网简图, X 地位于大陆的东海岸, Y 地在大洲的西海岸,据图回 答 24—25 题 24、X—Y位于() A.北半球亚欧大陆两B.南半球大西洋两岸 C.北半球太平洋两岸 D.南半球印度洋两岸 25、下列四项中,属于Y地所在国的是() A.富士山 B.鲁尔区 C.大分水岭 D . “硅谷” 题 号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选 项二、综合题( 3 小题,共 50 分) 26、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 (1)A、B两国首都气候特征的不同特点是 (2)C半岛地形多山,整个地势特点是 ,判断依据是 (3)冬季 A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 地, 而 B 地的酸雨危害却比 A地严重, 试分析原因4 (4)日韩之间“独岛”(日称竹岛)之争日趋激烈,“竹岛 / 独岛”是一座 位于日本海中央的火山岛请用“D”在图上标出该海域位置 (5)日本位于 20°25ˊN, 136°04ˊE 的“冲之鸟岛”,经过长期的风吹 日晒,在涨潮时已被海水淹没,目前,日本斥巨资加固该岛你认为日本这样 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7、日本图,回答问题( 15 分): (1)日本四大岛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2)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⑤ 和⑥ ( 3 ) 日 本 工 业 主 要 分 布 在 ⑦ 和 ⑧的狭长地带在经济 发展中, 不利条件是, 有利条件是 (每空至少 2 点) (4) 日本最大的渔场是,它是由暖流和寒流在 此相汇形成的 2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相应问题(22 分)5 材料一: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确保国家石油安全尤为重要,需 开辟多条石油进口线路下图为我国目前和将来拟开辟的石油进口线路。
材料二:在第三届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上,各国代表原则上 通过了 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的修建计划东盟国家还计划开凿连接印度 洋和太平洋的克拉地峡运河1)中缅石油管道与泛亚铁路、克拉地峡运河航线、马六甲航线等石油进口线路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列表比较该输油管道与中俄、中哈石油管道的区位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8 分)(2)写出图中C 所示的铁路,并简要分析影响该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4 分)(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中B地区由于农村生活用能短缺而导致的最 大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的主要措施?(6 分)(4) 图中 A海域附近正常情况下风浪较小, 其原因是, 但 2004 年 12 月 26 日该海域却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其原因是 (2 分) (5)据报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海啸中,丧生和失踪的外国游客中以北欧人 居多,利用所学的旅游地理相关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2 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中缅 石油管 道 中哈、中 俄石油 管道6 《东亚(日本)、东南亚》测试题 【答 案】28、 (共 17 分) (1)优势:①管道运输运量较大,连续性好、损耗少、效益高。
②比其他线路 短③有利于我国石油进口摆脱“马六甲困局,”有利于我国石油进口安全 (2 分)对比 分析: (3 分)列表( 1 分) ,内容( 2 分)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中 缅 石 油管道①纬度低,气温高,管道通畅性好② 山河相间,地形起伏大,管道铺困难我国西南地区缺乏石油冶 炼加工和输送的基础设施 中俄、 中 哈 石 油 管道①纬度高,气温低,管道运行通畅性 差②地形较平坦我国西北、东北地区石油 冶炼加工能力和管道输送 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备 (2)南昆铁路( 1 分)区位分析:①合理布局交通网,为我国西南通往沿海地区开辟一条 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②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③巩固民族团结,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 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答 对三条即可得分)(3 分) (3)水土流失( 1 分)措施:①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②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 节省燃料(或推广使用省柴灶) ;③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④开发利用小水电答 对 2 条即可得分)(2 分 (4)①A 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丈夫带控制,风力微弱1 分)强烈地震引 发海啸 (5)答案要点: 普吉岛地处热带, 北欧冬季阴冷, 因此,热带海岛对其据有强大的吸引力;7 北欧经济发达,有供旅游的经济条件;此时正值圣诞假期,有闲暇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