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音乐律动课.doc
4页音乐律动课:《声势-拍腿》教学目的:1.节奏训练2.学乐器的准备练习3.读谱入门:节奏谱视奏4.听力训练5.即兴演奏6.声势(拍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教具准备:声势谱、慢四拍乐曲音带、打击乐器、音条乐器、键盘乐器、小瓷酒盅附拍腿声势谱教学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做各种拍腿声势节奏(每种样式要反复做几次一一至少四次)由学生带着做看声势谱视谱拍腿,(每小节的速度和次数根据学生水平掌握)放慢四拍速度的歌曲或乐曲,边听音乐边看谱拍腿(每小节四遍)每人一件打击乐,放刚才的录音,请拿双响筒的看谱敲(每小节四遍),其他乐器即兴轻声伴奏选一小节做固定音型,为童谣或已学过的歌曲伴奏放一段歌曲(如《蒙古人》、《草原恋》、《雕花的马鞍》等)用小瓷酒盅做道具,学蒙古盅碗午,即兴打节奏伴奏(如加简单的动作更好)拍腿声势加十六分音符练习换音条乐器(取下F.B),节奏照谱(可反复数遍),音高即兴,其他同学拍腿(双响筒保留)分组,每组选一首童谣或儿歌编一个伴奏谱,每架音条琴选一个固定音型,节奏乐器选一个固定节奏型,并记录下自己小组的谱子这种方法也可移植到键盘乐器上(同样去掉F.B音,或在黑键上)即兴,可2一3人同时弹奏,其余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提示音乐教学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训练,要有操作如何使这些内容的教学有乐趣、有创造性,并真正具有音乐性,是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个教案提供了一种可能音乐律动课:《小星星》活动构思: 在课堂中尝试了多种歌曲演唱的形式当小班于下学期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唱所以我们在中班上学期就进行了以往传统音乐教育里只有大班和学前班才进行的轮唱活动也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的因材施教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卡农练习的含义2.学习轮唱歌曲的方法,初步感受轮唱歌曲独特的美3.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并能运用说、唱等形式表现活动准备:1.各种颜色的珠子及相应的指示卡2.每人三套白天、夜晚的图片3.系着橙色和绿色相间的蝴蝶结的彩带一条(蝴蝶结的数量同幼儿数量)4.《D大调卡农》音乐片段、《保卫黄河》音乐片段5.按图卡指示穿珠子蓝色和红色的珠子各5个,按照图卡指示穿珠子,通过动作练习初步感受轮流的含义6.排图片每名幼儿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各三张,请幼儿尝试排图(排列图片中出现白天、夜晚、白天、夜晚的排列比较多的时候),进一步感受自然现象轮流出现的情况音乐律动课:《吹泡泡》活动目标:1、通过节奏活动,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对音乐的开始与结束的反应能力 3、对幼儿进行气息的训练及力度的控制和想象力的练习 4、能够完整地歌唱歌曲并且大胆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活动准备:节奏卡片 吹泡泡的玩具 铃鼓 铃圈 单响筒 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1、师生问好 2、节奏游戏二、复习巩固对16分音符的认识1、师:这是谁呀,你们认识吗? 幼:十六分音符 师:对,我们就是一个苹果分四瓣,一人吃一口的,所以走路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所以唱歌的声音是长还是短?2、将16分音符放在节奏图中,先分行拍,再连贯着拍师:现在我在节奏图里又加上了十六分音符,难度加大了,你能边念边拍出节奏来吗?3、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进行节奏练习比赛师:好,那这一次我们来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拍的最最好! (师生一起先分行拍,再连贯着拍4、尝试用节奏说一段话师:其实这个节奏就是上次我们学过了一首童谣,你们听——的 大,的哥的哥 大,三个臭皮匠在写文章;的 大,的哥的哥大,凑成一个诸葛亮啊!(教师用教棒指图谱)5、幼儿尝试,分小组一起来玩游戏 师:自己商量一下,谁打节奏?谁念儿歌?6、请部分幼儿和家长一起表演 三、游戏《吹泡泡》。
1、教师开始吹泡泡引起幼儿的注意要求请每一位小朋友盯住一个泡泡去看,泡泡的颜色、在阳光下的颜色、形状,引出歌词师:老师在吹泡泡的时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盯住一个泡泡看看一看泡泡在阳光下的颜色是什么?形状是什么样的?2、幼儿根据观察回答教师的提问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飞呀飞上天飞呀飞上天,泡泡泡泡咦泡泡不见了3、请小朋友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唱“啊”音延长到泡泡破裂,破裂时发出“啪”的声音师:下面我们用啊的声音表示吹泡泡,用啪的声音表示泡泡破裂幼儿游戏)4、用声势表现,请幼儿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一直轻声拍手,当泡泡破裂时跺一下脚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