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经周民族史诗.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5679961
  • 上传时间:2019-03-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9.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周民族史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2 、《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3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诗经》的基本形式是四言体,这种四言诗的艺术形式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样式之一而且《诗经》的四言体也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楚辞、汉赋、骈文以及五七言诗都受了《诗经》四言的极大影响。

      同时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周民族史诗的认定“史诗”这个概念,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来的史诗”一词原自希腊文,本意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1、认定:“五四”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一致认为《诗经》至少存在五大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2、标准:按马克思的标准,即具备歌谣、传说、神话、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七个要素的即应该是史诗了 3、内容: [讨论所讨论的五首诗基本具备了上述七个要素] A、《生民》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 居邰地,开创祭礼的历史;诗中姜嫄无夫而孕说明是母系向父系过渡B、《公刘》记述了周人酋长公刘率领周人于夏末商初自邰迁至豳地,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记录了周代统治者阶级的开国历史,是周人原始社会开始解体、阶级开始分化的阶段C、《绵》叙述了公刘的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周人自豳迁至歧山之南的周原,营建政治机构,创业兴国以及文王姬昌的开国历史,周人此时进入奴隶制。

      以上三首史诗,叙述了周文王出现以前的周民族的历史,大概是西周初年王朝的史官和乐师利用民间传说写成的D、《皇矣》首先歌颂文王之祖,其伯太伯,其父王季的美德,然后重点叙述文王伐崇、密,并克敌制胜的历史E、《大明》记叙文王、武王从开国到灭商的历史,对武王[由姜尚辅佐]与商的“牧野之战”作了细致生动的描写《皇矣》《大明》分别写周人奴隶制国家不断壮大和灭商经过大抵也是出于史官和乐师手笔4、周民族史诗与荷马史诗周民族史诗与荷马史诗的相同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以歌谣形式记叙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周民族史诗与荷马史诗的不同点:A、作者,周族史诗出自王朝巫史乐官,用于祭祀;荷马史诗出自行吟诗人,用于娱乐B、创作方式、目的以及叙事、抒情的融和比例多有不同;C、作为王朝御用的祭祖乐歌,一经创作就成定本;荷马史诗行吟诗人可随意增删D、周史诗史实性多而文学性少;荷马史诗文学性多而史实性少E、周史诗中可以看到以农业求自足,推尊勤劳精神;荷马史诗可以看到以战争去征服,崇尚英雄主义F、周史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相安,对命运的满足;荷马史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向命运的抗争 总之,周民族史诗篇幅短,抒情成分突出,荷马史诗属于鸿篇巨制。

      重点学习《生民》、《公刘》两篇作品中国传统诗歌源远流长,但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却一向不发达,因此《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几篇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便受到今人的充分关注《大雅》中的《生民》一篇,就是这样的作品 《毛诗序》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生民》叙述后稷的母亲姜嫄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后稷却历难而不死,长大以后,发明了农业,所种的庄稼都非常茂盛后来他在有邰(今陕西武功西南)成家立业,建立了周民族的基础,而他自己就成了周民族的始祖和农业之神这首带有神话和传说色彩的诗歌,反映了周民族的发生观念和历史观念,以及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 其中对农业生产的详细描写,也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 《生民》 厥初生民, 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 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 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其初生周祖,母亲为姜嫄周祖如何生?姜嫄勤祭祀,祈神降男子. 踩了神趾印.独居侧室后, 姜嫄有身孕.生下一男儿,他就是周后稷.诗的第一章写受孕之奇:写姜嫄神奇的受孕,记叙周民族祖先后稷降生的神异,这完全符史诗的七要素。

      这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履帝武敏歆”,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历来是笺注《诗经》的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毛传把这句话纳入古代的高禖(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祭祀仪式中去解释,云:“后稷之母(姜嫄)配高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dú),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就是说高辛氏之帝率领其妃姜嫄向生殖之神高禖祈子,姜嫄踏着高辛氏的足印,亦步亦趋,施行了一道传统仪式,便感觉怀了孕,求子而得子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史记·周本记》) 现代学者闻一多对这一问题写有《姜嫄履大人迹考》专文,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事实真相,“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

      他采纳了毛传关于高禖仪式的说法,并对之作了文化人类学的解释:“上云禋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义光读为‘愒(qí)’,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闻一多的见解是可取的还有两点:一、足迹无非是种象征,因此像王夫之等人那样力图在虚幻和事实之间架桥似乎是徒劳的二、象征的意义是通过仪式的摹仿来完成的,舞蹈之类都是摹仿仪式,而语言本身也可以完成象征的意义,如最初起源于祭仪的颂诗;正是由于语言的这种表现能力的扩张,神话才超越了现实,诗歌乃具有神奇的魅力诞弥厥月, 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 无菑无害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 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 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 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 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 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怀胎已足月,分娩很顺利不受一点伤,不遭灾和殃,这是显神灵,上帝始安宁.因为常祭祀,终于生男儿. 置婴于窄巷,牛羊来庇护。

      置婴于密林,恰逢人砍柴.置婴于寒冰,群鸟展翅护.鸟儿刚飞走, 后稷哇哇哭.哭声长又亮,不绝于路上. 诗的第二章、第三章写后稷的诞生与屡弃不死的灵异其历史价值在于通过姜嫄“履帝武敏歆”而受孕及生子之后的三弃三收等神话传说故事,在使我们了解当时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以及相关的习俗后稷名弃,据《史记·周本纪》的解释,正是因为他在婴幼时曾屡遭遗弃,才得此名此篇对他三次遭弃又三次获救的经过情形叙述十分细致第一次,后稷被扔在小巷里,结果是牛羊跑来用乳汁喂养了他第二次,后稷被扔进了大树林,结果正巧有樵夫来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后稷被扔在了寒冰之上,结果天上飞来只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他温暖他初生的婴儿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终于哇哇哭出了声,声音宏亮有力,回荡在整条大路上,预示着他将来会创造辉煌的业绩那么,对于后稷遭弃这一弃子之谜,历代经史学家有许多解释贱弃说在鲁诗中就已产生,刘向《列女传》和郑玄笺都执此说另一较早的说法是遗腹说,首先由马融提出此后,苏洵持难产说,朱熹持易生说,王夫之持避乱说,臧琳持早产说,胡承珙持速孕说另外又有晚生说、怪胎说、不哭说、假死说、阴谋说等等近世学者则多从民俗学角度出发,各倡轻男说、杀长说、宜弟说、触忌说、犯禁说等。

      英雄幼时蒙难是世界性的传说故事母题,一连串的被弃与获救实际上是仪式性的行为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而对初生婴儿体质作考验或磨练的习俗,这种做法名为“暴露法”(Infant exposure),弃子传说则是这种习俗遗迹的反映,弃子神话正是为了说明一个民族的建国始祖的神圣性而创造的,诞生是担负神圣使命的英雄(具有神性)最初所必经的通过仪式,他必须在生命开始时便接受这一考验而所有的弃子神话传说都有这么一个原型模式:一、婴幼期被遗弃;二、被援救并成长为杰出人物;三、被弃和获救都有神奇灵异性此诗第三章中的弃子故事,自然也不例外这一章除了叙事神奇外,笔法也可圈可点,对此前人也有所会心,孙鑛说:“不说人收,却只说鸟去,固蕴藉有致俞樾说:“初不言其弃之由,而卒曰‘后稷呱矣’,盖设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均见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诞实匍匐, 克岐克嶷, 以就口食 艺之荏菽,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 麻麦幪幪, 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 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 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 , 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 。

      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 , 维秬维秠 , 维麇维芑 恒之秬秠 ,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 是任是负 , 以归肇祀 后稷学爬行,能辨人和事,喂食挨得近.长大种大豆,豆苗很茂盛, 禾苗长得壮, 麦麻粗又密, 瓜果实累累.后稷种庄稼,自有好办法.拔除野生草,种上好谷稻.按时生芽苞,由低长到高.发芽又吐穗,果实大又好,垂穗头摇摇. 后稷成了家.  上天赐良种:秬稻和秠稻,红谷和白谷遍地种秬秠,收割满田垄.遍地种糜芑,肩挑往家送,回家祭神灵. 诗的第四至第六章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这种超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祀典这几章包含了丰富的上古农业生产史料,其中讲到的农作物有荏菽、麻、麦子、瓜、秬、秠、麇、芑等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很细致,发芽、出苗、抽穗、结实,一一都有描述诗中第五章写后稷对农业生产的伟大贡献:“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用“方”、“苞”、“种”、“褎”、“发”等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