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环境风险分级评估方法》编制说明书.pdf
16页— 24 — 附件 3 《企业环境风险分级方法(征求意见稿) 》 编 制 说 明 《企业环境风险分级方法》编制组 二○一五年九月 — 25 — 项目名称:企业环境风险分级方法 项目编号:2013-93 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上海市环境 科学研究院 编制组主要成员:宋永会、袁鹏、彭剑峰、许伟宁、张茉莉、韩璐、於 方、贾倩、汤庆合、蒋文燕 标准所技术管理责任人:胡林林 标准处行政管理责任人:段光明 — 26 — 目目 录录 1 项目背景 27 1.1 任务来源 27 1.2 工作过程 27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28 3 制定的依据 28 3.1 法律、法规、规章、规划依据 28 3.2 标准规范依据 29 3.3 适用范围 29 4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30 4.1 环境风险物质清单 30 4.2 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评估. 34 4.3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评估 35 4.4 应用矩阵法进行等级划分 35 4.5 计算示例 35 5 分级方法应用的实践基础 38 6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38 — 27 —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根据《关于开展 2013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 (环办函〔2013〕154 号) ,本项目《企业环境风险分类分级评价方法》列入环境保护部 2013 年度计划,为环境管理 规范类标准项目。
项目的承担单位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有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上海市环境 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指导 1.2 工作过程 本项目实施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项目前期研究和相关工作, 二是项目启动后开展的工作 项目前期研究基础是《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的编制针对我国目前企业环境风险 情况底数不清的现状,以及对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迫切需求,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 与事故调查中心委托项目组开展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编制了《企业环境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 旨在为我国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依据 任务下达后, 2011 年 1—7 月,编制组总结了国内外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技术指南、法律法规等,结合我国当前的 企业环境风险管理需求,在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各国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的特点,经过多次专家咨询论证和反复修改,形成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初稿 2011 年 8 月至 2012 年 2 月,以“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数据为基础, 应用《方法》进行了全国企业事故环境风险案例研究,对全国 4 万余家重点行业企业的事故环 境风险等级进行了划分,并以典型企业为例深入研究,进一步修正和调整评估指标和参数,得 到的评估结果与具有突发环境事件史的企业进行比对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实用性和准确 性较好。
经过专家论证咨询,形成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稿) ,于 2012 年 3 月 2 日通过部长专题会审议 2012 年 6 月, 《方法》第一轮征求各部门、省/市/自治区等意见,收到了各方意见反馈,编 制组认真研读了反馈意见,对《方法》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方法》征求意见稿(第二稿) 2012 年 10 月,进行第二轮征求各部门、省(区、市)等意见,按照各方反馈意见进一步进行了修改; 2012 年 12 月底,应急办组织河北、河南、辽宁、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四川、重 庆、福建、陕西、大连等地环保部门应急机构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保部环境规划 院等专家就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开展讨论,提出方法名称改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 等级评估方法》 ,并进一步修改,经环境应急中心司务会审议后修改 2013 年 3 月, 《方法》再次征求部内各司(局) 、省(区、市)环保部门及部分央企集团的 意见,吸纳反馈意见并作修改,经 2013 年 4 月 3 日环境应急中心司务会审议通过,于 2013 年 5 月提交部长专题会审议 由环保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提出,《企业环境风险分类分级评价方法》标准项目通 过了科技标准司 2013 年立项,项目组以前期方法研究为基础,重点总结国内外研究基础,听取 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梳理本项目与其他相关标准、规范、技术导则的关系与联系,开 展《方法》向标准转化的研究。
2013 年 9 月, 《企业环境风险分类分级评价方法》标准编制项目组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得 到了环境保护部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与专家的指导, 项目组会后按照专家意见对形成的 《方法 (讨 论稿) 》进行了修改,形成《方法(草案) 》 2014 年 2 月,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召开了标准 项目开题论证会,会后进一步对《方法(草案) 》在适用范围界定、环境风险物质分类以及环境 受体分类进行了细化修改,明确项目名称为《企业环境风险分级方法》 此后,编制组修改形成 了《方法(征求意见稿) 》 — 28 —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 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高度重视环 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 年 10 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发 〔2011〕35 号) ,提出了“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 责任” ,2011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单独列出“重点领域环 境风险防控”一章,提出了“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 。
原环境保 护部周生贤部长在 2012 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 全面排查企业环境风险,开展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 企业是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要贯彻落实“十二五”环境风险防控任务,保障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必须加强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和监管,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 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频率因此,开展企业环境风险分级评估、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 是我国当前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的重大需求 已有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主要是对企业环境风险的可接受水平进行评 估2010 年 1 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氯碱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方法》 ,此后又发布了《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 》 ,这 两种方法从评价事故环境风险出发,旨在推进重点行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科学设定保险费 率提供依据,该指南的发布为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但这两种方法涵 盖行业范围窄,无法从通用企业层面解决环境风险分类分级评估问题 本标准的制定,将填补当前我国企业环境风险分级评估技术标准的缺失,符合环境保护管 理需求,为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提供重要的技术方法和监督管理依据。
3 制定的依据 3.1 法律、法规、规章、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 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 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二十条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 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 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 取安全防范措施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 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 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七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 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 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35 号)指出要“完善以预防为主 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实行环境应急分级、动态和全过程管理,依法科学妥善的处置突发环境事 件。
建立更加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环境应急监测处置能力”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 监测与风险预警及控制” ,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 “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 建设” — 29 —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单独列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一章,指出应“推进 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 , “健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3.2 标准规范依据 《方法》涉及到的标准规范文件有: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 第17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环发[2010]113号)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 (环发[2013]20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 〔2009〕11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 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 《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 (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GB 13690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20576-GB2060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 GB 5048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 50747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 523 废水排放去向代码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SH 3015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 SH 3034 石油化工给排水管道设计规范 TSGR 000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Q/SY 1190 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3.3 适用范围 环境风险按评价类型可分为事故风险、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三大类,本方法适用于对可能发生 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按照本方法涵盖的技术内容,不适用于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根据《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从事危险废物(含废弃危险化 学品)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实施资质管理,本方法不适用;环境保护部应急 办正在制定针对尾矿库的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本方法不适用;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 例》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主要负责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故本方法不 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码头;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洋行政主 管部门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本方 法不适用于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本方法不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根据《军事设施保 护法》和《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 ,本方法不适用于军事设施 — 30 — 4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本方法中对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包括三个方面影响因素, 一是企业内涉及的可能释放或泄漏、 从而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二是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释放过程与风险 控制技术水平;三是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脆弱程度和敏感程度。
4.1 环境风险物质清单 4.1.1 环境风险物质的选择 环境风险物质的选择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