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管理系统复习资料.docx
12页实用标准文案理解:1 .自然遗产案例:四川九寨沟,中国南方喀斯特,四川黄龙, 三清山,湖南武 陵源,中国丹霞,云南三江并流,中国澄江化石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新 疆 天山,湖北神农架等2 .文化遗产案例:明清故宫,福建土楼,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龙门石窟, 元上都遗址,长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土司遗址,明清皇家陵寝3 .文化景观案例:苏州古典园林,红河哈尼梯田,菲律宾伊富高山上的稻米梯田的 农业景观,厄兰岛南部农业景观,古巴东南部第一个咖啡种植园,比尼亚莱斯山谷 的烟草种植园,葡萄园景观,酿酒业景观等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文化景观4 .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安徽宣纸、广东粤剧、浙江龙泉青 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昆曲,中国古琴艺术,京剧,中医针灸,珠算,皮影戏5 .国际重要宪章文件的重要性:1933年《雅典宪章》: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其中一节专 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1964年《威尼斯宪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威 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是关于保 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内罗毕建议》:明确提出了 “历史建筑地区”的概念1987年《华盛顿宪章》:确定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 义与作用、保护原则与方法等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法规 文件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重新定义了遗产保护界最基本的概念一一真实性2005 年《西安宣言》:其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6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一一黄石国家公园, 从此开辟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满足公众欣赏自然的途径国家公园按资源保护程度 和可开发强化划分为自然区、文化区、公园发展区和特别使用区四大区域1)自然区:包括旷野区、环境保护区、特别自然景观区、研究自然区设立自然区主要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确保它们为子孙后代享用区域内允许自然资源欣赏的游憩活动存在,但应不影响风景性质 如分散的游憩和管理设施:小径、标牌、小船码头,溪流测量仪器、气象台等2)文化区:保存区、保存与适度使用区、纪念区设立文化区的主要目标是保存文化资源和培养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鉴赏能力。
包 括公园至关重要的文化资源,已列入国家历史场所注册名单的财产及无资格注册但 值得保护的文化资源3)公园发展区:管理发展区、教育解说发展区、游憩发展区、住宅发展次区、 交通发展次区、未使用公园发展次区、利用次区、游客发展次区、景观管理区设立公园发展区的主要目标是吸引游客,满足公众的户外游憩需求包括公 园 内可更改的自然环境和在文化上有一定意义的资源区内主要为车道、步行道、建 筑及供游客和管理人员使用的设施4)特别使用区:不适合其他分区活动的陆地和水域商业用地、采矿用地、工 业用地、畜牧用地、农业用地、水库用地、交通用地等特殊使用区是指经预测不适合其他分区活动的陆地和水域主要类型为商业 用地、采矿用地、工业用地、畜牧用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等美国ORRR分区模式:I960年提出了以资源特性为依据的分区模式,分为特 殊自然区、原始地区、自然区、历史文化遗址区、一般户外游憩区、高密度游憩 区7 .风景名胜区常见分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 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1 )生态保护区:对风景区内有科学研究价值或其他保存价值得生物种群及其 环境,应划定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生态保护区。
在生态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 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应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 其设施进入2)自然景观保护区:对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的特殊天然景源和景观,应划 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自然景观保护区在自然景观保护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步 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人文设施,严禁机 动交通极其设施进入3)史迹保护区:在风景区内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历代史迹遗址的周围,应划 分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史迹保护区在史迹保护区内,可以安置必要的步行 游 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 文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4)风景恢复区:对风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 与地区,例如森林与植被、水源与水土、浅海及水域生物、盐浴发育条件等,宜划 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恢复区在风景恢复区内,可以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 与设施,应分别限制人和居民活动,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项目与设施,严禁对其不 利的活动5 )风景游览区:对风景区的景物、景点、景群、景区等各级风景结构单元和风 景对象集中地,可以划分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游览区。
在风景游览区中,可 以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行为,适宜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应分级限定机动交通及 旅游设施的配置,并分级限制居民活动进入6)发展控制区:在风景区范围内,对上述五类保育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 他各项用地,均应划为发展控制区在发展控制区内,可以准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 与形态,可以安排同风景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及基地, 可以安 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应分别控制各项设施的规模与内容8 .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 )文物一一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遗产历史文化保护区(5)古村落古镇.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 .文物保护单位: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 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 .保护建筑: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规划认为应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方法进行保护的建(构)筑物11 .历史建筑: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 (构)筑物12 . R0S (游憩机会序列)理论中的三个环境:实质环境、社会环境、经营管理环 境13 . R0S理论中的六大指标因子:可及性,非游憩资源的利用,现地经营,社会互 动,可接受的冲击程度,可接受的管理程度(1)可及性:到达游憩目的地的交通组织方式,包括道路系统与交通方式。
道路 系统与级别:高速公路还是乡村道路,游步道;交通工具:旅游巴士还是私家车、特种车辆、马、徒步;沿途开发程度:店面、设 施等这样由困难到容易形成一系列序列游客对可及性的偏好与游憩机会没有太大关系例如,希望体验荒野游憩机会的游客,有的希望高标准道路抵达游憩地,有些 希望完全没有道路,探险到达2)非游憩资源的利用:伐木、采矿等非游憩使用可能会和预期提供的游憩机 会 相抵触,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相容,例如放牧可以兼顾畜牧业与旅游业规划 师与经营管理者必须考虑非游憩资源使用对游憩机会的冲击程度3)现地经营:指对现状游憩地所进行的改变例如服务设施、外来物种、景观 规划、交通设施(含路障)等现地改变主要通过改变的(开发)程度、改变的复 杂度、改变的明显度和设施的舒适度四个方面来反映4)社会互动:从六类游憩机会来看,原始性地区游客之间的社会互动接触频率 和拥挤程度较低,反之,现代化地区的社会互动程度高互动程度还受到自然环境、经营方式(如可及性)的影响因此社会互动不能完全 通过游客分布密度来反映需要了解游客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分布情形及各群体间互 动的方式,才能确定某一点的适当社会容量ROS认为,不同的游憩机会有着不同的社会互动标准。
互动的程度不但取决于接 触 的频率,更取决于接触的方式5)可接受的冲击程度:游憩使用必然对实质环境造成游憩冲击冲击极限应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一一经营管理者的职能不是要完全避免冲突, 而是鉴别什么样的冲突会导致什么样的环境改变,而什么样的环境改变是可以接受 的重点考虑因素:冲击的规模与冲击的重要性6)可接受的管理程度:游憩生活在别处游憩希望自由与自主,减少管制不 同的游憩体验需求对管制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 ROSA为不论是在ros序列中的哪一点,尽可能少地采用制度化管理管制是为了经营,减少管制是为了保 持游憩机会的品质14 . ROS理论中四种游憩机会类别:根据资源环境分为原始、半原始、半现代和 现代四种体验类别15 . LAC理论中的九大操作步骤:(1 )鉴别特别需重视和考虑的区域与议题;(2) 界定和描述游憩机会类别;(3)选取资源及社会状况的指标;(4)全面调查资源 和社会状况;(5)对各资源及社会指标定出可接受的标准;(6)鉴别各种游 憩机 会类别分布的替选方案;(7)鉴别各种替选方案的经营管理方案;(8 )评价并挑 选一个最佳方案;(9)付诸实施并持续检测资源和状况概念:1 .世界遗产委员会三个专业咨询机构:(1) ICCROh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中 心;(2) ICOMO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3) 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 .文化景观(1 ) 1992年正式米纳设立。
代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杰 作”风景园林遗产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文化景观2) “文化景观” 一词包含了人类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多种互动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人类有意设计及创造的景观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共景观有机演进的景观遗址性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持续性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体现了强烈的与自然因素、宗教、艺术或文化的关联,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主要特 征3)见证了人类社会和居住地在自然限制和/或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产生的进化,也展示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外部和内部的发展力量文化景观通常能够反映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特殊技术,反映了以及与大自然特定的 精神关系保护文化景观有利于将可持续性土地使用技术现代化保持或提升景观的 自然价值传统土地使用形式的持续存在支持了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因 此,对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也有益于保持生物多样性3 .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 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 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 础。
4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 资源具体来说,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地形,动植物、海滩、自然风景等,而 人文资源则包括:民族、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博物馆、饮食菜 肴、工艺美术、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及众多的娱乐设施等5 .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 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 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 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批准 公布省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2) 至2017年,30年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244处,面积10.52万平方 公里;省级风景名胜区807处,面积9.23万平方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