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与伪科学.doc
8页课程论文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 科学与伪科学 教师姓名: 所在院系: 类 别: 日 期: 评 语对课程论文的评语:平时成绩:课程论文成绩:总 成 绩:评阅人签名: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科学与伪科学 摘 要: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是否有界限,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费耶阿本德和劳丹否认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遭到了科学哲学家的反驳彭诺克以神创论为例阐明了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规则,沙加德则以占星术为例阐明了区分伪科学的标准他们主要提出了科学与伪科学的划分标准,但还有更多的协议应基于通用标准来判断特定的划界问题准确陈述科学划界标准的困难源于科学的复杂性,科学划界的标准是一组方法论的原则。
不论是科学陈述、科学理论、科学活动还是科学学科,都可以由方法论原则做出划分方法论的划界标准也适合于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变化关键词:科学;伪科学;非科学;界限21、科学划界的目的 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原因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划界问题是一个启发的视角,有助于科学哲学中以同样的方式,对谬误的研究有助于非形式逻辑的研究和理性论证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区别在私人和公共生活的决策指导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各种各样的领域科学是我们最可靠知识的来源,我们需要从表面区分科学知识由于现代社会科学的地位,试图夸大了各种说法,科学地位的教导使划界问题压在许多地方划界问题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很重要,如以下: 医疗保健: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评价方法是根据有效证据的在这一领域的伪科学活动会产生无效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干预卫生保健提供者、保险公司、政府部门和患者需要指导如何区分医学科学和医学伪科学 鉴定:对法院得到的事实是很重要不同类型证据的可靠性,必须被确定法院必须能够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哲学家经常在科学与伪科学的辩护,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突出的作用 环境政策:为了安全起见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有效证据不足时,环境危害的潜在灾害是不合法。
这必须区别于以反对所谓的风险措施没有有效的证据因此,在环境政策决策者必须能够区分科学与伪科学 科学教育:一些伪发起人(特别是神创论)试图将在学校进行课程教学,教师和学校当局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包括保护学生对不可靠教义的反驳2、“科学”的伪科学 最早使用“伪科学”是从1796年开始的,历史学家杰姆斯佩蒂特安得烈提出一种“幻想的伪科学”的炼金术,在整个历史中,这个词有明确的诽谤意义,这个年代其也被频繁使用奇怪的是有人自豪地描述自己的活动是伪科学来夸耀他们是非科学的由于贬抑是“伪科学”的本质特征,试图摆脱长期的自由价值的定义也没多大意义价值观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价值构件的规范往往是有争议的 这个问题是直接从一个平行但与科学概念不太突出的不特定的伪科学问题科学”的常见用法可以被描述为部分规范,当一个活动被公认为是科学时,通常要承认它在我们奋斗寻求知识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科学的概念已经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许多突发事件影响了我们是否把他们称为科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不太复杂的一个科学的定义,必须在两种方式,它可以集中描述内容,并说明这个词实际上用图另外,可以针对规范性要素,并明确期限的更根本的意义。
后者的方法已被大多数哲学家选择,它涉及到必要性,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共同使用的理想化 英语单词“science”主要是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被认为是类似于其他领域的因此,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被视为科学,而文学和历史的研究通常都不是德语中“科学”这一词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包括所有的学科,也包括人文科学 更重要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是同人类所有的部分,即系统的批判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取自然界的最好的运作和人类社会,形成这一知识共同体的学科也越来越相互依存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综合性的学科如物理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量子化学,神经科学,和博弈论飞速发展,导致以前不相关的学科也联系在一起这些增加的互连也把科学与人文相互靠近,例如从历史知识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考古发现的科学分析就可以看出 科学意识的扩展导致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冲突能被人类很好的理解,在冲突中我们发现知识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社会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找到各种各样的运动学说,如创世论、占星术、顺势疗法和大屠杀的否认主义,在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方面的冲突一般都是在知识学科被认同3、伪科学的流行 追问伪科学何以流行,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伪科学。
一种思想、学说、假定、知识、理论、方法、信仰、活动之类的集合,本来属于非科学,但是它们的始作俑者和追随者却素朴地相信其是科学,或者假借科学的名义,刻意地将其伪装成科学,虚伪地鼓吹其是科学,以致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和恶劣后果,这样的集合就是伪科学它的本质是欺骗,打着科学的旗号,应用科学术语特别是盛行的新科学概念蒙蔽民众,从而谋求某种不正当功利目的 毋庸置疑,科学是当前最成功的文化现象,其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仅有少部分具有科学洞察能力的社会精英能够跻身于科学活动之中,科学领域的专业活动成为精英的高级领地与此同时,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给公众造成一种不可知感,导致人们对科学茫然、不信任尤其是近年由科学技术引起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负面效应逐渐显现,人们开始反思和质疑科学对人类的作用 伪科学利用人们尊重科学的心理,以似是而非的“科学”术语和更具活力的表现形态,使其能在不同语境中生存相对于科学,伪科学的角色定位使其克服科学的晦涩繁琐,更加简明诚恳,能更通俗地表达问题,使未受过教育的大众更易接受伪科学具有某种通俗性和大众性的娱乐功能,能够填补人的心灵空寂,餍足其探究者、热衷者的情感需要和精神需求。
4、科学与伪科学的关联性 伪科学现象的流行除科学与伪科学因素外,也离不开公众对伪科学的盲信盲从伪科学善于运用似是而非的“科学”术语,公众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容易上当受骗尽管公众普遍相信科学的价值,但缺乏科学思想的方法,这是一种对科学的非理性崇拜,伪科学恰恰利用这一弱点诱使公众盲信 纵观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科学与伪科学关联密切,历史上伪科学甚至曾对科学起过某种积极作用如占星术之于天文学、炼金术之于化学,伪科学无意中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经验资料和方法借鉴在科学史上,科学与伪科学的属性曾发生转化——伪科学有可能转化为科学邦格在肯定科学、使用伪科学收集某些粗糙资料的同时,也肯定科学偶尔从伪科学中成长起来科学划界因此产生困难,不利于对科学与伪科学的辨别 中国封建社会遗留的浓厚迷信色彩,为伪科学提供了生存土壤同时,现代通俗文化追逐新奇性,与伪科学不谋而合伪科学的言辞富有刺激性和煽动性,迎合了现代文化的特点,更易被大众接受此外,科学共同体和整个社会忽视普通人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对伪科学热衷者简单排斥而非因势利导,从而造成部分科学爱好者精神需求的真空,使得伪科学有机可乘5、科学划界的困难与意义 基督教神创论与进化论的争论、科学的实验方法与形而上学思辨的对立、科学与迷信和巫术的冲突等一系列文化争端导致科学的划界问题成为科学哲学的突出问题之一。
逻辑实证主义者、波普、库恩等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划界标准,但都受到科学哲学界的质疑和批评;随后,费耶阿本德主张各行其是,取消了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劳丹则进一步宣布了划界问题的死亡劳丹断言,划界问题是一个假冒的问题他论证,划界问题预设了有一种所有的科学都具有并且只有科学具有的不变的知识本质,但这个预设是假的,因此,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是一个假冒的问题 的确,提出和确立科学划界的标准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的困难有三种 首先,我们能否得到一个适合于所有科学的严格的划界标准呢?20世纪的科学哲学家提出了多种科学划界的标准,如可证实性原则、可证伪性原则、解难题的常规科学模型,但是,这些标准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受到激烈的批评,在劳丹看来都失败了,这就是劳丹在划界问题上的所谓悲观的归纳 其次,科学划界的对象是什么?或者说,如果我们要把科学与非科学划分开来,我们首先要知道科学是什么样的事物有关观点主要有语句或陈述、理论、研究纲领、具体的求知活动、知识领域或学科、实践、科学问题、个人(某人是科学家还是伪科学家)看起来,对于科学是什么样的存在物,理解各有不同,相应的划界标准也会不同 第三,关于科学是否存在共有的、不变的特点,有着极大的争论。
科学是发展变化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有很大的差异,适合一个历史时期的划界标准,可能在另一个时期无法把科学与非科学划分开来同时,科学是异质的,不同的科学领域或学科,其理论形态、研究方法、说明和预测的精度、证实与证伪的方式,可能非常不同科学领域内部的差异也许与科学和非科学的差异一样大,而且,科学与其他文化领域有着各种各样的紧密联系,科学离不开其他文化领域和文化活动于是,有人以为,把科学与非科学划分开来似乎并无必要6、划界问题的消解 科学划界问题,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界线问题,并不会因为某人的某个断言就会死亡寻求一个好的划界标准,是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向科学哲学提出的一个紧迫的要求科学划界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 劳丹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界线是模糊的,因此,我们要放弃划界善与恶、美与丑、合法与非法并不存在严格的界线,我们是不是不要区分善与恶、美与丑、合法与非法?如果这样,我们将会停止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我们的社会将会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世界将是一片荒漠理论与实践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划界也是实践上的要求司法证据、医疗保健、环境保护、教育等都要求科学,没有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这些实践如何进行? 近30年在中国一度甚嚣尘上的人体特异功能、张悟本的养生与医术、李一的道术、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等事件,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提出了急迫的要求。
面对以科学的名义大量地宣传迷信、巫术、谬误的各种情况,寻求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分界,是非常必要的费耶阿本德宣布科学与非科学无界线、劳丹宣布划界问题的死亡,都没有说服力费耶阿本德说,科学本质上就是无政府主义的,科学无政府主义更符合人性,并且与遵守方法论规则相比更能促进科学的进步在所有的领域,非科学的方法和非科学的信念都能丰富科学因此,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不仅是人为的,而且是损害科学发展的 “如果我们要理解自然,如果我们要掌控我们的物理环境,我们就必须使用一切观念,一切方法,而不只是从中选择的一小部分在费耶阿本德看来,知识并不是趋向于某个理想观念的一系列没有矛盾的理论,并不是逐步接近真理,而是一个不断扩大的海洋,充满了各种互不相容的、甚至不可通约的理论和信念,每一个理论,每一个童话,每一个神话,都是这个海洋中的海水,都迫使其他部分更加完善,“通过这种竞争过程,都对我们的意识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费耶阿本德拒绝任何“固定的方法”、“固定的合理性理论”,他认为这是关于人和社会的过于“朴素的观点”,是出于“低级的本能”在一切情况下,在一切人类发展阶段都能捍卫的只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各行其是只有这个原则才不阻碍科学的进步。
从逻辑实证主义到科学历史主义,科学划界从绝对标准发展到相对标准而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研究怎么都行”,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