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演示文稿.ppt
47页妇人杂病脉证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并治第二十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杂病脉证并治v概说概说v原文讲解原文讲解v小结小结v何谓妇人杂病?何谓妇人杂病? 妇人疾病,以经、带、胎、产为主胎、产部分,已在前两篇分别论述,其余部分,统归于本篇而称为妇人杂病 妇人杂病,是指胎(妊娠)产(产后)病以外,且为妇女所特有特有或多见多见的一些疾病v本篇所论的妇人杂病本篇所论的妇人杂病 热入血室、梅核气、脏躁、经水不利、漏下、带下、腹痛、转胞、阴疮、阴吹v妇人杂病的病因妇人杂病的病因 本篇提出导致妇人杂病的主要病因是“虚、积冷、结气虚、积冷、结气”v本篇的治疗方法与所用剂型本篇的治疗方法与所用剂型 治疗方法丰富多彩,分内治法与外治法 内治法的剂型有:汤、丸、散、酒剂 外治法有:针刺、坐药、洗剂 一、成因、证候与治则一、成因、证候与治则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
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 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八) 本条总论妇人杂病的病因、证候与治则,为本篇之总纲v第一段:论妇人杂病的病因;v第二段:进一步论述虚、积冷、结气 引起上、中、下三焦的病变举例v第三段:说明妇人杂病的论治方法和 原则 妇人杂病的主要病因 气虚气虚—不能运血、摄血不能运血、摄血v虚虚 冲任空虚冲任空虚 血少血少—不足以营冲任不足以营冲任 久积冷气久积冷气—寒气凝敛寒气凝敛 v积冷积冷 任督失调任督失调 为诸经水断绝为诸经水断绝 元阳衰弱元阳衰弱—失其温煦失其温煦 (月经病)(月经病)v结气结气—气机郁结气机郁结—血滞不畅血滞不畅妇人杂病的论治方法和原则v妇人杂病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因此医者 必须审脉之阴阳审脉之阴阳,而辨其寒热虚实辨其寒热虚实,然后予以针对性治疗,或施针灸或用汤药,才能切中病机,收到转危为安的效果。
v对于同病异脉之证,尤应详加审察,辨明该病的根源,以免误治v原文最后强调指出“子当辨记,勿谓不然子当辨记,勿谓不然其总的精神示人诊治杂病要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则 审脉——阴阳、虚实、紧弦 v诊治上 辨证——辨清虚、实、寒、热 治疗方法——行其针、药v注意:同病异脉之证的辨别v强调: “子当辨记,勿谓不然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二、热入二、热入血室血室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二)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一) 热入血室的一般证治 方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扶正达邪,以散结热宜酌加清热凉血活血散结之品 治禁: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附:注家对热入血室的认识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三) l热入血室表热已罢的证治 用针刺期门,以泻肝经实热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四) l阳明病热入血室的证治 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戢然汗出者愈);酌加清热凉血之品 三、梅核气证治三、梅核气证治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五)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腹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论述咽中痰凝气滞(梅核气)的证治v病机:情志不遂,气机郁结,痰凝气滞,上逆咽喉v主症:咽中如有炙脔(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感,咯之 不出,吞之不下,但于饮食无碍,后世俗称 “梅核气”),伴精神抑郁、胸闷、善太息,舌 淡苔白腻,脉弦滑v治法:开结化痰,顺气降逆v方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 半夏——辛温,降气消痰,散结利咽 厚朴——苦温,降气散结,燥湿消痰方义 生姜——辛温,温中化饮,降逆和胃 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化痰 苏叶——辛香轻浮,宣气解郁 四、脏躁证治四、脏躁证治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六) 甘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脏躁病的证治v病机:情志不遂或思虑过度,肝郁化火伤 阴,心脾两虚v主症分析: 妇人脏躁—七情所伤,心不得静,精神躁扰不宁 喜(常)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心失所养, 心神不宁 数欠伸(神疲乏力,呵欠频作,伸懒腰)—心神 失养,累及于肾 (伴心烦、易怒、失眠、便秘等症)v治法:补益心脾,宁心安神v方药:甘麦大枣汤 小麦——养五脏,养心液,安心神 方义 甘草——调和药性 大枣——补中润燥缓急 《内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病者宜食麦 六、月经病六、月经病 (一)崩漏(一)崩漏 1 1.冲任虚寒夹瘀.冲任虚寒夹瘀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九)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皮(去心)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l冲任虚寒兼瘀血所致的崩漏证治病机:冲任虚寒,瘀血内停,阴虚内热主症分析: 年龄—五十岁左右——天癸当绝,月经当止妇 病因—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人 下血数十日不止——冲任虚寒,摄纳无权下 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血 主症 少腹里急,腹满——寒凝血滞 暮即发热,手掌烦热——阴虚热扰 唇口干燥——阴虚血瘀,津不上承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治法:温补冲任,养血祛瘀,兼养阴清热。
方药:温经汤 吴茱萸 桂枝 生姜—温经散寒,通脉暖胞 当归 川芎 芍药—养血和营,活血祛瘀 阿胶 丹皮方义 半夏—润燥降逆 麦冬 人参—益气养阴 益气摄血 甘草—和中调药 2 2.冲任虚寒.冲任虚寒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臣亿等校诸本无胶艾汤方,想是前妊娠中胶艾汤十二) l冲任虚寒致漏下的证治 病机:冲任虚寒,气不摄血主症:陷经,漏下黑不解(下血色黯不泽,清稀无 臭,小腹不痛或隐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 脉微弱)治法:温补冲任,养血止血方药:胶姜汤 (二)经水不利(二)经水不利 1 1.瘀血内阻.瘀血内阻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十) 土瓜根散方:阴tui肿亦主之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蟅虫各三两(本作各“三分”) 上四味,柞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瘀血所致经水不利的证治v病机、主症分析: 经水不利或经一月再见, 瘀血内阻—经水不利 少腹满痛,按之有硬块, (月经量少,色紫暗或 挟瘀块)v治法:活血通瘀以调经v方药:土瓜根散土瓜根散 土瓜根(即王瓜根)— 祛瘀通经 桂枝—温通血脉以助祛瘀 方义 调营止痛 芍药—养血敛阴 蟅虫—破血行瘀 酒—引药入血分,以助药力 2 2.瘀热内结.瘀热内结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十四)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未,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l瘀热内结所致经闭的证治 病机:瘀血内停,经行不畅,久则瘀热内结, 经闭不行主症:经水不利下(经闭)当有少腹硬满结 痛拒按,或腹不满但病人自诉腹满,小便 自利,舌紫暗,脉沉涩等 治法:破血逐瘀以通经 方药:抵当汤 水蛭、虻虫—破血逐瘀 桃仁—活血祛瘀 大黄—泻热活血 3 3.水血互结血室.水血互结血室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十三)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l妇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的证治病机:产后恶露不畅,瘀血内阻,气化失常,水液 内停,水血俱结血室主症:妇人生(产)后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 口不渴 治法:破血逐水 大黄—活血祛瘀 攻逐水血之结方药:大黄甘遂汤 甘遂—逐水破积 阿胶—养血扶正 七、带下病七、带下病 1 1.湿热带下.湿热带下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十五) 矾石丸方: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脏中,剧者再内之 干血(瘀血)郁为湿热带下的证治v 病机:经行不畅,干血(瘀血)内着胞宫, 郁为湿热,久而腐化下注v主症:妇人经水闭不利,下白物(白带), 阴痒v治法:除湿热止带v方药:外用(坐药)矾石丸 2 2.寒湿带下.寒湿带下 蛇床子散方,温阴中坐药二十) 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仁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棉裹内之,自然温 阴冷寒湿带下的证治v病机:寒湿凝滞下焦v主症:(带下清稀,少腹冷,阴中冷,腰 酸,阴痒,)v治法: (温阴中坐药)暖宫除湿,杀虫止痒v方药:蛇床子散 八、腹痛八、腹痛 1 1.风冷血滞.风冷血滞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十六) 红蓝花酒方:疑非仲景方 红蓝花一两 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妇人腹中血气刺痛的证治v病机:妇人产后或行经后,风邪乘虚侵入, 与血气相搏,血行涩滞。
v主症:腹痛如针刺,舌质暗v治法: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红蓝花—活血祛瘀止痛v方药:红蓝花酒 酒—活血通脉,散风祛寒, 行助药势 2 2.肝脾失调.肝脾失调 妇人腹中诸疾病,当归芍药散主之十七) 当归芍药散方:见前妊娠中 妇人肝脾失调气血郁滞的腹痛证治v病机、主症分析: 肝血虚气血郁滞—腹中诸疾痛,(腹微胀满) 妇人 脾气虚水湿内阻—(小便不利,下肢微肿,带 下清稀)v治法:养血疏肝,健脾利湿 v方药:当归芍药散 3 3.脾胃虚寒.脾胃虚寒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十八) 小建中汤方:见前虚劳中 妇人脾胃虚寒的腹痛证治v病机:脾胃虚寒,腹失温养v主症:妇人腹中痛(腹痛喜温喜按,心悸虚 烦,面色无华,神疲纳少,便溏,舌 淡红,脉细涩等。
v治法:温中散寒,缓急止痛v方药:小建中汤 九、转胞九、转胞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方见虚劳中十九)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妇人转胞的证治v病机、主症分析: 胞系了戾(膀胱之系缭绕不顺)—少腹 满痛,不得溺(小便不通) 肾气虚弱 虚阳上扰—烦热不得卧 气化不行 浊阴上逆—而反倚息 病不在胃—饮食如故v治法:但利小便则愈(温补肾气,化气利水)v方药:肾气丸 十、前阴诸疾十、前阴诸疾 ((一)阴疮一)阴疮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二十一) 狼牙汤方: 狼牙三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缠筋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下焦湿热而阴中生疮的证治病机:下焦湿热壅聚前阴,郁积腐蚀主症:阴中生疮蚀烂,少阴脉滑而数(伴见 阴中疼痛、瘙痒,带下色黄等症) 治法: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方药:狼牙汤 ((二)阴吹二)阴吹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二十二) 膏发煎方:见黄疸中 病机:此谷气之实也(胃肠燥结,腑行不畅,浊气下 行,干及前阴)主症:阴吹而正喧,(伴大便燥结,小便不利)治法:润肠化瘀通便(导之)方药:膏发煎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分述分述 梅核气和脏躁病的病因病机、主症、梅核气和脏躁病的病因病机、主症、治法、方药?治法、方药?2. 妇人杂病腹痛如何辨证施治?妇人杂病腹痛如何辨证施治?3. 温经汤证和妊娠病篇胶艾汤证两方证治有温经汤证和妊娠病篇胶艾汤证两方证治有何异同?何异同?4. 本篇所述月经病如何辨证施治?本篇所述月经病如何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