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施工技术模拟试题.pdf
4页1 建筑施工技术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当土方分层填筑时,下列哪一种土料不适合( A) A. 淤泥和淤泥质土B. 碎石土 C. 砂土D. 爆破石渣 2.场地泄水坡度应考虑下列那一个因素(C ) A. 土方量B. 工程余土 C. 当地的最大暴雨量D. 最佳设计标高 3.当土方分层填筑时,下列哪一种土料不适合( A) A. 淤泥和淤泥质土B. 碎石土 C. 砂土D. 爆破石渣 4.以下关于人工挖孔桩说法不妥的是( A) A. 施工生产效率较高,安全性也较高 B. 施工噪音小,振动小,无挤土现象 C. 桩底沉渣容易清理,施工质量可靠 D. 施工设备简单 5.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成孔时,泥浆的作用不包括( B) A. 洗渣B. 防止流沙 C. 护壁D. 冷却 6.施工高度的含义指( D) A. 设计标高B. 场地中心标高减去自然标高 C. 自然地面标高D. 设计标高减去自然标高 7.钢筋螺纹套管连接主要适用于( D) A. 光圆钢筋B. 变形钢筋 C. 螺纹钢筋D. 粗大钢筋 8.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D)方可运输。
A. 60%B. 75% C. 80%D. 100% 9.下列哪一施工过程不属于混凝土工程的主要环节( D) A.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B. 浇筑与捣实 C. 混凝土制备与浇筑D. 绑扎钢筋 10.砌砖墙留斜槎时,斜搓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A) A 2/3B. 1/3 C. 1/2D. 1/4 11.关于土的可松性表述错误的是( C) A.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最小 2 B. 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大于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 C. 土方开挖确定运输工具数量时,按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计算 D. 大型土方工程必须考虑土的可松性 12.屋架的堆放方式除了有纵向堆放外,还具有( A) A. 斜向堆放B. 横向堆放 C. 叠高堆放D. 就位堆放 13.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流程是( C) A. 孔道灌浆→张拉钢筋→浇筑混凝土 B. 张拉钢筋→浇筑混凝土→孔道灌浆 C. 浇筑混凝土→张拉钢筋→孔道灌浆 D. 浇筑混凝土→孔道灌浆→张拉钢筋 14.下列哪种不是选用履带式起重机时要考虑的因素( C) A. 起重量B. 起重高度 C. 起重动力设备D. 起重半径 15.下列不影响混凝土侧压力的因素是( A) A. 混凝土的倾倒方式B. 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 C. 外加剂D. 混凝土浇筑速度 16.基础砌筑时通常采用的砂浆通常为( A)。
A. 水泥砂浆B. 混合砂浆 C. 石灰砂浆D. 石膏砂浆 17.对配有多根预应力钢筋的构件,张拉时应注意( A) A. 分批对称张拉B. 分批不对称张拉 C. 分段张拉D. 不分批对称张拉 18.下列不属于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砌筑块材的是( B) A. 石材B. 陶材 C. 砖材D. 砌块 19.内爬升起重机除了具有塔身短、不占建筑外围空间外,还具有下列优点( A) A. 起重量大B. 起重高度大 C. 不用信号指挥D. 拆卸简单 20.下列哪种不是基坑支护的基本结构形式( A) A. 挡土板B. 重力式支护结构 C. 悬臂式钢板桩D. 板桩式支护结构 二、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 1.简述钢筋代换的原则答:(见教材 3.2 节) 答:钢筋代换的原则是:(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 代换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2.试述静压桩施工中的终压标准答:见教材 2.2 节 3 答:静压桩终压的控制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静压桩以标高为主,压力作为参考; 2、静压桩终压标准可结合现场试验结果确定; 3、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入土深度大于或等于 8m 的桩, 复压次数可为 2 次~3 次。
对于入土深度小于 8m 的桩,复压次数可为 3 次~5 次;稳压压桩力不 应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 5s~10s 3. 混凝土运输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见教材 3.3 节 答:混凝土运输的基本要求有: 1.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分离、不分层,组成成份不发生变 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稠度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进行二次搅拌 2.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和管道应不吸水、不漏浆,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容器和管道在冬 季应有保温措施, 夏季最高气温超 40 度时应有隔热措施混凝土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最高温 度不超过 35 度,最低不低于 5 度 3.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的延续时间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4.混凝土运至浇筑点时应检测其坍落度,所测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4. 何谓混凝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影响该临界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见教材 3.3 节 答:混凝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一般用抗压强度来表达,可定义为:新浇捣的混凝土在受冻前 达到某一初凝强度值,然后受冻结,当恢复正常养护后,混凝土抗压强度能继续增长,并再经 28d 标准养护后,其后期强度可达设计强度等级的 95%以上,其受冻前的初期强度称为混凝土 允许受冻临界强度。
混凝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与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 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 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 混凝土强度标准的 40%,但对C10 及C10 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不于 5.0MPA 注: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 2.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 4.0N/mm2,当室外最低 气温不低于-30°时不得小于 C C 5.0N/mm2 5.何谓全预应力混凝土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答:见教材 4.1 节 答:全预应力混凝土是在全部使用荷载下受拉边缘不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适用 于要求混凝土不开裂的结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在全部使用荷载下受拉边缘允许出现一定的 拉应力或裂缝的混凝土 6.简述砖墙砌筑工艺流程答:见教材 5.2 节 答:砌砖施工通常包括抄平、放线、摆砖样、立皮数杆、挂准线、铺灰、砌砖等工序如是 清水墙,则还要进行勾缝 三、问答题三、问答题(每小题(每小题 1212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 1.论述模板系统的组成以及对模板系统的基本要求?答:见教材 3.1 节 答:(1)组成模板系统是由模板和支撑两部分组成。
其中模板是指与混凝土直接接触使混凝土 具有构件所要求形状的部分;支架是指支撑模板、承受模板、构件及施工中各种荷载的作用, 并使模板保持所要求的空间位置的临时结构 (2)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4 1)保证土木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施 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 4)模板接缝不应漏浆 2.试述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过程见教材 4.4 节 答: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过程先浇筑好混凝土构件,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 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数值后,在孔道内穿入预应力筋进行扎拉并加以锚固,最后进行孔道灌 浆张力由锚具传给混凝土构件,并使之产生预应力流程如下: 铺底模 安装钢筋支侧模埋管制孔 浇筑混凝土制混凝土试块 抽管 养护拆模 穿模 张拉预应力筋 孔道灌浆 起吊运输 压混凝土试块 制水泥浆试块 压水泥浆块 锚 具 制 作 预应力筋制作 张拉机具准备 灌浆机具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