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杵针疗法.ppt
70页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杵针疗法 The Tool of Chu Needle,杵针疗法的源流,杵针疗法是李氏家族入川始祖李尔绯老太祖少年时师从如幻真人学到的杵针疗法为中国医经所未载,《道藏》典籍亦未记述在秘传过程中,只是口授其方法,无文字记载然而其学术思想源于羲黄古易,其辩证、立法、取穴、布阵,多寓有《周易》、《阴符》、理、气、象、数之意,与中医学理论水乳相容杵针疗法的源流,杵针疗法为原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医用气功学会理事、四川省针灸学会会长、著名老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仲愚主任医师先祖受自道林,历十四代秘传,经李老六十多年的精深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 杵针疗法治疗疾病时,不用药物,针具不刺入皮肤肌肉,工具制造简单,取穴精简,以原络、俞募、河车、八阵之穴为主,天应为导,手法简易,操作简便无疼痛损伤之苦,无交叉感染之虑,兼针刺与按摩之长,老弱妇孺无忌杵针穴位与手法基础 第一节 杵针疗法的特殊穴位 杵针疗法常用穴位与针灸疗法常用穴位相同,如十四经腧穴、奇穴等但杵针疗法还有其特殊的穴位 一、八阵穴 二、河车路 三、八廓穴,一、 八阵穴 八阵穴是以一个腧穴为中宫,中宫向外的一定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把这个圆分为八个等分,即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与八卦相应为乾、坤、坎、离、震、艮、兑,形成八个穴位,即为外八阵。
再把中宫到外八阵的距离分为三个等分,画成两个圆圈,即为中八阵和内八阵内、中、外八阵上的穴位就形成了八阵穴共计11穴,百会八阵 【定位】 以百会穴为中宫,百会穴到印堂为半径所构成的八阵穴为百会八阵(泥丸八阵) 【主治】 中风偏瘫,失语,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脑鸣,失眠,健忘,肢体痿废、癫、狂痫等神经、精神系统的病证 【手法】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百 会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直上7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风府八阵 【定位】以风府穴为中宫,从风府穴到后发际边缘的长度为半径,所构成的八阵穴为风府八阵 【主治】 中风,失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 鼻塞,咽喉肿痛,口腔疼痛,耳鸣耳聋,失眠 健忘,癫痫,小儿惊风,半身不遂,四肢痿软,痉挛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风 府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粗隆直下,两侧斜方肌凹陷中大椎八阵 【定位】以大椎穴为中宫,从大椎穴到左右旁开三寸处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大椎八阵 【主治】颈项强痛,外感发热,咳喘,疟疾骨蒸盗汗,癫痫,风疹,肩臂疼痛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大 椎 定位: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身柱八阵 【定位】以身柱穴为中宫,从身柱穴到左右魄户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身柱八阵 【主治】外感发热,咳喘,疟疾,癔症,癫狂痫症,脊背痹痛,小儿惊风,乳痈,胸痹,呕吐以及上肢痿软,麻痹,瘫痪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身 柱 定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神道八阵 【定位】以神道穴为中宫,从神道穴到左右神堂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神道八阵 【主治】心悸,胸痹,心痛,心胸烦闷,失眠,健忘,咳嗽,喘息,小儿惊风,乳痈,乳房肿块,食道梗阻,呕恶,嗳气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神 道 定位:在第五胸椎突下凹陷中至阳八阵 【定位】以至阳穴为中宫,从至阳穴到左右膈关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至阳八阵 【主治】肝、胆、脾、胃、胰等脏腑病证如胸胁胀满疼痛,呕吐,胃痛,痞满,黄疸,咳嗽哮喘,疟疾,呃逆,嗳腐吞酸,泄泻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至 阳 定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筋缩八阵 【定位】以筋缩穴为中宫,从筋缩穴到左右魂门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筋缩八阵 【主治】癫痫,脊强,胃痛,腹胀,胁痛,呕吐嗳气,呃逆,黄疸,泄泻等肝、胆、脾、胃等脏腑的病证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筋 缩 定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脊中八阵 【定位】以脊中穴为中宫,从脊中穴到左右意舍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脊中八阵 【主治】胸腹胀痛,黄疸,泄泻,疟疾,癫痫小儿疳积,脱肛等脾胃疾病。
【手法】杵针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脊中 定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八阵 【定位】以命门穴为中宫,从命门穴到左右志室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命门八阵 【主治】腹痛,腹泻,腰痛,遗精,阳痿,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耳鸣耳聋,水肿,遗尿,下肢麻痹,痿软,瘫痪,小便频数,小便短少,癃闭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命 门 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直立时与神阙穴相对腰阳关八阵 【定位】以腰阳关穴为中宫,从腰阳关穴到左右大肠腧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腰阳关八阵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痢疾,肛脱,便秘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腰骶强痛,下肢痿软,强直,痉挛或麻木、疼痛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腰阳关 定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髂前上棘齐平腰俞八阵 【定位】以腰俞穴为中宫,从腰俞穴到左右秩边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腰俞八阵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肛脱,便秘,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痔漏,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疼痛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腰俞穴 定位:在骶管裂孔中二、 河车路 人体气血通过经络的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不停的升降运转杵针疗法就是用杵针在人体河车路上,通过施行各种手法,促进人体气血运行通畅经脉,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人体河车路可分为 头部河车路 腰背部河车路 胸腹部河车路 各河车路根据所属脏腑和主治不同,又可分为若干段一)头部河车路 河车印脑段 河车脑椎段,,河车印脑段 【定位】头部河车印脑段共有7条 1、中间从印堂穴到脑户穴为第1条线; 2、目内眦至相应的脑户穴旁为第2条线; 3、瞳仁正中至相应的脑户穴旁为第3条线 4、目外眦至相应的脑户穴旁为第4条线其中印堂穴至脑户穴的督脉经为单线,其余3条左右对称,成双线,共6条,加上正中1条,共7条主治】中风偏瘫,肢体痿软,痉挛,抽风头风失眠,健忘,眩晕,癫痫,狂证,目疾,鼻病等五官病证 【手法】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河车脑椎段 【定位】从脑户穴到大椎穴和脑户穴到大椎穴两旁与两眼内眦、瞳仁及外眦之间距离相等的左右三条线,为河车脑椎段 在此河车路上有七个穴位,即眼点、鼻点、耳点、口点、唇齿点、舌点、咽喉点 这七个穴位分别在脑户至大椎穴的河车路上的七分之一处。
主治】眼、耳、口、鼻、舌、唇齿、咽喉诸证以及眩晕,头痛,劲强,失眠,健忘等病证 【手法】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二)腰背部河车路 河车椎至段 河车阳命段 河车命强段,,,,河车椎至段 【定位】 从大椎穴到至阳穴的中线和从大椎穴到至阳穴的脊柱两旁的三条线,即 第1条线:脊柱旁开0.5寸 第2条线:脊柱旁开1.5寸,该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1条线相同 第3条线:脊柱旁开3寸,该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2条线相同,在第1条线上有大椎点、陶道点、风门点、肺点、心包点、心点、督点、膈点,每个穴点与该段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同名腧穴相对应主治】 大椎点、陶道点、风门点段河车路主治咳嗽喘息,感冒,温邪初起,疟疾等病证 肺点、厥阴点、心点、督点、膈点段河车路主治胸闷、胸痛、心悸、失眠、健忘、心痛等心肺疾病以及噎膈、呃逆、呕吐等脾胃疾病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河车阳命段 【定位】 从至阳穴到命门穴的正中线和从至阳穴到命门穴的脊柱两旁的3条线,即 脊柱旁开0.5寸的第1条线; 脊柱旁开1.5寸的第2条线,该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1条线相同; 脊柱旁开3寸的第3条线,该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2条线相同。
在第1条线上有膈点、胰点、肝点、胆点、脾点、胃点、三焦点、肾点,每穴点与该段督脉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同名俞穴相对应主治】 消化系统病变:胃脘痛、胁痛、腹胀、腹泻痢疾呃逆、呕吐、嗳气、便秘 泌尿生殖系统病变:尿频、尿急、尿痛、血尿、遗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病、遗精、阳 下肢痿软、瘫痪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河车命强段 【定位】 从命门穴到长强穴的中线和从命门穴到长强穴的脊柱两旁三条线,即 第1条线:脊柱旁开0.5寸 第2条线:脊柱旁开1.5寸,该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一条线相同 第3条线:脊柱旁开3寸,该线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二条线相同,,【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病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阳痿、腹痛、腹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赤白带下、流产 肾系病变:头晕耳鸣、耳聋、惊恐、手足逆冷、潮热盗汗、骨蒸劳热 腰腿病变:脊强腰痛、下肢痿痹,中风瘫痪,腰膝酸软无力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三)胸腹部河车路 胸腹部河车路为河车路前线,该线从任脉经的天突穴直下,经过胸、上腹、下腹到会阴穴,与督脉经相交从任脉经两旁的左右三条线为河车左右线 可分为以下几段 河车天膻段 河车膻阙段 河车阙极段,,,,河车天膻段 【定位】 从天突穴到膻中穴的任脉经中线,和任脉经旁开0.5寸、1.5寸、3寸的三条线。
【主治】 食道、心、肺、胸膈等急、慢性病证如胸痹、心悸、心痛、失眠、健忘、咳嗽、喘息呃逆、呕吐、嗳气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河车膻阙段 【定位】 从膻中穴到神阙穴的任脉正中线和任脉旁开0.5寸、1.5寸、3寸的三条线 【主治】脾、胃、肝、胆、胰疾病,如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胸痹,胁痛,腹泻,黄疸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河车阙极段 【定位】 大肠、小肠、尿道、膀胱、盆腔、子宫等脏腑病变如淋证、癃闭、尿血、腹泻、腹胀、便秘、痢疾、小腹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不育、疝气等病证 【手法】杵针点扣、升降、开阖、运转、分理,三、八廓穴 眼八廓 【定位】眼八廓就是把眼眶骨的边缘分作天、地 山、泽、风、雷、水、火八个点 【主治】眼病 【手法】杵针点叩、开阖,耳八廓 【定位】沿耳根周围分成天、地、山、泽、风雷、水、火八个点 【主治】耳病 【手法】杵针点叩、开阖,鼻八廓 【定位】以鼻端素髎穴平行到迎香穴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圈,把这个圆圈分成天、地、山泽、风、雷、水、火八个点 【主治】 鼻病 【手法】杵针点叩、开阖。
面部五轮穴 【定位】 (1)上从神庭穴到左右头维穴,下从印堂穴至眉梢为火轮 (2)上从印堂穴,下到鼻准,两旁从攒竹穴到内眼角,从内眼角环到迎香为土轮 (3)从人中到迎香,从迎香下行到地仓,至颏部为水轮 (4)左颧部为木轮 (5)右颧部为金轮五轮当中,火轮属心,土轮属脾,水轮属肾木轮属肝,金轮属肺 【主治】除主治各所属的五脏疾病外,还能治疗面部的各种疾病,如面瘫、面风、面痛等 【手法】杵针点扣、开阖、运转 【附注】五轮之中又可分为中央、东、南、西、北和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隅,各具九注,这样就组成了九宫八卦,每宫还可以根据病情施以迎随治疗第二节 杵针治疗方法 杵针治疗方法,是以一种特制的工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体表腧穴,但针具不刺入人体肌肤之内,作用于经络、脏腑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达到治病强身,康复保健的目的一)杵针工具 杵针是李氏继承家传,长期在临床上实践而发展起来的,能广泛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康复和强身保健的一种治疗工具杵针的构造:杵针用牛角、优质硬木玉石金属等材料制作而成杵针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针身 医者手持处称为针身 针柄 杵针两头固定针尖的部位 针尖 杵针的尖端部分称为针尖, 是杵针直接接触腧穴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