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线路设计中的断链.doc
2页公路线路设计中的断链 断链【broken chainage】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断链处理: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p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356.400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426.200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641.600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等同于BK3+444.600,AK3+655.400等同于BK3+440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215.400米)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444.600=AK3+660(短链215.4米)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65.4米。
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链总和=8500.000+65.400-215.400=8350.000米“断链”概念在教科书中谈论不多,但在实际选线(正线、联络线、疏解线、站内线)中常常用到当线路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不连续(不方便通过“顺里程”消除之)处时,称线路于该处产生断链 1 断链的分类 断链按其形成原因不同,可分为(普通)断链与内业断链断链有长断链(前里程-后里程>0)、短断链(前里程-后里程<0)之分,也有真假之分例如,象K0+000=K0+000 ;AK5+000=BK0+000者均为假断链(假断链是有意义的),而象AK1+195=AK1+200(短链); BK1+210=BK1+200(长链)者均为真断链象右线K7+199=左线K7+200者为特殊断链注:等号左边数值被称为该断链之前里程,而等号右边数值被称为该断链之后里程 2 断链产生的原因 选线过程中,常常提出局部比较方案,由于局部比较方案线路长度往往与贯通方案相应段长度不等,这时,二方案汇合点里程不同(或测量错误所致),就需要设置(普通)断链 ,减少其对其他部分线路里程标注的影响。
线路设计中,常需要调整路线之曲线参数或增减曲线(交点)或生成第二线等,使得线路局部长度发生变化,这时,需要“插入”断链,以方便线路局部调整,减少对其他部分的影响该断链俗称“内业断链”因第二线与第一线(基准线)比较而产生的特殊内业断链,属永久断链,不可以通过“顺里程”而消除 3 断链的表示 断链的表示方法有:直线(假断链);门式或矩形为了方便,断链位置常取直线上(且后里程位于百米标处),而非曲线上标注断链时,常将其距前一个百米标之距离表示出来,但当断链位置距前一个百米标之距离小于50米时,为方便起见,将断链位置距前2个百米标之距离表示出来 4 断链的应用 不设起始断链的线路,是无法标注里程(桩号)的不论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不论是线路平面图还是纵断面图,线条长度就是实际长度(即线上点的坐标就是实际坐标),不存条拉长、缩短、掐段或加长等问题带有断链之线路上,对于每个工点之里程,都有其确定的前一个断链与之对应;而且计算线路长度时,必须考虑断链的影响 了解了“断链”,就在理论与实际之间架起了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