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古名居与民居.docx
3页潮州古名居与民居内容提要:潮州古名居与民居是体现大众艺术的结晶,潮派古建筑在艺术上基本采用外 张扬,内含蓄的风格,除考虑使用功能及采光通风外,装饰书画、石雕、木雕,从门匾及厅 堂看出屋主的社会地位及文化修养,如资政第、进士第、大夫第等建筑风格有四点金、下 山虎、驷马拉车关键词:古名居宋代附马府,明代尚书府,清代黄己略公祠,民居四点金与民国小洋楼古名居是天下第一大收藏品,它丰富的内涵是其他藏品所无法比拟的名居一一历代达官贵人住所,体现当时当地最高建筑艺术水平民居一一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大众艺术结晶世界上的建筑可分为东方西方两类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是各自文化艺术的张力表现 中国的古民居以方形为主体,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潮州的古民居也承接京城的风格,俗语: “京城亲王府,潮州百姓厝”,再添加上潮州独特的工艺美术附属表现,形成独特的风格可 考有代表性的它府豪门:北宋许附马府、明代黄尚书府、清代黄己略公祠,还有资政第(图 1)、进士第、大夫第等;民国的小洋楼以及众多的古民居,它们静静承载历史的沧桑,向人 们展示出具有生命力的光辉潮人的大量形成应归属隋唐时期中原地区汉人大徙迁的支流,带着中原文化,经浙江温 州一一泉州一一潮州(属闽南语系)移民到达新地,带着旧上的先进文明溶入到落后蛮地的 新乡生活当中,潮商在中国近代史以来与晋商、徽商、浙商同样闻名于世,潮人多守本份, 自我修养,亦商亦学成为儒商,也积极培养子孙攻读诗书考取功名。
潮州古民居虽没有苏州园林雅致,没有徽州屋檐张扬,也没有皇城四合院的宽敞,却有 类似四合院式的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拉车等庭院,屋内多采用精雕细琢的金漆木雕衬托, 加上色彩斑斓的壁画、漆画,散发着金碧辉煌的气派院外以石雕装饰,显现稳重与气派, 屋顶以嵌瓷装饰,形成独一无二的国内民居(图2)四点金是爬狮加其前座的合成,它由四周房屋闱住中央小院组合而成,即四合院式,在 本地区最为常见,其平而布局中,除后面部份与爬狮平面相同外,前座中间为大门,两旁为 卧房,这种形式多被人口较多的住户采用大门朝向与大厅朝向相同,有南向也有西向,视 当地风向和风水五行之说而定这种平而开间也不大一般也是砖木结构,此外,当四点金 天井中央两厢也做成厅堂形式时,称为四厅相向民居中的两厢南北厅与从屋的从厝厅相连, 它采取开敞形式,又面对四点金的天井,这样,所有各厅都面向天井,形成''四厅相向"的 布局方式八厅相向,潮州三达尊黄府、潮州东府堤许府,就是属于七间过组合与发展的大 型平面形式许驸马府座北向南偏东,始建工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历经多次修建, 仍保留宋代建筑的基础格局(图3)整个府第占地2450平方米,而41. 8米,进深48. 2米, 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其三进主体建筑与前后进两侧插山构成了 “工”字形格局。
中厅东、西有厝屋,带有厝厅.卧房及书斋,隐伏于中厅两旁的山增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之设 置第一进与第三进之间有通廊,后而有横贯全宅的后包,后包原为御书楼(通廊与御书楼 已改建)宅内有四口水井许府的木构梁架为五柱穿斗式,柱子多为圆木柱,立于条状连续 的石地袱梁上,墙体为板筑夯灰和青砖浆砌,梁柱、门窗用材硕大,屋面举折平缓,出檐深 远整座建筑结构严遂,古朴大方,是潮州保留得较为完整的宋代建筑物之一1996年被公 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宋代开始,这种以多开间三座平面带从厝的“府第式”民居建筑逐渐在潮汕流行开来, 并且这种格局渐趋稳定与成熟,一直恒稳地延续下来潮州西平路北段建于明崇祯年间的黄 尚书府,该府主人礼部尚书黄锦是明代的多朝元老,被尊称为“三达尊”,所以该府也被称为 “三达尊黄府”(图4),其平面布局与许府相似,属于从厝式的府第民居,是一座屋檐驼峰 木雕纹式简洁、疏朗,有明显的明代风格由此可见,木雕与家具同源,随着木工工具的发 展和先贤审美的变化,决定了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到了清代乾隆朝以后,木雕呈现出庄重、 繁华的艺术手法,达到了造型工艺美术的顶峰,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并誉于世座落在潮州市区义安路铁巷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略黄公祠”(图5),其木雕结 构之繁华为全国民居之首,公祠建于清代光绪十三年(1887),而宽18. 54米,进深25. 7米, 是一座二进院落。
门楼楼屋架饰以精美石雕,门额匾“己略黄公祠”背镌“孝思维则”前厅 与后厅之间为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牌匾“衍庆堂”悬挂 于大厅梁杨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以及以戏曲传奇、民间故事为题 材的木雕,这些木雕装饰集圆雕、沉雕、浮雕、通雕等不同手法之大成,在外形色彩上则运 用了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形式,全面展现潮州木雕的各种工艺,被誉为“潮州木 雕一绝”公祠中有三大工艺特点最具特色:1、金风托顶一一展翅飞翔的金凤凰,托顶着大 厅的栋梁,脚下花团锦簇;2、金瓜驼峰一一五个木雕金瓜分成三层,即体现了潮州传统的“三 横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坯”的典型结构,呈现出生动的戏曲人物、丰满的花卉果实、欢 跃的益鸟瑞兽遥相呼应的艺术效果构图中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形成一幅金碧辉煌的完美 图案:3、金狮守厅拜亭屋檐下,金狮忠实地守护着大厅,通雕的戏曲人物,黑漆描金的山水 景致,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将一幅活灵活现、耀眼夺目的画而展示于人们眼前据说文革 前公祠对面的照壁为瓷颤麟图腾,现在麒麟不见了,只存照壁己略黄公祠是一座名副其实 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民国时期的小洋楼(图6),采用框架结构,多数建造二、三层高,设立花园假山,门楼 设置西洋纹饰,用洗碎石装饰墙体,造型和装饰多少带西方洛可可风格,拱圆型屋顶,半圆 型门窗,配上意大利七彩玻璃和彩色地砖,门楼设置罗马柱和尖顶,楼内布局采用类似中式 的天井建小花园采光透风,每层都是一厅两房带走廊,客厅摆放几件西式家具和落地西洋镜, 墙上挂着风景油画,陈设德国电子管收音机和手动留声机,房间摆设带罗马柱的高低屏眠床, 别致有趣。
位于府城内府城街的四点金老厝(图7),建于清末民国时期,是潮人殷实富有人家理想 宅居,占地360平方,建筑230平方,前花园几十平方米,种植近百年的大龙眼树,大门朝 东,门口围墙照壁,十多年前重新修缮,请天津著名书法家阎宝忠书“紫气东来”楷书石刻 金字,门匾由著名汉学家、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教授书“德庐”(图8),门楼灯笼高挂,朱漆 大门上方书写“神荼、郁垒”两位门神,前厅玄关金字“福”字楷书迎面而设,左右两间前 房设门扇,玄关后而为天井,是整座厝内主要通风采光之地,养植大莲缸及盆景,旁边小房 设书斋及藏书间,主厅设八扇金漆木雕隔檐门(图9),雕刻四屏四季花果图和四屏戏曲人物 故事,厅前通道梁头上两只金漆狮子对峙,守护着主人,厅上高挂清代“福、禄、寿”画像, 清代进士潘昌煦红笺对联“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王干画静竹平安”挂两边,厅堂中摆设老酸 枝案桌,左右两旁摆设整套八只太师椅,配四只茶几,厅中摆设小圆桌配四只绣墩椅,桌上 精巧的工夫茶具,可见潮人对工夫茶的喜爱墙上挂六屏阎宝忠楷书“朱子家训I”的映衬下 格外温馨,主房中的潮州风格四柱红木架子床摆设让人感受到睡眠的安全感,窗外泥塑堆雕 五果,窗框内嵌木式万字纹饰与侧房门扇的四季花果图画相映成趣,其乐融融。
屋檐角采用 金、木、水、土纹式筑造,使整座大厝显得更稳重小结:潮州民居从宋、明、清以降,以其精巧出名,与京派、徽派、苏派共创东方建筑 艺术宝库,不管其建造的形式如何,都是以外巧内秀的艺术风格为主导,充分体现潮人的精 巧文化艺术内涵,采用书画、石雕、木雕衬托起万千温馨的庭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