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垃圾掩埋场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7944270
  • 上传时间:2019-10-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垃圾掩埋场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课程名称: 生态工程技术 任课教师: 王海洋 专 业: 2012级风景园林 学 号: 112012325001774 姓 名: 张舒婷 浅析垃圾掩埋场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垃圾掩埋场已逼近城市边缘文章通过分析垃圾填埋场生态特征,对生态恢复再生设计进行阐述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案例,得出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再生设计的相关措施,同时分析总结出一些粗浅的启示,希望能够为以后的项目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字:垃圾掩埋场;生态恢复;再生设计;Analyses of Regenerative Design of the Abandoned LandfillsAbstract: With the rapidly process of the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landfills were already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c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fill site, this paper states on the regenerative desig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oreover, combined with related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thesis drew some landscape regeneration design measures about landfill. It also summarizes some inspirations which can give some illustrations to future projects.Key words: abandoned landfill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generative design;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存环境。

      垃圾填埋场虽然解决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安置问题但这种处理方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不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激化人地矛盾,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对废物填埋场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进而通过景观再生设计恢复其利用价值,服务于人类,具有巨大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1、垃圾废弃地概论1.1 相关概念解析垃圾填埋场废弃地是指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大量堆积,使土地失去原有使用功能的地块根据其来源,可将垃圾填埋场废弃地划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废弃地、建筑垃圾填埋场废弃地、医疗垃圾填埋场废弃地[1]垃圾填埋场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是指在封场后所形成的废弃地地形基础之上,运用景观设计手段,将垃圾填埋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相结合,通过塑造开敞空间环境,提升其经济价值,使该地段恢复活力,得以重新利用,并使其成为一个全新的、公共设施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生态体系,并且体现人文内涵、突出景观特色、具有多重含义的城市公共空间1.2 相关原理解析垃圾掩埋场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是融入了景观设计学、恢复生态学、美学等多中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市职能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新要求。

      其中最基础的运用是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彭少麟[4]等提出,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过程与机理的科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恢复生态学是关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学科,其定义为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可见,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核心在于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使之恢复到可以再利用的状态,是垃圾填埋场可持续景观设计的基础生态恢复相关的概念有以下几个:一是恢复,是指完全意义上的恢复,由受损状态恢复到之前的完美状态的行为,既包括回到起始状态,又包括完美和健康的含义;二是修复,与恢复相似,也是将事物恢复到之前状态的行为,但是不包括达到完美状态的含义;三是改造,比完全的生态恢复目标要低,目的是产生一种稳定的、自我持续的生态系统,并不一定要回到原先的状态,但强调要达到有用的状态从这一点来说,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应属于这个范畴其他类似的术语如更新、再植、改进、再生等也从不同侧面反应了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的内涵[2]。

      1.3 垃圾掩埋场的生态与景观特征目前,垃圾填埋场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不仅污染环境,扰乱生态系统,而且也正在逐步破坏城市和乡村景观;但反过来看,它又具有很大的景观循环再生再利用的潜质垃圾填埋场废弃地具有以下特征:(1) 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范围越来越接近位于郊区的垃圾填埋场,逐渐凸显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不可多得的循环再生资源2) 景观异质性增强根据垃圾填埋高度的不同,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地形废弃的填埋设施,道路、渗滤积水坑等景观要素,使原本均质的景观变的破碎化,大大改变了原有的景观结构3) 生态系统受到影响由于垃圾填埋场与周边环境同属一个整的生态系统,垃圾填埋的过程势必会影到周围的生态格局如污染地下水,破坏大气环境,物种栖息地遭受严重破环2、垃圾掩埋场废弃地景观重建措施2.1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的基本原理是用植物来移除、转变、固定或破坏土壤、沉淀物及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植物发达的根系,将有害的物质吸收并转变成对空气无害的气体挥发到大气中,在此过程中,植物变成了储存有毒物质的载体,因此要经常更换植物修复通常会选择那些生长较快的树种,经常使用的树种有杂交杨树(hybrid poplar)、柳树(willow)、向日葵(sunflower)、水牛(buffalo grass)、松香野草(rosinweed)等。

      另外,利用乡土种来恢复植被群落是非常要的通过观察哪些植物最先在废弃地上自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通过人工引种,就可以选择到合适的植物种类特别是在废弃上自然定居的植物种类,能够适应极端恶劣的生长环境具有极强的耐性和可塑性,因此在恢复原有生态环境时可以优先考虑这类植物垃圾填埋场在改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因此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如在积水处种植喜湿植物,在阳坡种植喜光植物,在阴坡种耐阴植物对于垃圾填埋场来说,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的控制,将污染物固定在某个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减少对场地周边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源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成为景观重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常见的树种有苦楝、刺槐、白蜡、女贞、臭椿、金银木、冬青、龙柏、牛筋草、三叶草、苜蓿等[3]2.2 自然稀释自然稀释是一种首先积极主动地监测垃圾填埋场内的自然演变过程,再加入适当的人工干预,建立一个相对稳定且能自我更新的生态系统;同时,结合设计过程达到场地修复与景观改造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初期看似“什么都没干”,但恰恰对未来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的建成有重要的作用西班牙拉维琼公园是典型的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公园,该填埋场起用于1974年。

      与其他垃圾填埋场不同的是,在建设初期,该场地预先设置了排水系统和粘土层,30余年后,在垃圾场即将被填满之际,设计师并没有想恢复到原先的模样,而是根据垃圾倾倒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地形,将之改造成能反映当地文化的半农业化景观2.3隔层封装(encapsulation)对于有些严重污染的地块,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沥青、混凝土、粘土、薄膜等将其密封覆盖,防止渗漏,即在充分考虑垃圾填埋场的压实和沉降的基础上,在原先的填埋层上进行隔层封装这时候选择的植物也应该是浅根系的,防止植物的根系过分发达,破坏覆盖层在建造隔离层的同时,结合“大地艺术”的设计手法,挖掘出新的景观用途这方面最经典的案例无疑是1991年建成的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reaves)的拜斯比公园(Bisbee Park)这个特色鲜明的海湾公园建立在18米高的垃圾填埋场之上,底层垃圾坑用粘土30厘米的表土覆盖,哈格里夫斯在覆土层很薄的垃圾山上小心翼翼地塑造地形,营造大地景观,为了防止植物根部的生长导致粘土层破裂而使有害物质外泄,场地并没有种植高大乔木,而只是采用了乡土浅根系草种2.4 场地内部改良(1)基质改良废弃地中氨、磷、钾、钙等营养元素缺乏必须通过人为的方式来进行补充。

      土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必须进行改良可通过废弃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直接改良或盖新土的方法2)水体处理对场地内已有的积水坑、池塘进行理,设计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回收系统,实现污水、雨水、地下水的回收和再用景观建设方面,可以按水面深度种植苇、荷花等观赏性高的水生植物,若水中分达标,也可放养观赏鱼类2.5 再生设计对废弃垃圾堆放场内不存在掺杂有毒有害物质的建筑垃圾,可以作为城市公园中回填材料代替部分级配砂石、土方回填基础;如果掺杂有毒有害物质,需要经过中和融解等措施处理后再使用;在部分城市采取的建筑垃圾作为城市公园中堆山造景的应用,通过再生设计丰富公园竖向景观在废弃垃圾堆放场中建筑的废弃墙砖以及各种混凝土石板等材料加以人工的雕琢,在城市公园中用作挡土墙、汀步潞面嵌革铺装等方式,即体现场地原有特征,又能够带来不同的景观形式在废弃垃圾堆放场改造为城市公园景观中,对其建筑及生括废弃物再生设计如废弃木材、石材、塑料等材料加以利用建造为景观空间中的铺装、景墙、亲水平台等形式将建筑废料粉碎成粒径1 cm左右的碎块,铺25cm就可成为满足人行及集散需求的可渗水广场,再嵌入废弃的金属篦子,种上耐旱的野草,便成为低成本管理的较精细的景观。

      废弃金属材料的分拣与消毒、固化处理,使其塑造为形态各异的雕塑小品应用于城市公园中此类废弃金属的再生设计,大大满足了人们视觉以及空间美感的需要,同时,增强了城市公园景观的多样性3、国内外案例分析 3.1 纽约清泉公园纽约清泉公园在改造之前是世界最大的垃圾填埋场,由于长期的垃圾污染导致其自然系统严重退化纽约市为将其改造成公园,于2001年举办了国际景观设计大赛菲尔德设计事务所(Field Operation)所作的获奖方案“生命的景观”,开创了生态风景园的新形式以及垃圾填埋场再生的新范例” [5]清泉公园没有建成一种固定模式,而是一个建立在自然进化和植物生命周期之上的、长期的策略通过多种植物种植和道路延伸连接公园与其他的城市空间,通过创造性的景观规划和生态恢复措施改善周边环境,形成多样的生态栖息地,共同支撑起清泉公园的“生命景观“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保留了其特定的流动性,选择自然变化和事件这两种存在于景观内部的变迁为基础,并在尊重场地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景观更新框架,逐步改善环境,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及野生动植物的生活提供优质场所”其中,为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以及填埋气体逸出,设计师为每个垃圾山裹上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的保护膜,在膜上覆盖厚约76.2cm的泥土层,从而在垃圾与地面大气之间形成一个隔离层。

      通过“条田种植法”,即通常采用3nl宽为边界开挖条田状沟渠,在条田堆积层上先铺设30ca左右的粘土层压实,再覆盖40cm的熟土已种植苗木,并在一些地方插入排气管以减少填埋气体对植物的影响这种经济实用的农业方法用来改善土壤状况、增加土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