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傣族风景.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62903494
  • 上传时间:2018-1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6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傣族风景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民族概况】   主要分布  傣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绝大多数的傣族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1]  国内科考资料表明:傣族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傣族先民出自我国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区,东南亚各国傣族都来源于此中国傣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为同一民族总人口6000万以上历史上傣族以云南南部、泰国北部和缅甸东部为核心建有傣族国家——妙香国后经历史演变,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傣族散居于我国西南一带和中南半岛各个国家在印度的东北阿萨姆邦亦有一部分傣族.   民族语言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

      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相互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教[5]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称宗教为“沙煞纳”,把他们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纳帕召达麻”帕召达麻指的就是佛祖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而在现在,因为9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很辛苦的.   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系列邮票——傣族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建国后,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州一部和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印度阿萨姆广大区域,后渐向西南迁徒他们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2]  公元1世纪,汉朝史籍《史记》、《汉书》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白衣”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朝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

      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民族文化  历法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医学  傣医(傣族)、蒙医(蒙古族)、朝医(朝鲜族)、维医(维吾尔族)、藏医(藏族)、壮医(壮族),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六大民族医药体系  文学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戏剧   傣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目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3]  舞蹈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傣族)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

      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历史沿革】  我国于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16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5日)。

      [编辑本段]【民族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傣族社会是由封建领主经济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景东、新平、元江等地区,傣族和汉族交错杂居,吸收了汉族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力发展较快,较早地进入了封建地主经济,傣族人民直接遭受到民族内外地主阶级和国民党政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西双版纳、德宏等边疆地区傣族社会的发展则相对的较为缓慢,特别是西双版纳地区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封建领主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傣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1953年建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1953年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自治州从1954年至1980年先后建立了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建国以来,大力兴修水利,加快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名中外的“普洱茶”生产迅速发展,西双版纳种植橡胶树成功,橡胶增产显著地方和乡村工业发展很快,先后建立了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制盐、食品加工、制茶、榨糖、制胶等厂矿企业。

      勐海茶厂、怒江坝糖厂、西双版纳的景德工厂、德宏的新华工厂、芒市机械厂都是云南省有名的企业,工业总产值不断增长特别是电力工业发展很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乡已建成上百座小型发电站[4]  20世纪50年代前,傣族地区的交通非常闭塞,如今县县通汽车,绝大多数乡、村兴修了公路从昆明到思茅、昆明到保山开辟了民用航空线手工业、商业服务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各地普遍兴办了小学,不少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建立,许多学校以傣文教学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州都办了傣文报纸,用傣语进行广播,并翻译出版了各类书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傣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疟疾、霍乱、伤寒、鼠疫等10多种烈性传染病流行,尤以疟疾为甚,广大傣族人民缺医少药,十分痛苦;现在医院、卫生防疫站、疟疾防治所以及妇幼保健机构迅速建立,乡有卫生院(所),许多村有医疗站,早已扑灭了鼠疫,控制了疟疾、霍乱、伤寒等传染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傣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手工业及副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傣族地区欣欣向荣,现在已成为比较富饶而又十分美丽的“孔雀之乡”了 【民族节日】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目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关门节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解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