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沙东 - 肺炎疫苗(纽莫法)23价肺炎.doc
6页名称:肺炎疫苗(纽莫法)介绍:[药品名称]通用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商品名:纽莫法英文名:Pneumococcal Vaccine,Polyvalent汉语拼音:23Jia Feiyanqiujun Duotang Yimiao本品的主要组成成分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表1.本品所含有的23种肺炎球菌荚膜型Danish命名法肺炎球菌类型1,2,3,4,5,6B**,7F,8,9N,9V**,10A,11A,12F,14**,15B,17F,18C,19A**,19F**,20,22F,23F**,33F**这些血清型经常引起耐药性肺炎球菌感染[性状]本品为澄清无色溶液[药理毒理]肺炎球菌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是肺炎、菌血症、脑膜炎和中耳炎的重要病因肺炎球菌的耐药性菌株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越来越常见在某些地区,多达35%的肺炎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耐药许多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也耐药(如红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广谱头孢菌素),因而突出了疫苗预防肺炎球菌疾病的重要性本品是供肌肉或皮下注射用的无菌、液体疫苗它由经高度纯化的23种最流行或侵袭力最强菌型的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混合物组成,其中包括导致美国儿童和成人耐药性的肺炎球菌侵入性感染最常见的6种血清型(见表1)。
根据美国的调查数据,这种23价疫苗至少包括了90%的肺炎球菌血分离株和85%的通常无菌部位肺炎球菌分离株本品是按照默克研究所开发的方法产生的,每支0.5ml剂量的疫苗含有每种类型多糖各25微克,这些多糖溶解于含有0.25%苯酚防腐剂的等渗生理盐水溶液中流行病学在美国,肺炎球菌感染每年导致约40,000例死亡据估计,美国每年至少发生500,000例肺炎球菌性肺炎;在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性病例中,肺炎球菌感染约占25-35%美国每年估计有50,000例肺炎球菌性菌血症一些研究表明,每年菌血症的总发生率约为15至30例/100,000人,65岁和65岁以上人群中约为50至83例/100,000人,而两岁以下儿童中为160例/100,000人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中,肺炎球菌菌血症的发病率高达1%(940例/100,000人)在美国,白人患菌血症的危险性低于其他人种/种族(即黑人、阿拉斯加土著人和美国印第安人)尽管使用了适当的抗菌治疗和强化医疗监护,成人肺炎球菌菌血症的总病死率仍为15-20%而老年患者的病死率约为30-40%因肺炎球菌菌血症住院的成年城市居民的总病死率为36%。
美国估计每年发生3,000例肺炎球菌性脑膜炎,也就是说肺炎球菌脑膜炎每年的总发病率约为每100,000人1至2例肺炎球菌脑膜炎在6至24个月的幼儿和65岁以上老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在黑种人的发病率为白种人或西班牙裔美国人的2倍由于损伤、颅骨骨折或神经外科手术造成慢性脑脊液渗出的患者可能发生复发性肺炎球菌脑膜炎尽管可用抗生素作有效的抗菌治疗,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如菌血症或脑膜炎)和肺炎还是会造成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无论是否实施了抗菌治疗,在肺炎球菌疾病发作开始的最初5天中,细菌已造成了不可逆的生理损伤而接种疫苗提供了进一步降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危险因素除很年幼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外,某些慢性病患者发生肺炎球菌感染和严重的肺炎球菌疾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慢性心血管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患者、慢性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气肿)患者、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患者、糖尿病患者、酒精中毒者或哮喘患者(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长期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时)发生肺炎球菌疾病的危险性增加通常此类成年人群的免疫能力正常高危患者包括:对多糖抗原的反应性降低、或者说由于以下原因导致血清抗体浓度下降速度增加:免疫抑制状况(先天性免疫缺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或一般恶性肿瘤);器官或骨髓移植;使用烷化剂、抗代谢剂、或全身性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肾衰或肾病综合症。
功能性或解剖性无脾患者(如镰状细胞或脾切除)受肺炎球菌感染的危险性最高,这是由于此种状况会导致荚膜细菌从血流中的清除能力降低患有镰状细胞病或脾切除的儿童发生死亡率极高的爆发性肺炎球菌败血症的危险性增高免疫原性已经确认纯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能诱导抗体产生而且此抗体能有效预防肺炎球菌疾病临床研究已证实本23价疫苗所含的每种荚膜型的免疫原型在2岁以上儿童和所有年龄段成人进行的12价、14价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研究显示了免疫应答一般在接种后第3周出现保护性荚膜型—特异抗体水平细菌荚膜多糖主要通过T—细胞非依赖性机制诱导抗体因此,由于2岁以下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对大多数肺炎球菌荚膜型的抗体反应一般较弱或者不持久功效两项对健康的南非金矿年轻矿工的对照研究中,调查了含6或12价荚膜多糖的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性功效,这些矿工的肺炎球菌肺炎和菌血症患病率很高在接种疫苗后2周至1年左右期间观察特异荚膜型肺炎球菌肺炎的患病率在上述两项研究中,保护性功效分别为76%和92%R.Austrian博士及其助手采用国立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制备的相似疫苗进行了相似的研究,结果表明,由疫苗中所含的荚膜型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减少了79%,特异类型的肺炎球菌菌血症减少了82%。
法国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肺炎球菌疫苗降低疗养所居民的肺炎发生率的有效率为77%在美国进行的两项获准上市后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接种多价多糖疫苗对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的无菌血症的肺炎没有功效然而,这两项研究可能缺乏足够的统计学效能检验去发现接种疫苗和不接种疫苗的研究组之间经化验确认的、无菌血症的肺炎球菌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别对九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随机对照研究的汇总分析证实,肺炎球菌疫苗能有效地降低危险度较低的成人无菌血症的肺炎球菌肺炎发病率,但不能降低危险度较高的成人此疾病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对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和普通上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无效最近,多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肺炎球菌疫苗对预防严重肺炎球菌疾病有效,对免疫能力正常者的功效范围为56%至81%由于研究本身的限制如样本量过小和患者接种状况未能完全确定,仅有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未能证实疫苗对抗菌血症性疾病的功效另外,病例患者和对照患者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同也可能造成疫苗功效估计过低的偏差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肺炎球菌调查系统的血清型流行性研究证明,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对抗包含于该疫苗中的血清型引起的6岁以上人群入侵性感染的总有效性为57%,对特定患者人群(如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疾病和解剖性无脾者)的有效性为65-84%,对65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者的有效性为75%。
对于某些免疫力低下患者未能证实疫苗的功效;然而,这可能是由于此研究没有从各种疾病患者中招募到足够的未接种患者早期研究已发现接种了疫苗的2至25岁儿童和青年镰状细胞病、先天无脾或脾切除患者的菌血症性肺炎球菌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的患者免疫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后5-10年,血清型特异抗体水平降低;某些接种者(如儿童)的抗体水平可能降低的更快有限的已发表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的抗体水平会更快地降低这些结果表明,为了获得连续的保护可能需要再接种+(见用法用量,再接种部分)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接受首次剂量后,疫苗可提供至少9年的保护随着接种间隔的延长,疫苗效力逐渐降低,特别对于老年人(85岁及85岁以上)已有类似的报告 免疫实施顾问委员会(ACIP)[接种对象]本品适用于免疫预防由本疫苗所含荚膜菌型的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球菌疾病在南非、法国进行的对照试验和病例对照研究已证实了本品预防肺炎球菌性肺炎和肺炎球菌性菌血症的有效性本品不能预防由此疫苗所不包含的荚膜菌型的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如果就诊者尚未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或者以往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状况不明,并属于下列情况,应注射肺炎球菌疫苗;然而如果就诊者已接种了基础剂量的肺炎球菌疫苗,在注射追加剂量的疫苗前请参见再接种部分的说明。
建议以下选定人群接种本品: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50岁或50岁以上个体的常规接种;·2岁及2岁以上患有慢性心血管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慢性肺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气肿)或糖尿病的个体·2岁及2岁以上酒精中毒、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或脑脊液渗出的个体·2岁及2岁以上功能性或解剖性无脾个体(包括镰状细胞病和脾切除)·2岁及2岁以上生活于特定环境或社会环境的个体(包括阿拉斯加土著和某些美国印第安人群)免疫功能受损个体:·2岁及2岁以上HIV感染者、白血病、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脊髓瘤、一般恶性肿瘤、慢性肾衰或肾病综合症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性化疗(包括皮质激素类)的患者;以及器官或骨髓移植患者(见用法用量,接种时间)本品用于预防颅低骨折或脑脊液渗出所导致的感染可能无效[用法用量]不得静脉或皮内注射在溶液和容器允许的条件下、应在给药目测检查其微粒和褪色情况本品是澄清的无色溶液用无菌针头和不含保护剂、防腐剂和去污剂的注射器从小瓶中抽取0.5ml溶液用于注射单次皮下或肌肉注射0.5ml本品(建议注射于三角肌或大腿中外侧),注意不得注射入血管内为防止相互传播感染原,对每一位接种者单独使用一支无菌得注射器和针头很重要。
接种时间如果可能得话,应在脾切除前至少2周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对于计划进行肿瘤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治疗(如何杰金氏病、器官或骨髓移植)的患者,接种疫苗和开始免疫抑制治疗之间至少应间隔2周应避免在化疗或放射治疗期间接种疫苗可在完成肿瘤疾病化疗或放疗结束后数月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在何杰氏病患者接受加强化疗(伴随或不伴随放疗得)后,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在2年或更长时间可能不够理想对于一些完成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治疗(伴随或不伴随放疗)的病人,在随后的2年时间中可观察到对抗体的反映优明显提高,特别矢在治疗结束何接踵肺炎球菌疫苗之间间隔延长情况下对于无症状或优症状的HIV感染者,应在确诊后及早接种疫苗与其他疫苗联合使用建议在接种流感疫苗的同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须分别注射于不同手臂),这样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或降低各自的抗体应答+与肺炎球菌疫苗不同,建议每年对适当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免疫实施顾问委员会(ACIP)再接种早期研究表明,对成人在首次接种2年内第二次接种14价疫苗时,局部反应(如局部国民性反应)比起始接种发生的局部反应更严重然而后续的研究表明,间隔4年以上进行再接种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建议已接种23价多糖疫苗的棉衣功能正常者常规再接种。
然而,对于那些处于严重肺炎球菌感染高危状况下的年龄再2岁以上和首次接种肺炎球菌已超过5年且肺炎球菌抗体水平可能快速下降者,建议再接种一次危险性最高的人群包括功能性或解剖性无脾(如镰状细胞病或脾切除)、HIV感染、白血病、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一般恶性肿瘤、慢性肾衰、肾病综合征患者,或者其他伴有免疫抑制状况(如器官或骨髓移植)以及正在接受棉衣抑制性化疗(包括长期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类)的个体见用法用量,接种时间)对再接种时年龄为10岁以下处于严重肺炎球菌感染高危状况的儿童(功能性或解剖性无脾,包括镰状细胞病或脾切除儿童,或者伴有首次接种后抗体水平迅速降低的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肾衰或肾移植的儿童),建议再前次接种3年后考虑再接种如果高危患者的既往接种状况不明,应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所有在5年内未接种疫苗的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