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阈,三代,灾害]浅谈灾害视阈下的三代更替.docx
2页浅谈灾害视阈下的三代更替王子今先生认为,历朝政治危机发生的基本类型、古代王朝覆灭的诸种因素可以归纳为 以下几种情形:政争、外侵、天灾和民变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及地方势力的割据、外族的 入侵、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由诸种因素引起的大规模的民众武装起义等,都是导致历代王朝 衰亡的主要原因这高度概括了古代王朝衰亡原因的复杂性然而,传统的观点多将王朝的 终结归因于末世君主的昏庸无能、治理无方而导致本族内乱或外族入侵,这很大程度上弱化 甚至忽视了自然灾害对王朝的影响此种观点一方而不利于人们对历史原貌的正确认识,另 一方而也影响了人们对问题客观性和全面性的分析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夏、商和西周三代 为例来考察自然灾害在王朝更替中的作用一、三代灭亡原因的传统观点及其史料依据传统观点对于三代灭亡的原因大致归结为以下三点:末代君主的 骄奢淫逸、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以及与外部族之间的侵夺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等老一辈 史学大家概莫能外当代著名史家朱绍侯先生在《中国古代史》中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只 是在记述西周衰亡的原因时提到了旱灾和地震加速了王朝的覆火现将史料依据分而述之二、对三代自然灾害的考察夏、商和西周时期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夏太康时期的旱灾,孔甲时期的旱灾,夏桀时 期的旱灾和地宸,商汤时期的旱灾,仲丁、河亶甲、祖乙和盘庚时期的水灾,太丁时期的旱 灾,商纣时期的旱灾和地震,周厉王时期的旱灾,周幽王时期的旱灾和地震等。
三、三代覆亡与灾害关系的新思考综上所述,在三代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可低估大致有以下三种 情形:第一,自然灾害迫使王都迁徙商代帝王常用迁徙的方式来应对自然灾害《今本竹书 纪年》载: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嚣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 居庇这里至少涉及三位帝王迁徙都城,一是仲丁将都城迁于眼,从仲丁到河亶甲之间将都 城迁到了相,祖乙之时又将都城迁到了耿此外,还有盘庚之时迫于水患的压力,将都城迁 于殷地第二,自然灾害加速王朝覆灭的步伐孔甲时期,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王朝从此走 向了衰落周厉王后期,连续5年大旱,使得民不聊生,宣王之时,虽有中兴之意,然而旱 灾时时侵扰,《诗经大雅云汉》臼:旱既太甚,蕴隆虫虫王朝衰落的颓势已经难以挽回第 三,自然灾害导致统治的终结夏太康时期的旱灾、夏桀时期的地震和旱灾、商纣时期的地 震和旱灾、周幽王时期的地震和旱灾等成为三代王朝灭亡的直接诱因,使统治者失去对部族 的领导权,或被赶出原来的统治区域有学者指出,夏、商和西周时期灾害集中多发在王朝的末年,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巧合?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有人对此问题进行过思考《国语周语上》载伯阳父之言:普伊、洛 竭而复亡,河竭而商亡。
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 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伯 阳父将夏、商的灭亡与自然灾害联系起来,并断定西周也会因为自然灾害而亡国结果真如 其所言,西周在旱灾和地震的共同作用下,很快就覆灭了难道自然灾害真的可以预示王朝的衰亡,或是灾害必然发生在王朝的末年?显然,这有违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我们需要对灾害 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综上所述,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发展相生相伴,但是,如何在灾害发生后进行及时救助是 至关重要的政治清明、领导得力,民众枳极响应,社会财富充裕等,都会降低大灾的影响, 甚至可以转危为安反之,政治腐败、领导不力,民众消极响应,社会财富匮乏等,小灾终 将酿成大祸,导致亡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