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表对比氨茶碱与多索茶碱.pdf
3页氨茶碱与多索茶碱的比较 药物名称茶碱/氨茶碱多索茶碱 化学结构 来源及发展 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类衍生物,具有与咖啡因类似的结构和药理学特 性1889 年 Kossel 从茶叶中首次发现茶碱,茶碱可以在自然界中 的红茶和绿茶中发现 1922 年发现了茶碱的支气管舒张作用; Trasoff(1933 年)、 Herrmann(1937 年)报道静脉使用茶碱治疗哮喘发 作 氨茶碱茶碱与乙二胺的复盐,含茶碱 77%-83% 1988 年由 ITALY ABC 公司首先研制开发并投入市场是新一代具有显 著支气管扩张作用和抗炎作用的甲基黄嘌呤衍生物 在茶碱 N-7 位上增加了二氧戊环结构 我国 1998 年上市(枢维新) 药理作用 1、支气管扩张作用(10~20μg/ml) ;2、抗炎(抑制炎症介质的释 放和活性、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3、免疫调节作用;4、改善气道粘 膜纤毛输送能力;5、增加膈肌收缩力,改善通气功能 除茶碱的药理作用外,独有的镇咳作用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 作用较氨茶碱强 10-15 倍,并具有茶碱所没有的镇咳作用本药腺苷 受体阻断作用仅是茶碱的 1/10, 与茶碱相比, 较少引起中枢、 胃肠道、 心血管等肺外系统的不良反应,但大剂量给药仍可引起血压下降等。
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是氨茶碱的 10-15 倍 作用机理 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解速度减慢,升高组织中 cAMP/cGMP(环磷酸鸟苷)比值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表现为:(1)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也能松弛肠道、胆道等多种平滑肌对支气管粘 膜的充血、水肿也有缓解作用2)增加心排血量,扩张入球和出球 肾小动脉,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 和氯离子,具有利尿作用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改善膈肌收 缩力,减少呼吸肌疲劳茶碱加重缺氧时通气功能不全,被认为是过 度增加膈肌的收缩而致膈肌疲劳的结果 可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发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 哮喘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 ①口服易被吸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 4~7 小时,每日口服一次, 体内茶碱血药浓度可维持在治疗范围内(5~20μg /ml)达 12 小时, 血药浓度相对较平稳蛋白结合率约 60%t1/2新生儿(6 个月内)> 24 小时,小儿(6 月以上) (3.7±1.1)小时,成人(不吸烟并无哮 喘者) (8.7±2.2)小时,吸烟者(一日吸 1~2 包)4~5 小时② 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由尿排出,其中约 10%为原形物。
①t1/2:7.63±0.89h;Tmax:1.56 ± 0.13h; ②Cmax:1.20 ± 0.39μg/ml ③起效快,约 30 分钟起效,血浆中药物达峰时间为 1.56 小时广泛 分布于各脏器,尤以肺的含量最高半衰期长,可一日两次使用 ④代谢产物为茶碱及 7-β-羟乙基茶碱,大部分原型经尿排出 用法用量 ①茶碱缓释片: 口服本品不可压碎或咀嚼成人或 12 岁以上儿童,起始剂量为 0.1g~0.2g(1~2 片) ,一日 2 次,早、晚用 100ml 温开水送服剂 量视病情和疗效调整,但日量不超过 0.9g(9 片) ,分 2 次服用 ②氨茶碱缓释片: 1.成人常用量口服, 一次 0.1g (1 片) ~0.2g(2 片), 一日 0.3g (3 片)~0.6g(6 片);极量:一次 0.5g,一日 1g 2.小儿常用量口服,每次按体重 3~5mg/kg,一日 3 次 ①口服:0.2-0.4g,bid ②注射液:成人每次 200mg,12 小时一次,以 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至 40ml 缓慢静脉注射(时间应在 20 分钟以上) ;也可将本品 300mg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 100ml 中,缓慢静脉滴注(时 间应在 40 分钟以上) ,每日一次。
5-10 日为一疗程 相互作用 1、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可干扰茶碱在肝内的代谢,与本品合用,增 加本品血药浓度和毒性 2、西咪替丁可降低本品肝清除率,合用时可增加茶碱的血清浓度和 (或)毒性 3、某些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氟喹诺酮类的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 素、林可霉素等可降低茶碱清除率,增高其血药浓度,尤以红霉素和 依诺沙星为明显,当茶碱与上述药物伍用时,应适当减量 4、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可诱导肝药酶,加快茶碱的肝清除率; 茶碱也干扰苯妥英的吸收,两者血浆中浓度均下降,合用时应调整剂 量 5、与锂盐合用,可使锂的肾排泄增加影响锂盐的作用 6、与美西律合用,可减低茶碱清除率,增加血浆中茶碱浓度,需调 整剂量 7、与咖啡因或其他黄嘌呤类药并用,可增加其作用和毒性 1、 在巴比妥类诱导的肝药酶系统中代谢影响小, 因此巴比妥类药物对 本品代谢影响不明显 2、动物试验,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对本品代谢影响不明显与氟 喹酮类药物如伊诺沙星、环丙沙星合用,宜减量 3、 文献报道: 与莫西沙星配伍, 两药合用药动学上无明显的相互作用, 但莫西沙星有减慢多索茶碱的代谢产物茶碱代谢的趋势,代谢产物茶 碱比单用多索茶碱时增高 2 倍,两药可以同时服用,但应注意监测茶 碱的血药浓度。
4、文献报道与左氧氟沙星配伍,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5、进食和吸烟对本品有影响,食物可轻微延迟本品的 Tmax 和 Cmax, 不改变 t1/2和 AUC;吸烟者 AUC 与 Cmax 降低明显 6、 文献报道氨溴索可减缓多索茶碱的代谢产物茶碱在体内的代谢, 应 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注射剂型溶媒成人常用量静脉注射,一次 0.125-0.25g,一日 0.5-1g,每次多索茶碱与 0.9%NS、GNS、复方氯化钠、5%GS、果糖、木糖醇、地塞 0.125-0.25g 用 5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 20-40ml,注射时间不得短 于 10 分钟 静脉滴注,一次 0.25-0.5g,一日 0.5~1g,以 5%~10%葡萄糖注射液 稀释后缓慢滴注注射给药,极量一次 0.5g,一日 1g 米松、甲硝唑等可配伍使用说明书以 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注 射 禁忌对本品过敏的患者,活动性消化溃疡和未经控制的惊厥性疾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注意事项 1、与其他茶碱缓释制剂一样,本品不适用于哮喘持续状态或急性支 气管痉挛发作的患者 2、应定期监测血清茶碱浓度,以保证最大的疗效而不发生血药浓度 过高的危险。
3、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年龄超过 55 岁特别是男性和伴发慢 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持续发热患者 使用某些药物的患者及茶碱清除率减低者,在停用合用药物后,血清 茶碱浓度的维持时间往往显著延长 应酌情调整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 间隔时间 4、茶碱制剂可致心律失常和(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患者心 率和(或)节律的任何改变均应进行监测和研究 5、低氧血症、高血压或者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慎用本品 1、 茶碱类药物个体差异较大, 多索茶碱剂量亦要视个体病情变化选择 最佳剂量和用药方法并监测血药物浓度 2、患有甲亢、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者,请遵医嘱用药 3、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以及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慎用 4、 本品不得与其他黄嘌呤类药物同时服用, 建议不要同时饮用含咖啡 因的饮料或食品 不良反应 茶碱的毒性常出现在血清浓度为 15-20μg/ml,特别是在治疗开始, 早期多见的有恶心、呕吐、易激动、失眠等,当血清浓度超过 20μ g/ml,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清中茶碱超过 40μg/ml,可 发生发热、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致死。
使用黄嘌呤衍生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头痛、失眠、 易怒、心动过速、期外收缩、呼吸急促、高血糖、蛋白尿如过量使 用还会出现严重心律不齐,阵发性痉挛等 小结 1、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 2、喹诺酮类对茶碱相互作用影响程度:临床上应尽量避免茶碱类与 依诺沙星、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减少茶碱与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氧 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氟罗沙星的合用; 可以与加替沙星、 莫西 沙星、 洛美沙星等联用但是考虑到用药安全喹诺酮类药物与茶 碱类联用时易导致患者茶碱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故仍需对 茶碱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保证茶碱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 1、支气管舒张作用优于茶碱、氨茶碱 2、具有镇咳作用 3、非腺苷阻滞剂,无中枢神经、消化道等肺外副作用,对心脏兴奋较 少 4、起效迅速,药效持续时间长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 管炎,对急性支气管痉挛患者,可迅速缓解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