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特等奖教案

收藏

编号:33905366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74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2-10-13
  
6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共产主义 崇高 理想 及其 最终 实现 特等奖 教案
资源描述: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特等奖教案 一、学情分析与教学思想: 本专题是教材最后一章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有教师会简单化甚至直接忽略这一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老师觉得在现时代谈论共产主义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自己没有足够的理论自信来说服学生;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老师觉得共产主义本来就是教材的一个尾巴,应该将重点放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部分。这两种观点都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共产主义学说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纲领,忽略这部分的教学会使整门课的教学呈现 “头重脚轻”的现象,极其不利于学生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减少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其次,学生越困惑的问题越成为教学的重点问题,老师不应回避,而应该在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基础上,迎难而上、解疑释惑。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应该充分重视这一专题的价值,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本专题的根本目标在于论证共产主义理想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通过阐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树立学生关于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了较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我们在本专题中将从以下维度出发来进行讲授。第一个维度,“回到马克思”,还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本真认识;第二个维度,“回应质 疑”,在完整把握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脑海中常见的疑惑一一进行破解;第三个维度,“历史的眼光”,讲清楚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理想的阶段性与实践性,破除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深入理解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3)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4)强化学生对共产主义的认同,使其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2)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艰巨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 (1)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问题意识; (2)“破”、“立”结合,破除学生思想迷雾,以正确观点重构学生意识; (3)说 “理”与谈 “情”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课堂导入 以前每当我讲到共产主义这一章时,总会有同学下课来问我:老师,您能不能私下里告诉我,您真的相信共产主义会实现吗?几乎每一届都会有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经过和同学们的广泛交流,我发现,很多同学对共产主义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等问题存在一知半解的片面化认知,甚至还有一些庸俗化认知。这节课我们将最大程度地还原共产主义的本真思想,帮助大家厘清思想迷雾,消除对于共产主义的种种歪曲和误读。 (二)回到马克思:何为 “共产主义” 这一部分主要教学目的是 “回归马克思”,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来全面理解共产主义思想。 (三)马克思预见共产主义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思想家热切地关注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并提出自己的预见,特别是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也无法真正参透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他们基于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他们在开始投入社会斗争洪流的时候,就明确地意识到不能抽象地、随意地谈论未来社会,不应该到哲学家们的书桌里去寻找谜底,而应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 “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马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3.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预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既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找灵感,更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寻找启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虽然它距离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因此,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比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  4.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可能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针对有人提出的在革命成功后应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马克思尖锐地指出,问题 “提得不正确”,“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不着边际的,因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判”。 (二)理解共产主义的四种维度 要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需要关注四个维度,分别是作为理论形态、价值理想、现实运动和社会制度层面的共产主义。  1.理论形态层面: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观点和思想体系。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原本是19世纪40年代众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中的一个流派,但是,马克思在亲自参加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不仅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还与恩格斯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共产主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人本主义哲学的大背景下批判地建立起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清除掉人本主义哲学背景的同时,直接将共产主义规定为特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形态。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起点,马克思开始以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面目活跃在世界舞台上。随着 《共产党宣言》问世,马克思从思想上批判和摧毁了工人运动内部的各种粗陋、空想和机会主义的流派,创立了划时代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博大精深,既包含有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理想意蕴,又具有不断实践和积淀的现实机制和维度,是在实践基础上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的统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作为理论形态的共产主义既是一种思想体系又是一种政治观点,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2.价值理想层面:共产主义是一种美好理想。 马克思从来不仅仅在道德层面控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建构在对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基础之上,共产主义是理性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所承载的价值意蕴,我们要善于发现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勾画,如《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共产主义建构的价值体系中,正义取代压迫,公平取代剥削,自由发展的人取代受奴役的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取代少数人的全面发展。不得不承认,共产主义关于人类文明的价值目标是伟大而无私的,无论对于何种社会中的人们都具有永恒而深刻的吸引力。 3.现实运动层面:共产主义是一种 “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扬弃空想社会主义的结果,更是他批判资本主义的结果。马克思毕其一生都在研究资本主义、批判资本主义,通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而共产主义就是批判、改造、推翻旧世界的产物,共产主义是扬弃并彻底拯救资本主义唯一出路。由此可见,虽然共产主义高于现实,但是,马克思从来都没有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外在的、脱离现实的、抽象的、先验的理想社会来看待。相反,马克思认为,就其现实性而言,共产主义的深刻含义恰恰在于它脱胎于现实世界,并且是一种旨在改变现实世界的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讲清楚共产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运动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接下来批驳" 共产主义渺茫论" 的关键。 4.社会制度层面: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这一部分是对教材中 “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的详细阐述,也是教学重点。教师不仅仅要简单地描述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结构入手,讲清楚为什么共产主义会建构出全新的社会制度。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这一论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层面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进行了界定。首先,在生产力层面,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一方面,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基础。如前所述,共产主义不是超验的,它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成就,而作为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共产主义自然要继承资本主义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共产主义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源于它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克服了原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制约资本主义持续不断解放生产力的桎梏,社会化大生产必然要求突破生产关系私有制的狭隘界限。所以,“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03页】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4页】 因而,作为资本主义替代物的共产主义将会通过废除私有制以及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解放。 共产主义在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除了表现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外,还表现为消费领域的按需分配原则。共产主义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当然,正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提出的那样,“财产公有”制度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建立在因发展工业、农业、贸易等而产生的大量的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因使用机器、化学方法和其他辅助手段而使生产力和生活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也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的那样,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实行共产主义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 教师需要阐明的是:共产主义的这一特征是由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的基本原理决定的。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将呈现出与以往全部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面貌。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阶级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现象,它的产生虽然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但却使人类社会陷入大规模的内部分裂和纷争之中。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经济剥削,以及为了维护这种剥削而建立的政治压迫,是人类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重要根源。有剥削、有压迫,就有反抗、有斗争。于是,在社会内部就出现了阶级之间的斗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得到了保障,由于分工不再具有经济利益划分的性质,由于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社会已不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并进行相互间的斗争。于是,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 同时,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必将归于消失。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是以某种程度上牺牲农业、乡村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在阶级社会中,这三大差别发展成为三种严重对立的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对立是整个社会不平等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生活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特等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39053667.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