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七总消费与总支出及政府财政政策wanghao.ppt
32页第七单元 总消费与总产出及政府财政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基本模型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简称AD):在任何物价水平上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与劳 务量l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是由于存在着财富效应 、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1) 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 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这种效应有时称为“庇古效应” (2)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 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这种效应有时也称为“凯恩斯效应” (3)汇率效应:本国物价水平下降会使利率降低,从而使本国的货币贬值,使得本国 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即汇率贬值刺激了本国的净出口,增加了对本国的物品与劳 务的需求量物价 水平实际GDP需求曲线的移动 在任一既定物价水平上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AD 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减少,AD曲线向左移动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自主消费变动(C):自主消费增加,会增加人们对物品和劳务 的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自主消费减少,总需求曲线 向左移动 投资变动(I):企业投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 求曲线向左移动。
财政政策(G):政府支出增加,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所以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政府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货币政策(M):货币供给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加,对物品和劳务 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减少,总需求 曲线向左移动 外贸波动(NX):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简称AS) 总供给:则是指在其他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 的所有厂商所生产的商品或所提供劳务的数量长期总供给曲线 •斜率:垂直•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供给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供给,以及用 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 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要素的存量和技术变动生产要素 的存量增加、技术进步会导致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长期总供给 曲线向左移动 物价 水平实际GDPLAS短期总供给曲线 斜率:向右上方倾斜物价 水平实际GDPSAS粘性工资理论: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 ,即工资具有“粘性”,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就业 与生产减少从而引起企业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的减少。
错觉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 ,使供给者对本身的产品价格产生错觉物价总 水平下降时,供给者会误认为是他们自己的产品 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种错觉使供给者减少产品 的供给 粘性价格理论:由于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物价 水平变动的状况而迅速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 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而这些 高于合意水平的价格压低了销售,并引起企业减 少它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生产要素存量、技术 生产要素存量、技术等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也 同样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 预期 高预期的物价水平减少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并 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相反,低预期的物 价水平增加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 给曲线向右移动 社会平均生产成本 如石油价格,税收等宏观经济均衡 • 短期均衡:AD = SRAS • 长期均衡:AD = LRASLRAS SRASAD1AD2EepY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派古典经济经济 学派凯凯恩斯经济经济 学派市场 调整市场自身具有自动调 整物价和工资物价和工资都缺乏调节的灵 活性,纵然面对经济环 境 的改变,也不可迅速调整充分 就业长期而言,各种资源 都能得到最佳分配, 社会最终也会处于充 分就业的状态。
他们认为 社会不是经常能达 到充分就业的状态总供 需总需求的变化不能 影响总产出,总供 给量的增加才可增 加产出在社会未达到充分就业 的状态前,总需求的变 化会影响总产出第二节 储蓄、消费和投资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消费只受收入多少的影响在其它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C=f(Y) (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 APC):APC=C/Yd Yd可支配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 MPC):MPC=ΔC/Δyd Yd可支配收入 短期消费函数: C=Ca+cYd Ca>0, 0I, 国民收入收缩 S注入(J) 国民收入收缩 漏出(W)I),因此国民收入一定要减少至OH只有在E点 ,国民收入才达到均衡Y45°C+I 预算总支出EH0C,I 总需求ISE ”试根据以下A国的资料回答附设的问题:i.消费函数C=200+0.8Y ii.投资函数I=100 iii.总需求=C+I iv.总供给=Y a.A国的MPC和MPS是多少,均衡收入? b.当投资增加10个单位,即上述(ii)的I=110时, 均衡收入会上升多少? c.A国的储蓄函数是什么?解:a.MPC=0.8 MPS=0.2 C+I=Y 200+0.8Y+100=Y 300=0.2Y Y=1500 b. C+I=Y 200+0.8Y+110=Y Y=1550 上升了50 c S=-200+0.2Y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引申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是包括了厂商、居民户与政府的经济。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实现 政府支出包括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政府 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的支出政府税收主要包括两类一 类是直接税,这种税是对财产与收入征收的税,由纳税人直接承 担另一类是间接税,这种税是对商品与劳务所征收的税 从总供给的角度,Y=C(消费)+S(储蓄)+T(税收) 从总需求的角度,Y=C (消费) +I(投资)+G(政府支出) (I-S)称为投资储蓄差额,(T-G)称为政府收支差额 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总供给=总需求 C+S+T=C+I+G 可得, S+T=I+G S+T>I+G 国民收入收缩 S+TI+G+X ,国民收入收缩 S+T+M 1/(1-c+m)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