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东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pt

33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948101
  • 上传时间:2018-07-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2M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讲人:唐丽丽*1目 录v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课 时)v第二讲 中国古代宗教(4课时)v第三讲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3课 时)v第四讲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3课 时)v第五讲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3课 时)v第六讲 中国古代茶、酒文化(4 课时)v第七讲 中国古代教育、家庭婚 姻文化 Date2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v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v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v中国传统文化赖以滋生衍化的背景和条件Date3概念v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即历史上各个时期中国人民 世代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从历史 角度看,从夏、商、周代、秦代以来至清 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即1911年辛亥革命前 的传统社会所创造的文化v物质文化v制度文化v行为文化v思想文化Date4Date5红山玉文化v红山玉猪龙、红山玉神祖Date6Date7基本特征一、强大的生命力:持续性与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 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惟一长期延续而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周 王室的内乱、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东汉末年董卓的洛阳焚城、魏晋 南北朝的八王之乱及明清时期的“文字狱”等。

      从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华夏文化主要由西夏文化和东夷文化 发展而来的其中西夏文化以仰韶文化为代表,东夷文化以龙山文化 为代表 二、大一统的观念和注重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 三、求和谐、主平衡的价值追求和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中者天下之 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四、注重现实和讲求人伦8Date9中国传统文化赖以滋生衍化的背景和条件v地理自然环境:东亚大陆,以帕米尔高原为顶,以东北 和西南延伸的两组山脉带为两边,东北包括阿尔泰山、天山、外兴安 岭山脉,一直到鄂霍次克海;西南包括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横 断山脉,一直到南海海岸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v经济背景: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成为一个农业国家v地中海是西方文化发展摇篮,西方海洋商业民族流动性强,具有开放 冒险精神v社会结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以宗法制度为特征宗法是指 用血缘关系为纽带、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和在宗族内区分尊卑等 级,并确定继承权力和家族成员间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Date10第二讲 中国古代宗教v道教:在中国文化土壤中产生的一种以延年益寿、飞升成仙为目的的多神 宗教崇拜对象:道,指原始之气,万物的本源和宇宙发展的原动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v(“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红楼梦》,秦可卿)v佛教:主张通过修行而摆脱人世间烦恼和超越生死轮回,最后达到一种最 高的精神境界,即“涅磐”作为其宗教追求剃发为僧)v禅宗,因最贴近中国人对宗教简约性和实用性的要求,而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一个 影响最大并且彻底中国化的佛教流派讲求“顿悟”花未全开,月未全圆” (儒释道三教融通)六世祖慧能,《坛经》唯一一部出自中国人之手而能称作 “经”的佛教著作v伊斯兰教:外来宗教,隋唐之际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受中国文化影响, 在一定限度内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创始人为穆罕 默德(570-632,阿拉伯半岛麦加人)基本教义为“六信”,最根本的立法依据 《古兰经》,教徒称为“穆斯林”;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其中逊尼派 人数最多;了解其基本习俗,戒烟戒酒戒食猪肉 Date11中国古代宗教v基督教:公元前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经典为《圣经》(《旧约全 书》和《新约全书》),规定了“十戒”;基本教义:一是信“三位一体”的上帝,二 是信原祖原罪,三是信基督救赎,四是信灵魂不灭与世界末日v 基督教(1054年) 罗马公教(我们习惯称为“天主教”) 新教(中国称新教)v 希腊正教(东正教)Date12Date13第三讲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v中国古代粮食v中国古代食品v中国古代蔬菜v中国古代饮食方法v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十大菜系Date14一、中国古代粮食v“五谷丰登”v黍: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谷)稍大v稷:不黏的普通黄米,古代帝王奉祀为“谷神”,故有“江山社稷” 之名v麦:燕麦或大麦,而不是指今天的小麦v菽:大豆,中国特产,公元1790年传入欧洲v麻:麻子,贫苦人所食,现在已经没有人吃了。

      v稻(六谷)v粱:稷的良种,黄粱又是粱中的上品,“黄粱”有美梦之意Date15二、中国古代的食品v馒头:中国最早的发面食品,产生于魏晋时期,当时称为蒸饼或面起饼宋朝时因 避宋仁宗赵祯讳(祯与蒸音近),将蒸饼改为炊饼《水浒传》中武大郎叫卖的就是炊饼 v包子:魏晋时期, 原名“馒头”(现在上海人仍管“肉包子“叫”肉馒头“),这一称呼 据说是源自诸葛亮征南蛮时以面裹肉,做成人头状,代替人头来祭神的习俗(《三国演义 》第91回)包子“这一名称始见于宋代v饺子:中国古代原无饺子,只有馄饨隋代时人们将馄饨做成偃月形,便成了饺子 ,成为”天下通食“从此以后,南馄饨和北饺子并行于天下v面条:前身是汤饼,最早见于汉代,当时”面片状“,片儿汤;晋代沿用汤饼这一称 呼,做法有所改变,用手将面拉长,再放到水里去煮;唐代改用案板、刀、杖等擀面切片 ,不再用手托面撕拽,称”不托“,并成为生日宴会的专用食品;元代出现干面条——挂面 ,(《水浒传》45回)Date16三、中国古代蔬菜v五菜v葵: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即冬葵,葵菜,现在江西、湖南、四川等地仍有栽培v藿:大豆的嫩叶,在古代”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战国策·韩策》)v薤:俗称藠头,其鳞茎可作蔬菜。

      现在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等仍有栽培,加工制 成酱菜;薤白可入药v葱:现在主要作为一种调味品或佐料v韭:汉代有了韭黄,宋代相当普遍,苏轼有诗”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Date17四、中国古代饮食方法v原始社会,炊爨和进餐在同一地点,围火而食,这种聚餐的古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商周 时,炊爨和进餐之处分开,“席地而坐”,发展成了现在“筵席”;战国时,出现了几案; 汉代时出现了桌椅v食用方法最初“以手奉饭”,后来出现了筷子筷子可谓是中国进餐习俗中的一绝古 代称为“箸”传说明朝时,因“箸”与“住”同音,为南方行船之人所避讳,改为“筷”,与“快 ”同音,求吉利v饮食调制法通常称“烹调”,分“烹”和“调”两部分v烹:讲究燃料、烹饪器具和火候的使用与掌握如铁锅宜煎炒,沙罐宜煨煮;炒制需要活力集中就 需要圆底锅;煎制需要火力平均,就需要平底锅v调:利用烹料的配合和各种烹的手段,使菜肴味美v四大菜系:川菜、鲁菜、苏菜、粤菜v八大菜系:京菜、徽菜、湘菜、闽菜v川菜: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三香乃葱、姜、蒜,三椒乃辣椒、胡椒、花椒, 三料乃醋、郫县豆瓣酱、醪糟 七滋是指:酸、甜、苦、辣、麻、香、咸八味是指 :鱼香、麻辣、酸辣、干烧、辣子、红油、怪味、椒麻。

      代表菜:麻婆豆腐、东坡肉、 宫保鸡丁、回锅肉、夫妻肺片; Date18中国四大菜系v鲁菜: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 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现今鲁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点是 清香、鲜嫩、味纯,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 菜擅长爆、烧、炸、炒,其著名品种有“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 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等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口味以鲜 为主,偏重清淡,其著名品种有“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等Date19中国四大菜系v苏菜: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江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 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 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 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镇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代表菜有蟹粉狮子头等 v粤菜:由广州、潮州、东江客家菜三种地方菜构成粤菜选料广博奇异,品种花样繁多,令 人眼花燎乱。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鹧鸪、禾花雀、豹狸、果子 狸、穿山甲、海狗鱼等飞禽野味自不必说;猫、狗、蛇、鼠、猴、龟,甚至不识者误认为” 蚂蝗”的禾虫,亦在烹制之列另一突出特点是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 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代表菜:龙 虎斗、烤乳猪、白灼虾、龙虎斗、太爷鸡、红烧大裙翅、炖禾虫、狗肉煲、五彩炒蛇丝、菊 花龙虎凤蛇 Date20第四讲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v中国素享“衣冠王国”之美誉,中国服饰文化包括衣裳、冠帽、鞋袜 、发型、妆面和饰物等内容而服装作为人类精神与社会物质综合作 用的产物,体现了每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同时也代表了个 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v中国传统服饰类型简介:v衣裳袍裙:古代上衣称为襦,有长短之分,有单夹之别冬季的衣服主要是 裘,裘即皮衣,以狐裘为贵,多为贵族所穿贫贱者所穿为褐,多为野兽皮 毛或粗麻制成,故贫贱者多称为“褐夫”古时下衣有裳、绔等,裳为裙, 绔为裤,只有两个裤筒,类似套裤,因常用细绢织成,故称 “纨绔”,富家 子弟多穿纨绔,才有了“纨绔子弟”之名穷人穿有裆的裤,又叫穷裤。

      v冠帽鞋靴:中国古代称头上服饰为”头衣“,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 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女子15岁时行及笈礼v中国传统服装的两种基本形式:v上衣下裳制:相传起源于黄帝时代,是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制;v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将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古代 袍衫都采用这种形制,后来逐渐演变成袍现代的连衣裙是衣裳连属制的继 承和发展Date21古代服饰发展概述v先秦服饰:先秦是中国服装传统的奠基阶段新石器时代已有钻孔、缝衣等项发明北 京山顶洞人自制骨针缝制衣服据历史学家分析,由于生产工具的限制,主要有“围、 披、套”三大件,即身上披着一块布,下身围着一块布,全身套着一块布西周是中国 礼制的形成时期,在各种礼仪活动中对服装都有了特殊规定商周时期,华夏民族形成 了“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服饰特点蓄发,一个古老的传统, “身之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冕(起源于黄帝),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v秦汉服饰:颜色是服饰的重要内容秦汉时五行学说流行, “秦得水德而尚黑”,汉 立中央为土,即黄色,以黄色为贵,最高统治者的服饰颜色(但并不像后世规定的那么 严厉)青绿色是民间常服的颜色。

      裤子:先秦时主要是军服,汉昭帝时开始在宫中妇 女中穿有裆的”穷裤“,有裆的裤子逐渐流传开来巾帼“一词的来源v魏晋南北朝服装: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朝代更替也频繁,这一时期服装式样也不断变 化魏晋名士恣情任性,不拘礼俗,男子服装流行宽衣大袖的长衫,袖子之宽几乎可以 拖到脚面;女子流行”襳“,后世的”帔“源于此v隋唐五代服饰:大胆、充满朝气、用色浓艳的特点女子流行”襦裙服“,李白”移舟 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缠足,南唐李煜,窅娘”步步生莲花“,至北宋时愈演成风, ”三寸金莲“v宋辽金元服饰:宋代理学流行,从美学观念上影响了服装的风貌,颜色上不再像盛唐追 求浓丽鲜艳,而以淡雅恬静为美v明代服饰:服装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服色和服饰图案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v清代服装:“十不从”以缓解民族矛盾,”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吏 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释道不从,倡从优伶不从,仕宦从婚姻不从“Date22Date23第五讲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v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v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 如同人的面孔,是一个民族科技、文化、艺术水平的综合体现v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v1、宫殿:秦汉以后,宫殿成为帝王专用房屋的名称。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贾谊《过秦论》公开课(28张PPT).pptx 【课件】第二单元第1课+精彩瞬间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公开课】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第二单元第1课《精彩瞬间》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pptx 【公开课】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课件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数轴说课稿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课件】平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直线、射线、线段++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课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科技之光(课件)-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pptx 【公开课】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课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角边角、角角边)(大单元教学课件)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2025年高一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开学第一课《语你相遇踏上新程》公开课 (30张PPT)课件.pptx 2025年高一语文秋季开学第一课《学好语文诗意人生》公开课 (52张PPT)课件.pptx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2月光下的凤尾竹》模板.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瑶族舞曲》模板.pptx 【课件】分子和原子(课时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