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贺州广济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x
10页广西贺州广济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截至2016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亿人,2025年将突破3亿人85%以上高龄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疼痛等多种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超过4000万人,医疗、康复、护理是老年病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持续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使我国成了以“1248”家庭结构为主的社会,即一对夫妇常常上有4个老年人、下有一两个孩子,极端情况下,一对中年夫妇需要照顾包括祖辈在内的12个老年人;有些失独家庭老年人无后代照顾,而患病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更是困难目前全国有4万家养老机构,380万张床位,约100万名养老服务人员,其中约30万人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约5万人有养老服务资质距千人30张床位标准还差40%,公立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相结合,满足老年人群多层次的养老与医疗服务需求,可有效应对老龄化危机,有利于构建我国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本报告总结广西贺州广济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体会一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通过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以养为核心,以医为基础,提供持续性老年人日常照顾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服务。
其最大的特点是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有效的医疗服务而“医养结合”的助老模式,也实现了老年人不仅由国家养、社会养、家庭养,还学会自养专业护理人员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同时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这种养老模式可以让老年人既不长期占用医院病床,又能满足老年病患者持续护理的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自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颁布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老龄事业发展问题的指导性文件以来,国务院各部委先后发布过数十个相关文件,尤其是2017年2月28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发(2017)13号〕,明确鼓励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并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护理等机构,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十三五”期间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9073”规划)中央有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及具体的发展思路二 我国现行的主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一)以医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通常以医院为依托,为失能,半失能,失智以及部分长期卧床、需要全面照护的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生活护理、紧急医疗、专业护理、康复训练、临终关怀等专业照护服务。
二)以养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通常以养老社区或公寓为依托,配套二级及以下医院,满足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娱乐服务需求,以及为刚需老年人的生活照护、基本医疗和紧急医疗提供服务三)医养并重的模式这种模式通常面向从自理型老年人到刚需护理型老年人全阶段的老年人群提供持续“护理+康复”、以治疗老年病等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具备较好的转诊机制三 贺州广济康复医院概况贺州广济康复医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成立于2012年6月,是一所非营利性二级康复医院,占地面积为93亩,建有医疗用房面积近2万平方米,医院开放床位320张,现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220余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人员6名,中级职称人员60余名,专业康复治疗师和技师30余名;设有内科、老年病科、外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疼痛康复、老年康复、心理康复等)、眼科、儿童康复中心、超声科、心电生理科、检验科、放射科医院各项医疗和生活设施设备齐全四 贺州广济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服务的实践(一)开设“医养结合”基地是解决康复医院发展瓶颈的重要策略公立医院持续扩张导致的人才虹吸效应、公立医院医联体建设引发的病源渠道垄断、分级诊疗制度使患者就医选择固化、医保控费、某些医院的不规范医疗行为导致患者对民营医院不信任、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等一系列因素,已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院也同样存在医疗业务量不足、医疗资源闲置、生存艰难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突破发展瓶颈?作为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要让政府满意,以争取好的政策;二要让行政主管部门满意,以争取宽松的发展环境;三要让公立医院放心,以争取其合理让出一些客户资源,让民营医院生存据此,我们进行了充分调研和深入思考在我国社会现阶段,家庭经济条件优裕的健康老年人多要求高端服务,故这适宜由民营高端养老机构负责而工薪阶层的健康老年人,多认为有帮助儿女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和义务受到几千年来孝文化及家庭养老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来自亲属、邻居和同事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大多数老年人不想住养老院,子女也不愿意将老年人送至养老院,但认为将生病的老年人送医院治疗,则是大“孝”的体现居能安身、病可医治、经济可支付的“医养结合”模式让老年人得到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可最大限度地解除其子女的后顾之忧,并能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活有所乐,老有所尊”的高质量、有尊严、幸福养老的心愿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一对夫妻要照顾四个老年人,很难做到完全顾及,甚至还有些失独家庭人员在年老后无人照顾。
而老年人普遍患有各种慢性病,大部分家庭缺乏医疗护理知识,养老质量堪忧因此,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是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近年来,《人民日报》多篇文章宣传国家多部委颁布的有关“医养结合”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指出五大工作重点,即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这可归纳为“以医为主、以养为主和医养并重”的三类模式,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经过详尽的调研与考证,医院理事会于2012年6月决定在现有康复医院院区内注册设立康复养老院,充分利用自身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护人才优势,开展“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日间照料”的社区养老和“入户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目标确定后,如何对康复养老院进行准确定位?首先必须搞清楚我们准备为谁提供养老服务?谁会需要机构来养老?是为高收入人群还是为普通工薪阶层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是健康老年人还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来养老?中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其中的失独、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是个社会性问题我院地处平桂老矿区中心位置,所在社区离退休老年人超过7000人,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近1600人,他们拿着每月3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且多数人的子女能给予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极其有限,几乎无法支付请保姆的费用,政府和社会能给予的关注和帮助也有限,他们是真正需要得到社会力量帮助的老年人群。
而在康复医院内设立养老院,不仅可以通过“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来满足这个老年人群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还有利于盘活康复医院现有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带动老年病科业务和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为康复医院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应对康复医院医疗业务量不足、医疗资源闲置,促进康复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医养结合”的服务人群定位:从本地区老年人群的特点、贺州广济康复医院的专业优势等若干方面考量,我们的目标是为普通工薪阶层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定位:依托康复医院良好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护人才优势,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为目标,为普通工薪阶层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经济可及的全程无陪护“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服务;围绕周边配套设施成熟、距离医院较近、方便子女和亲友探望的区域开展城市“嵌入型”日间照料的社区养老服务和慢病预防保健服务,以“入户服务”方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康复养老院在完善的医疗环境中为老年人提供充满人文关怀的养老服务,为在院养老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讲座,提供公益体检、疾病防治、康复治疗、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上门送医送药等全程医疗保障服务。
依托社区和广济康复医院的法律专家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服务组织社会义工、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建立助老志愿服务队伍,义务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二)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打造硬件环境如何建设一个真正让老年人有归属感的优质“医养结合”养老基地,基地选址、环境、建筑特点和生活设施的建设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我们通过对1000名老年人面对面访问,了解到工薪阶层老年人群的六大核心诉求:怕被家人遗弃,怕生病,怕孤独,怕没有生活来源或退休金不能支付养老费用,渴望得到家人朋友的关爱,活得有价值基地选址:针对老年人怕被家人遗弃和怕孤独的诉求,确定在位于市中心,周边500米内有政府各机关单位、学校、超市、银行、市民广场等热闹繁华地段的贺州广济康复医院院区内设立康复养老院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防跌倒、防误伤、防溺水、防触电、防受寒、防过热等从卫生、安全、健康、关怀四个维度对养老院和康复医院进行全方位装修改造,配置养老与医疗设备设施如卫生间洗脸台台面的高度和深度要适合老年人站或者坐,并配备选择抽拉式感应水龙头;配备更适宜老年人使用的智能马桶、坐式淋浴器和恒温水龙头,墙壁安装扶栏,卫生间、更衣室使用浴霸和暖风机,开关和插座应带有漏电保护装置,位置高度降低到90厘米~100厘米,避免电器线出现在地上(容易绊倒),以令老年人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安全。
根据老年人不同生活自理程度,安排不同的床位,室内湿度保持在50%~70%,以有利于老年人健康在空间设置方面,过道(家具)空间宽度不低于85厘米,以方便老年人走动和轮椅移动;走廊及拐角处设圆形水平扶手,采用无障碍地面上下楼层间设置无障碍电梯并配备具有安全性能、报警系统的设备,通过空间、设施、色彩、光线等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三)为入院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生活照护和医疗保健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医护人员每天查房,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定期进行血液学检验,掌握老年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和体内酸碱平衡状况动态监测体重、常规做血生化检验,做好慢性病、特病、急病的保健及医疗服务由高级专业营养师根据老年人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及健康状况制定卫生健康、营养均衡的食谱做好心身平衡管理,组织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丰富多彩的室内外文体活动动员社会组织、学校、政府机关中愿意奉献爱心、热心照料老年人、有恒心和耐心的人士成立志愿者服务团,建立院内直通式专业组织架构,将支援工作嵌入医院和养老院管理结构内,并指定一名副院长直接领导,护理部协管,团总支指定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志愿者服务团日常工作的开展,完善“动员—培训—指导—评价—激励”机制,组织志愿者与行动不便老年人的聊天(拉家常),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志愿者服务团的工作,让老年人和家属感受到了来自养老院的尊重、关爱周末安排大巴送老年人回家与家人团聚;对于因行动不便或生病住院的老年人,周五下午护士与其子女通话,提醒、动员、要求其子女来院探望,或按老年人要求,与其指定的亲朋好友通话,转述老年人的希望,请求他们来院探望四)实施科学高效的分类管理模式对入院老年人按照生活完全自理(健康活跃期)的老年人、生活基本自理(辅助生活期)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生活照护期)的老年人、不符合住院医疗(医疗照护期)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符合住院医疗(住院医疗期)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临终(临终关怀期)的老年人进行分类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