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琦君散文,金盒子.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4324117
  • 上传时间:2018-09-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琦君散文琦君散文, ,金盒子金盒子篇一:琦君《金盒子》原文金盒子作者:琦君记得五岁的时候,我与长我三岁的哥哥就开始收集各色各样的香烟片了经过长久的努力,我们把《封神榜》香烟片几乎全部收齐了我们就把它收藏在一只金盒子里——这是父亲给我们的小小保险箱,外面挂着一把玲珑的小锁小钥匙就由我与哥哥保管每当父亲公馀闲坐时,我们就要捧出金盒子,放在父亲的膝上,把香烟片一张张取出来,要父亲仔仔细细给我们讲画面上纣王比干的故事要不是严厉的老师频频促我们上课去,我们真不舍得离开父亲的膝下呢!有一次,父亲要出发打仗了他拉了我俩的小手问道:“孩子,爸爸要打仗去了,回来给你们带些什么玩意儿呢!”哥哥偏着头想了想,拍着手跳起来说:“我要大兵,我要丘八老爷 ”我却很不高兴地摇摇头说:“我才不要,他们是要杀人的呢 ”父亲摸摸我的头笑了可是当他回来时,果然带了一百名大兵来了他们一个个都雄赳赳地,穿着军装,背着长枪幸得他们都是烂泥做的,只有一寸长短,或立或卧,或跑或俯,煞是好玩父亲分给我们每人五十名带领这玩意儿多么新鲜!我们就天天临阵作战只因过于认真了,双方的部队都互相损伤一两星期以后,他们都折了臂断了腿,残废得不堪再作战了,我们就把他们收容在金盒子里作长期的休养。

      我八岁的那一年,父亲退休了他要带哥哥北上住些日子,叫母亲先带我南归故里这突如其来的分别,真给我们兄妹十二分的不快我们觉得难以割舍的还有那惟一的金盒子,与那整套的《封神榜》香烟片它们究竟该托付给谁呢?两人经过一天的商议,还是哥哥慷慨地说:“金盒子还是交给你保管吧!我到北平以后,爸爸一定会给我买许多玩意儿的!” 金盒子被我带回故乡在故乡寂寞的岁月里,童稚的心,已渐渐感到孤独幸得我已经慢慢了解《封神榜》香烟片背后的故事说明了我又用烂泥把那些伤兵一个个修补起来我写信告诉哥哥说金盒子是我寂寞中惟一的良伴,他的回信充满了同情与思念他说:明年春天回来时给我带许许多多好东西,使我们的金盒子更丰富起来第二年的春天到了,我天天在等待哥哥的归来可是突然一个晴天霹雳似的电报告诉我们,哥哥竟在将要动身的前一星期,患急性肾脏炎去世了我已不记得当这噩耗传来的时候,是怎样哭倒在母亲的怀里,仰视泪痕斑斑的母亲,孩子的心,已深深体验到人事的变幻无常我除了恸哭,更能以什么话安慰母亲呢?金盒子已不复是寂寞中的良伴,而是逗人伤感的东西了我纵有一千一万个美丽的金盒子,也抵不过一位亲爱的哥哥我虽是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却懂得不在母亲面前提起哥哥,只自己暗中流泪。

      每当受了严师的责罚,或有时感到连母亲都不了解我时,我就独个儿躲在房里,闩上了门,捧出金盒子,一面搬弄里面的玩物,一面流泪,觉得满心的忧伤委屈,只有它们才真能为我分担父亲安顿了哥哥的灵柩以后,带着一颗惨痛的心归来了我默默地靠在父亲膝前,他颤抖的手抚着我,早已呜咽不能成声了三四天后,他才取出一个小纸包说:“这是你哥哥在病中,用包药粉的红纸做成的许多小信封,一直放在袋里,原预备自己带给你的现在你拿去好好保存着吧!”我接过来打开一看,原来是十只小红纸信封,每一只里面都套有信纸,信纸上都用铅笔画着“松柏长青”四个空心篆字,其中一个,已写了给我的信他写着:“妹妹,我病了不能回来,你快与妈妈来吧!我真寂寞,真想念妈妈与你啊!”那一晚上整整哭到夜深第二天就小心翼翼地把小信封收藏在金盒子里,这就是他留给我惟一值得纪念的宝物了三年后,母亲因不堪家中的寂寞,领了一个族里的小弟弟他是个十二分聪明的孩子,父母亲都非常爱他,给他买了许多玩具我也把我与哥哥幼年的玩具都给了他,却始终藏过了这只小金盒子,再也不舍得给他有一次,被他发现了,他跳着叫着一定要母亲带着责备的口吻说:“这么大的人了,还与六岁的小弟弟争玩具呢!”我无可奈何,含着泪把金盒子让给小弟弟,却始终不忍将一段爱惜金盒子的心事,向母亲吐露。

      金盒子在六岁的童子手里显得多么不坚牢啊!我眼看他扭断了小锁,打碎了烂泥兵,连那几个最宝贵的小信封也几乎要遭殃了我的心如绞着一样痛,趁母亲不在,急忙从小弟弟手里抢救回来,可是金盒子已被摧毁得支离破碎了我真是心疼而且愤怒,忍不住打了他,他也骂我“小气的姊姊” ,他哭了,我也哭了一年又一年地,弟弟已渐渐长大,他不再毁坏东西了九岁的孩子,就那么聪明懂事,他已明白我爱惜金盒子的苦心,帮着我用美丽的花纸包扎起烂泥兵的腿,用铜丝修补起盒 子上的小锁,说是为了纪念他不曾晤面的哥哥,他一定得好好爱护这只金盒子我们姊弟 间的感情,因而与日俱增,我也把思念哥哥的心,完全寄托于弟弟了 弟弟十岁那年,我要离家外出,临别时,我将他的玩具都理在他的小抽屉中,自己带了这只金盒子在身边,因为金盒子对于我不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之所系了作客他乡,一连就是五年,小弟弟的来信,是我惟一的安慰他告诉我他已经念了许多书,并且会画图画了他又告诉我说自己的身体不好,时常咳嗽发烧,说每当病在床上时,是多么寂寞,多么盼我回家,坐在他身边给他讲香烟片上《封神榜》的故事可是因为战时交通不便,又为了求学不能请假,我竟一直不曾回家看看他恍惚又是一场噩梦,一个电报告诉我弟弟突患肠热病,只两天就不省人事,在一个凄清的七月十五深夜,他去世了!在临死时,他忽然清醒起来,问姊姊可曾回家。

      我不能不怨恨残忍的天心,在十年前夺去了我的哥哥,十年后竟又要夺去我的弟弟,我不忍回想这接二连三的不幸事件,我是连眼泪也枯干了哥哥与弟弟就这样地离开了我,留下的这一只金盒子,给与我的惨痛该是多么深?但正为它给与我如许惨痛的回忆,使我可以捧着它尽情一哭,总觉得要比什么都不留下好得多吧!几年后,年迈的双亲,都相继去世了,暗淡的人间,茫茫的世路,就只丢下我踽踽独行如今我又打开这修补过的小锁,抚摸着里面一件件的宝物,贴补烂泥兵脚的美丽花纸,已减退了往日的光彩,小信封上的铅笔字,也已逐渐模糊得不能辨认了可是我痛悼哥哥与幼弟的心,却是与日俱增,因为这些暗淡的事物,正告诉我他们离开我是一天比一天更远了选自《长沟流月去无声》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作者介绍:琦君(1916-2006),原名潘希珍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大家1916 年出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小名春英,童年在农村度过,上有兄长一位,因亲生父母早逝,兄妹俩就过继给伯父,由伯父潘鉴宗与伯母叶梦兰扶养长大,潘父与潘母即是琦君文章中所提到的父亲与母亲1949 年,随国民党当局赴台,同年,发表赴台后的首篇散文“金盒子”于《中央日报》 琦君在自己写的大量散文中,尽情地抒发真挚热烈的感情,这里有对故乡山水和童年生活诗一样的回忆,有对父母师长挚友深沉的怀念,有对在台湾生活的叙写,也有对异国旅游的观感,此外是读书心得,创作杂谈,以及专给小读者写的小散文,但写的最好最多的,是怀乡思亲的散文。

      她的主要作品有:《三更有梦书当枕》 《桂花雨》 《千里怀人月在峰》 《留予他年说梦痕》 《青灯有味似儿时》 篇二:琦君散文读后感琦君散文读后感琦君散文读后感曾经读过一本散文,书名叫《琦君散文》 我认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我一向很少读现代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写的那些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没能达到我的欲望在我们刚刚开始搞这个研究性课题时,我才认识到了琦君散文中所蕴含的美我被她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便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系以一种同乡人的情愫了从中,我发现人的情感一旦置于十分真切的程度便有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琦君在寻找家乡的梦,还是家乡的梦在萦绕着琦君,剪不断,离还乱我所佩服的正是琦君还能记得她的童年,她的家乡,她的亲朋好友那不像征虚无缈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美的回忆酸、甜、苦、辣这四种人生的调味剂,我在研究琦君散文的过程中都一一的体验到了虽然这四种调味剂很普通,但我却在普通中尝到了不普通的一面,酸中带着点甜,苦中渗透着些辣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感到金钱正在迷惑大家的双眼。

      人们在金钱的世界里任意疯狂篇三:琦君散文阅读总结(读书报告)“琦君散文”阅读总结一、 篇目回顾专题一:故乡·童年 《下雨天真好》 、 《春酒》 、 《桂花雨》 专题二:故乡·母亲 《母亲的金手表》 、 《母亲的书》 、《妈妈的手》 、 《髻》二、 阅读视角琦君散文特点: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阅读视角一: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阅读视角二: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三、 以读书报告的方式,总结你阅读琦君散文的感受与收获示例:“琦君散文”读书报告一、 作者简介 二、 阅读篇目 三、 读后感从心灵里唱出的歌 ——我读琦君散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琦君在琦君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她对她的故乡,亲人师友那割不断的爱,及她对她童年温馨的回忆她的文章,我们见不到大场面,也见不到撕心裂肺情爱描写,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是她平静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从中流露出的如淙淙细流般含蓄的情感。

      极喜欢她散文中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母亲的金手表》中她细腻地描写母亲对金手表的珍惜,这份珍惜背后是因为“金手表对我们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种保证,一份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宝爱金手表的心意 ”从这份珍惜里我们读出母亲渺茫的期盼,小心翼翼的守候 “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定,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的 ”小小年纪的琦君就明白了母亲的这份珍惜背后孤独寂寞的心理《母亲的书》里,母亲看橡皮书“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这是母亲对自己慈母的深深怀念这本最厚、最结实的橡皮书中真正的书是父亲的信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 、 《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琦君细腻地写出了母亲内心对父亲的依恋,寂寞的甜蜜而最让母亲恭敬的佛经,母亲诵经后的神情是如此耐人寻味,“母亲宁静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终身,登了彼岸了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 ”我们在这微笑里却分明看到了一份让人心酸的悲凉,一份任命的无奈,一份坚强的隐忍。

      《妈妈的手》里, “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 ”琦君在自己也做了母亲后,在自己也到了母亲的年龄后,是怀着怎样的怜惜,写出当年母亲内心的心酸与痛苦啊!《髻》里和姨娘背对背梳头的母亲,听着“在走廊的那一边,不时飘来父亲和姨娘琅琅的笑语声 ”内心的愁绪又岂是我手中一把小小黄杨木梳能理清的?但这份无法化解的怨愤却在垂垂老去的姨娘的愀然一笑中,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而释然琦君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因此,琦君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艺术家读琦君的散文,犹如和一位老朋友聊聊家常,让你时刻感觉到生活的温暖读琦君的散文,犹如在冬日手捧一杯清茶,让你时刻感觉到清香或许,你可以说她视野狭隘,或许你还指责她一味沉浸在回忆中,或许你还觉得她不够深刻,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她对过去的一切,对她的根,有一条割舍不下的线,而这根线所承载的正是“爱” 。

      正如楼肇明所言“琦君尽管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作家,但她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