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选修1] 8.4《走向世界的日本》.ppt
18页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明治维维新后的日本 很快走上了侵略亚亚 洲邻邻国的道路一、一、18891889年日本宪法年日本宪法一)背景• 明治领导人为什么要制订1889年宪法?在发发展经济经济 方面采取的是向 和 倾倾斜的 政策,引起 和 的不满满, 19世纪纪80年代 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锐,社会动荡动荡 不仅仅 很多地方 发动发动 暴动动,掀起的“ ”影响深远远、遍及全国 大资产阶级大地主 农民中小资产阶级 农民 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自由民权运动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制订宪法二)过程1、1885年, 主持制订伊藤博文2、 年,颁布1889三)宪法的主要内容天皇、议会、内阁、人民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近 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实行君主立宪制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协 助 天 皇服 务 于 天 皇天皇议会内阁神圣不可侵犯枢密院v特点:v影响:四)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和影响浓厚的封建性 历史的进步性标志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天皇掌握国家主权权承认认人民的基本权权利和参 政权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权 分立的国家体制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相同之处vv日本日本18891889年宪法以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为蓝本为蓝本议会: 君主: 内阁: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二战的两大元凶都确立了 君主立宪 政体二、崛起的东方大国v一)有利条件v 国际: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分割中国v 国内:改革,发展资本主义v二)表现v经济上,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v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v对外,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v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期,许多人都是 不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产生了富 国强兵的思想,参与推翻幕府的斗争和 维新改革,同时他们又热衷于对亚洲邻 国的侵略。
被幕府迫害致死的西乡隆盛 的老师曾公开说过日本“失之于欧美之物 ,取尝于朝鲜、满洲之地”v 你对此有何看法?由于幕府统治的腐败使日本遭受外来侵 略,使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产生了富国 强兵的思想,并积极投身到明治维新的 过程中,实践着富国强兵的政策,使日 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最终废 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 的危机,同时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也使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 的对外侵略的道路,这不仅给被侵略国 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 灾难 你能说出哪些日本 对亚洲国家的侵略 行为?v对朝鲜的侵略v对中国的侵略:侵略台湾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提出“二十一条”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步征服世界——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的扩张明治维新后的扩张v1、1879年,吞并琉球v2、1876年,侵略朝鲜,签订《江华条约》v3、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2002年上海高考题: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 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 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 ”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 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 (l)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 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 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 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 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 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讨论:四、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一)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近代化(资 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路,加快了日本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 义强国 ②政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 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 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 深刻变化 ④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二)明治维新的局限性vv没有彻底清除没有彻底清除封建残余封建残余势力,势力,军国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色彩 浓厚,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国家浓厚,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国家 进行进行侵略扩张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国家。
国家单元小结:单元小结:明治维新(1)闭关锁国的幕府统治(政)(2)人民的反抗 ( 阶)(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及影响 (经) ((4 4)西方的入侵)西方的入侵内因————————外因外因((5 5)武装倒幕的胜利)武装倒幕的胜利——————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措施措施((1 1)政治)政治((2 2)经济)经济((3 3)军事)军事((4 4)文化)文化背 景成功原因成功原因(1)社会背景(2)领导力量(3)具体措施(4)国际环境意义意义。
